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圣楠,張盼盼,龐宇菲,張斌,馬娜,劉遠洪
皮質靜脈充盈缺損(absence of cortical venous filling,ACVF)指CTA靜脈期時靜脈不顯影,是通過微循環(huán)評估腦灌注的間接指標之一,往往提示局部腦組織微循環(huán)不足[1-2]。研究表明充盈缺損的皮質靜脈經(jīng)有效的再灌注治療后可重新顯影[3]。目前評估腦靜脈充盈多采用腦皮質靜脈顯影評分(cortical vein opacification score,COVES),該評分系統(tǒng)包括大腦中淺靜脈(superficial middle cerebral vein,SMCV)、蝶頂竇(sphenoparietal sinus,SPS)和下吻合靜脈(vein of labbe,VOL)[4]。由于SMCV最終匯入SPS,因此COVES評估的腦靜脈存在一定重復性;此外,上吻合靜脈(vein of trolard,VOT)同樣也是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引流靜脈之一[5-7]。鑒于此,本研究在COVES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改良,提出了改良COVES這一概念,改良COVES包括VOT、SPS和VOL,避免了COVES評分中重復和缺漏等不足。本研究假設改良COVES評估皮質靜脈顯影優(yōu)于COVES,并通過比較這兩項評分預測CTP上腦灌注異常的ROC曲線的差異進行驗證。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連續(xù)納入2019年12月-2021年9月新鄉(xiāng)醫(yī)學院附屬濮陽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行頭頸CTA檢查確診單側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狹窄所致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患者。納入標準:①單側MCA供血區(qū)缺血性卒中患者;②年齡18~80歲;③完成單時相CTA和CTP檢查;④病灶側MCA狹窄。排除標準:①病灶累及雙側頸內動脈系統(tǒng)或后循環(huán)供血區(qū)域腦組織;②病灶對側存在任何時期的缺血病灶;③CTA或CTP檢查圖像不清晰;④臨床資料不全。
1.2 臨床資料收集 臨床資料包括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等),腦血管危險因素(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既往卒中史等),入院時收縮壓及舒張壓,入院時TG、LDL-C水平等實驗室檢查。收集缺血側與對側CTP的各項指標[達峰時間(time to peak,TTP)、腦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腦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數(shù)據(jù)。
1.3 分組與比較 Jansen等[4]基于CTA提出腦COVES,評估MCA供血區(qū)SMCV、SPS及VOL的充盈程度,即COVES=SMCV+SPS+VOL,CTA靜脈期單支皮質靜脈未顯影為0分,部分顯影為1分,完全顯影為2分。本文提出改良COVES,評分公式如下:改良COVES=VOT+SPS+VOL,CTA靜脈期單支皮質靜脈未顯影為0分,部分顯影為1分,完全顯影為2分。
分別計算病灶側與對側的TTP、CBF、CBV比值,依據(jù)既往研究,以是否超出上述腦灌注指標比值的95%CI[TTP(1.00~1.03)、CBF(0.97~1.02)、CBV(0.98~1.03)],分別分為TTP異常組和正常組、CBF異常組和正常組、CBV異常組和正常組[8]。比較各組的臨床資料、改良COVES及COVES。
1.4 設備及方法 采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 Revolution)256排螺旋CT對患者行CTA及CTP檢查。經(jīng)肘靜脈注射碘海醇60 mL,濃度為370 mg/mL,速度為6 mL/s。注射對比劑10 s后啟動對比劑自動追蹤觸發(fā)掃描,閾值為120 Hu。頭足向掃描,掃描時程約4 s。頭頸CTA掃描參數(shù)如下:重建層厚0.625 mm,間距0.625 mm,采用螺旋掃描模式,旋轉時間為0.28 s,電壓100 Kv,管電流550 mA,顯示視野250 mm,將重建后的圖像經(jīng)后處理工作站(AW 4.7)處理。CTP采用軸位掃描模式,旋轉時間為1.0 s,層厚0.625 mm。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和Mann-WhitneyU檢驗。通過ROC曲線評估改良COVES和COVES對腦灌注異常的預測價值,計算兩者預測TTP、CBF、CBV異常的敏感度和特異度,AUC差異的顯著性采用DeLong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結果 納入5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齡20~79歲,平均58.5(51.3~67.3)歲,男性34例(61.8%)。TTP異常組34例,正常組21例;CBF異常組36例,正常組19例;CBV異常組33例,正常組22例。組間比較顯示,TTP異常組較TTP正常組的改良COVES、COVES評分更低,高血壓發(fā)生率更高(表1);CBF異常組較CBF正常組的改良COVES、COVES評分更低,高血壓發(fā)生率更高(表2);CBV異常組較CBV正常組的改良COVES、COVES評分更低,高血壓發(fā)生率更高(表3)。
