□程應峰
(本文責編:趙寧寧)
我愛上繪畫,起因于學生時代的課余活動中時常要出墻報畫配圖,更因為一位能寫會畫的語文老師潛在的影響。我上高一時,班主任是一位年輕文秀的女教師,他的丈夫是一位英俊的語文教師。那年元旦,為增添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班主任請來語文老師為墻報畫配圖。只見他手握彩色粉筆,略微思考了一下,片刻便在教室外走廊黑板上畫出了令人驚艷的圖畫。絕妙的孔雀開屏,配以精美的邊綴,技藝之精湛令人嘆服。語文老師的才華引發(fā)了我對繪畫的濃厚興趣。
上大學后,我的課余時間大多花在看書學畫上,一大本筆記便是那個時期記下的。除了繪畫技巧、技法,我對中外美術史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接觸各類美術圖書,我對從古代到現(xiàn)代的繪畫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我特別喜愛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如達·芬奇、提香、拉斐爾、波提切利、米開朗基羅等大師的作品。那些歡快而富于變化的構圖,明朗的色彩,生動活潑的線條,叫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而我對中國畫特別是潑墨寫意畫的鐘情,純粹是緣于徐悲鴻大師所畫《奔馬》系列。在很長時間里,我只要一看到徐悲鴻先生的奔馬圖,就要怔上一陣。先生筆下那一匹匹鐵骨錚錚一往直前的奔馬,時時騰躍在我的眼前,存活在我的記憶中。
“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崩羁扇救缡钦f。繪畫是以神寫形,發(fā)于心載于形。寓情于物,曲徑通幽,方為上品。作畫如此,做人也如是。學畫人物、動物、靜物,是對世間萬物的一種理解,是呼應生命力潛在的感召,它讓人在不知不覺間感到了生命的力量,讓人對生命的存在肅然起敬;學畫山水,可以陶冶性情,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觀察理解力。在仔細的觀察中,我發(fā)現(xiàn),原本平凡的生活,竟蘊藏著那么多不凡的美麗。
雖然學畫不易,但對我來說,它是工作之余的一種追求,一份樂趣。愛上就是緣份,緣來相守,緣盡則去,不求終有所成,只求娛己娛人。我由衷地相信這樣一句話:學習不僅僅為了成功,還讓我們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