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苗苗
沈陽大學 應用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1
心理健康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對于職業(yè)院校學生成長成才至關重要。學生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只有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朝氣蓬勃、擁有追求的學生,才能堪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蛾P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體系。第一課堂學習理論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形式多樣,與第一課堂相比,學生更加喜歡和易于接受第二課堂,更容易實現教育的初衷[1]。因此,定位于學生發(fā)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預指導,基于第二課堂,規(guī)范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健康訓育實踐,使其制度化、系統(tǒng)化、科學化,對于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點與難點,是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生命線。2020 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20 年高校大學生中有18.5%有抑郁傾向,4.2%有抑郁高風險傾向,8.4%有焦慮傾向;睡眠不足的問題在大學生中比較普遍,43.8%的大學生表示最近一周中有幾天睡眠不足,7.9%的大學生表示超過半數時間睡眠不足,而4.4%的大學生表示幾乎每天都睡眠不足。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2]。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在我國已經得到了較為有效地控制,但各地仍有疫情散發(fā)的情況存在。學校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疫情防控管理,學校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嚴格、細致。學校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tài),學生每日進行體溫檢測、上報行程碼、嚴格查寢查課,出入學校需要審批報備等日常工作,學生在校園里每天只能出入食堂、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這樣的學習生活普遍給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學生表現出的行為、舉止以及心理狀態(tài)與疫情前相比,有著更為明顯的變化,網絡成癮現象普遍、人際關系問題表現突出、學生心靈脆弱敏感、就業(yè)壓力明顯增加,焦慮、急躁、恐懼等的心理深深影響著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這他們的學業(yè)與就業(yè)。
第二課堂延伸于第一課堂,其育人功能不可忽視。第二課堂教學內容新穎豐富,形式靈活多樣,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相比優(yōu)勢明顯[3]。
第一課堂授課具有固定化、標準化和專業(yè)化的特點。在這樣標準模式的課堂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多數學生被動地學習和接受標準化的專業(yè)知識,學生積極性難以調動。心理健康知識本身比較枯燥,在第一課堂教學不好把控,吸引力不夠,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情況下,課堂效果不好保證。而第二課堂教學與第一課堂相比,教學內容極其廣泛,教學形式豐富多樣,有利于鞏固和補充第一課堂的教學知識。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更貼近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個性特點,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學生在參與第二課堂教學時,可以從自身需求出發(fā),參與自身感興趣的活動。較強的靈活性,必然會提高參與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活動更能夠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及潛能,更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綜合素養(yǎng)[4]。同時,學生很多不良情緒可以通過參與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得到充分地發(fā)泄,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在第二課堂,通過學生自主參與,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樣的活動更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利用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活動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育實效性會更好。另外,干預并引導學生理性宣泄、合理思考、勇敢面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而學生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就要在活動中強化參與、體驗、實踐環(huán)節(jié),在實踐中領悟和提高。第二課堂也能夠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學習平臺。
多數心理異常學生存在性格孤僻、自我封閉、沒有自信與同齡人或老師進行溝通交流、也不愿意參與到學生日?;顒赢斨械葐栴}。那么,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平臺,更有利于學生合理定位自我、調節(jié)自我、展示自我,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和熱情,增強自信[5]。在團體活動中,能夠和小伙伴積極互動,抱團取暖,能夠通過活動使個體問題得到老師、同學的支持,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不斷增強。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成才教育的重要平臺。由于部分職業(yè)院校在學校性質、資源分配等多方面仍存在較大差異,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存在“三重三輕”等問題,即重理論、重灌輸、重矯正,輕體驗、輕實踐、輕發(fā)展等實際問題。
第二課堂教學的活動組織、成績計入,多為學校共青團組織負責,由學?;蚨墝W院學生會具體落實,在活動設計和活動安排上,不能緊密結合教學計劃,有時與第一課堂脫節(jié)。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與第一課堂教學活動連接不夠緊密,第二課堂的延伸教育作用效果不明顯[6]。整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缺乏系統(tǒng)性、長遠性和宏觀性,在實施過程中,也常常因為缺乏足夠的人力和物力等因素,不能保障教學活動的持續(xù)性發(fā)展。
第二課堂教學雖有一定學分,但并不屬于學校主體課程,很多學校所投入的專業(yè)師資力量有限,教學效果不好。而心理健康課程專業(yè)性較強,一些學院在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時,對專業(yè)知識把握不準確,效果不好。還有部分學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的事情,在配備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指導教師時,常由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其他科目老師或行政人員擔任。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由于心理健康專業(yè)知識有限,專業(yè)素養(yǎng)相對缺乏,僅僅憑經驗去解決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很難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平臺,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不可或缺。學生高素質養(yǎng)成離不開教師的作用,而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注不夠,更重視第一課堂課內教學,忽視第二課堂教學重要性的情況也實際存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過程存在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的情況,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數量都難以保證。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重在對學生的引導教育,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以及產生了問題不知如何應對[7]。在第二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多數學生憑借自己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愛好投身到第二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有部分學生對其沒興趣,認為自身沒有心理問題,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起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本身的教育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活動要想真正達到第二課堂教學教育的目的,就要充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反饋,根據學生實際接受情況及課堂效果,不斷改進和更新教學實施的方式方法。