表1 達峰時間異常組與正常組臨床特點比較
表2 腦血流量異常組與正常組臨床特點比較
表3 腦血容量異常組與正常組臨床特點比較
2.2 改良COVES、COVES對腦灌注的預測價值分析 分別構建改良COVES和COVES對TTP、CBF、CBV異常的預測模型。ROC曲線提示,改良COVES、COVES評估TTP異常的AUC分別為0.845和0.735,臨界值分別為3分和2分,敏感度分別為70.6%、50.0%,特異度分別為95.2%、95.2%;改良COVES評估TTP異常優(yōu)于COVES,AUC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9)。改良COVES、COVES評估CBF異常的AUC分別為0.825和0.745,臨界值分別為3分和2分,敏感度分別為66.7%、47.2%,特異度分別為94.7%、94.7%;改良COVES與COVES相比,AUC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改良COVES、COVES評估CBV異常的AUC分別為0.739和0.663,臨界值分別為3分和2分,敏感度分別為66.7%、45.5%,特異度分別為86.4%、86.4%;改良COVES與COVES相比,AUC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4,圖1)。
圖1 改良COVES和COVES評估腦灌注的ROC曲線圖
表4 改良COVES和COVES對腦灌注異常的預測價值
腦灌注是指腦動脈將氧氣等營養(yǎng)物質通過毛細血管網(wǎng)運送至腦組織并加工利用的過程,評估腦灌注多基于腦灌注參數(shù),如CTP的TTP、CBF、CBV等指標[9-10]。腦灌注受遠端動脈側支循環(huán)及其引流靜脈狀態(tài)的影響,機體可通過一定的調節(jié)機制,分配腦動脈和腦靜脈的血流量進而維持腦灌注[11-12]。在預測局部腦組織微循環(huán)狀態(tài)方面,靜脈起到重要作用,而動脈側支血管作為血液的流入端,不能有效地評估腦組織的微循環(huán)狀態(tài)[4]。目前對缺血性卒中腦灌注的研究多側重于腦動脈,但腦靜脈占顱內腦血流量的70%~80%,也參與腦灌注的維持,因此研究影響腦灌注的因素不應僅局限于腦動脈[3,13]。
腦靜脈是間接反映腦灌注的指標之一,可用于評估腦灌注及側支血供;良好的側支血供能保證充分的腦靜脈引流[11]。側支循環(huán)不佳、微循環(huán)阻力增加,甚至靜脈內小栓子產(chǎn)生都可能導致ACVF[6,12]。ACVF時,血液通過腦組織所需時間延遲[4],提示局部腦組織低灌注,是評估腦灌注的替代方案[14]。MCA供血區(qū)的引流靜脈主要包括SMCV、SPS、VOL、VOT[5]。為評估靜脈缺損情況與缺血性卒中的關系,Jansen等[4]基于CTA提出COVES評分,包括SMCV、VOL、SPS。COVES是評估ACVF的方法之一,可用于評價腦局部組織的微循環(huán)[15]。Faizy等[16]基于COVES提出良好的腦灌注及側支血供是靜脈充盈良好的獨立影響因素。從解剖結構上來說,SMCV最終匯入SPS,COVES同時納入SMCV和SPS的評分存在一定的重復;另外COVES不包括VOT,可能遺漏MCA的引流靜脈[6-7]。本研究首次提出改良COVES,將其評分范圍改為VOT、SPS和VOL,并基于改良COVES對ACVF的評價來分析其與腦CTP灌注指標(TTP、CBF、CBV)異常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正常組相比,各CTP腦灌注指標異常組的改良COVES和COVES均更低,提示腦灌注異常時靜脈充盈不佳。有研究指出,再灌注治療后,腦組織灌注較前好轉,充盈缺損的SMCV可重新顯影,此外,與無再灌注相比,再灌注治療的患者SMCV缺損的發(fā)生率更低[3,17],也間接支持本研究結果。Van等[18]的研究顯示,與無再灌注治療相比,再灌注治療組的COVES更高,且良好的靜脈充盈往往提示再灌注成功率較高,也支持本研究的結果。
本研究進一步對改良COVES和COVES預測TTP、CBF、CBV等腦灌注指標異常的價值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在改良COVES≤3分和COVES≤2分的臨界值下,兩個量表均可良好地預測各項腦灌注指標異常,其中在對TTP異常的預測中,改良COVES的AUC顯著優(yōu)于COVES,在CBF和CBV這兩項指標的預測中,兩個量表的預測價值沒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基于CTA首次提出改良COVES,結果表明改良COVES評估腦灌注的價值優(yōu)于COVES。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納入樣本量較??;第二,本研究單一局限于ACVF與腦灌注的評估,未探討深靜脈系統(tǒng)對腦灌注的影響;第三,本研究結果提示改良COVES、COVES在評估CBF、CBV時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可能與納入的樣本量不足有關。在后續(xù)的研究中,計劃進行更大樣本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進一步在臨床工作中驗證改良COVES評估腦灌注的優(yōu)勢,并進一步探討ACVF與腦CTP指標及患者預后的關系,從而指導臨床工作。
【點睛】本研究基于CTA,保留COVES的評分細則,首次提出改良COVES并對其預測腦灌注異常的價值進行了分析,結果提示與COVES相比,通過改良COVES評估皮質靜脈充盈程度,并進一步評估腦灌注異常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