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不明確的反饋渠道和不夠完善的評價體系,使得教師只采用強化機制給予學生學分,很多學生原本的一腔熱情也被逐漸地消弭殆盡,參與的熱情就更加難以維持。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顯而易見,而如何保障第二課堂教學各項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成效、如何真正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第二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如何建立有效的訓育實踐體系來推動大學生健康成長,應是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的教學目的旨在為第一課堂服務,起到第一課堂補充和延伸的作用。第二課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深受學生喜愛,更符合學生身心特點,能夠凸顯學生個性,培養(yǎng)與學生相關心理調試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心理素養(yǎng)水平。我們考慮了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特點,建立有效的高校心理健康訓育實踐體系,創(chuàng)新“以訓為主、訓育結合”的第二課堂課程模式,并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加大體驗平臺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比重,以訓為主,拓寬實踐范圍,豐富實踐內容[8]。在制度設計上,努力實現心理建康教育第二課堂的人性化、常態(tài)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教學活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從而激發(fā)高校育人活力。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實踐教育內容,應當定位于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并基于此設計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的訓育實踐內容。我們通過總結和積累,以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為主線,建立“知、行、善”三個訓育模塊,做到“知行合一”?!爸保ㄟ^心理講座、心理沙龍、勵志課堂等,重點強調知識的拓展和普及,傳遞正能量;“行”,學生通過參與心理素質拓展、心理情景劇等體驗式活動,活動中團體輔導,對“知”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善”,鼓勵學生身體力行參與志愿服務,用心理學知識服務他人、服務社會。全面育人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對心理學知識和理念的理解與內化,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的實效性。
學院和院系工作小組要為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選派專業(yè)教師,特別是心理學專業(yè)教師,負責學生活動的指導、審核以及組織籌劃,并經常進行相應的心理健康專業(yè)知識的培訓。指導教師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和工作量要有量化標準,并由學校教務部門定期考核工作量。團隊教師經常參加心理健康培訓,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不僅能勝任課堂上的理論教學,而且能親自組織指導學生參與第二課堂各項活動或大賽,利用不同的專業(yè)特長,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學習,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學校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作為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最重要組成部分,做到統(tǒng)籌規(guī)劃,組織實施。班級中設置心理委員,專職負責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校、院、班三級管理制度,并從上至下實行監(jiān)督管理。學校制定相關政策,向專業(yè)教師傾斜,積極調動班主任、輔導員參與的積極性,達到協同育人的目的[9]。各環(huán)節(jié)互通有無,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交流合作,分享典型案例,形成強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防護線。
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學院要真正做到全方位教育、全方位監(jiān)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參與其中。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日常工作中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在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中,與學生產生充分的共情,得到學生的充分任可和信任,讓學生懂得遇到心理問題時要敢于求助于老師。這樣有利于解決問題,也無形中降低了教育的難度,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要讓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營造良好的積極主動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真正實現育人重育德,育德先育心。
網絡環(huán)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來越被更多學生接受。構建心理健康第二課堂教育網絡化,既能夠滿足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需求,便于教師從源頭發(fā)現學生們的心理問題,也能夠通過微信、微博等途徑,以及日常朋友圈點贊、留言等方式,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心靈距離,為教師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提供良好的時間契機[10]。心理健康第二課堂教育網絡化,能夠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的便利性、針對性,切實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質量。另外,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線下活動不能如期進行,充分利用和完善心理健康第二課堂教育網絡模式尤為必要。
構建以綜合素質為導向,以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社會、學校、家長、學生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四維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全方位評價學生的人際交往、生活習慣、情緒調控和個人心理素養(yǎng)水平。評價體系要全方位,從組織形式、評價元素、評價主體上進行評價項目及方式的調整,綜合評價學生在人際關系、情緒調節(jié)、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和進步,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在學生中樹立優(yōu)秀典型,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增設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的評價與反饋渠道,使活動開展效果能夠實時反饋,并對下一步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充分的意見依據。
總之,育人重育德,育德先育心。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最重要內容,是從源頭培養(yǎng)健康陽光、堪當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最基礎的保障。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成長需求和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時代特點,基于第二課堂開展好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訓育實踐體系探索;通過用心打造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將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結合,形成育人合力,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就需要一個從探索到求證,最后認同的過程,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的探索研究,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外化于行、內化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