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軍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廣東 廣州)
每當回想對曾經就讀的大學的深刻印象時,也許是校園里的某座建筑物、某座雕像、某處景觀,或者是某個老師、同學、社團、校風校訓中某句話等,對圖書館較深的印象則可能是館藏中的某些書、某句名言、某項活動或某處環(huán)境等,這些深深印在學生腦海里的就是校園文化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結果之一,早在1936年竺可楨在上任浙大校長的第一天說“一個學校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選、圖書儀器等設備和校舍建筑。這三者之中,教授人才的充實,最為重要?!彼J為圖書是學校教育的要素之一,在新時期的高校教育中依然重要,圖書所承載的優(yōu)秀文化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持續(xù)、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莘莘學子[1]。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教高[2015]14號規(guī)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應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采用新媒體,開展閱讀推廣等文化活動[2]。因此探討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很有意義,那么什么是校園文化,高職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如何發(fā)揮作用,下面就以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下稱廣外藝)圖書館為例來闡述。
校園文化可以概括為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物化形態(tài)的內容,包括校園建筑、校園景觀、圖書資料、教學設備等,也包括學校的傳統(tǒng)、校風學風、人際關系、以及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guī)范的行為準則;二是學校特有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氣氛,它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也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部分。
2022年3月,廣外藝印發(fā)了《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分別從指導思想、總體目標等五個方面進行實施,其中方案的建設內容和重點分別是:鑄造廣外藝校園文化核心理念、完善廣外藝特色制度文化、促進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的深度融合、統(tǒng)籌廣外藝特色行為文化精品項目;鼓勵二級單位圍繞學校核心理念和價值觀,在學校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和要求下,根據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建設有個性化的校園文化。
高職教育是近20年才發(fā)展起來的,大多是由中專、技校、成人高校轉型升格或者由若干院校合并而成,具有獨特的“高教性”和“職業(yè)性”,在國家大力支持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大背景下,雖然起步晚但發(fā)展迅速,近年來通過集團化辦學,進一步促進高職教育的發(fā)展,例如廣外藝,它地處廣州,現有6個校區(qū),前身是1978年舉辦的廣東外國語師范學校和1983年舉辦的廣東藝術師范學校,2001年1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更名為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于2021年通過集團化辦學,有3所中職學校并入后,校園面積有648畝,在校生達2.4萬多人,成人教育在讀學生3千多人,是廣東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廣東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示范學校、廣州地區(qū)“花園式單位”,辦學條件優(yōu)越。
高職圖書館伴隨著學校的發(fā)展而不斷成長,但不同學校之間在館舍空間、館藏總量、文獻資源建設經費、開放時間等方面的差異較大;以廣東地區(qū)來說,據廣東省高校圖工委2018年統(tǒng)計的57所高職圖書館,館舍面積在前10名的,有8所在廣州、深圳、順德等珠三角地區(qū),另外河源1所、清遠1所;紙質圖書館藏總量在前10名的,有9所在珠三角地區(qū),另外1所在河源;紙質文獻資源購置費在前10名的,全部在珠三角地區(qū);在周開放天數上,只有3所是6天,其他都是7天都開放,其中周開放時間達到90小時以上的有33所;從以上數據大致可以看出,經濟條件較好的圖書館能夠提供較好的空間、經費、時間等條件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也就比較明顯。
廣外藝圖書館在6個校區(qū)均有分館,館舍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紙質圖書有113萬多冊,電子圖書超過65萬種,每周7天開放,書庫的周開放時間77小時,閱覽室的周開放時間達96小時;長期秉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辦館宗旨,加強館藏建設、拓展和深化服務,引進新技術、更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理念,努力在辦特色、尋創(chuàng)新上狠下功夫,率先在學校推行圖書館精細化管理,堅持不懈開展讀者宣傳教育工作、世界讀書日閱讀推廣活動,為讀者帶來優(yōu)質和人性化的服務。
高職圖書館是學校改革、建設與發(fā)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擔負著為學校教學科研、文化傳承、人才培養(yǎng)和社會服務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重要任務,高職圖書館可以根據本館的實際情況,發(fā)揮文獻資源優(yōu)勢、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跟緊時代步伐、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等方面來助力校園文化建設[3]。
文獻資源建設是高職圖書館發(fā)展的基礎,高職圖書館要充分利用教育部“生均年進書量3冊”的評估指標要求積極爭取經費支持,文獻采訪部門要緊緊圍繞學校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各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工作任務、核心課程等相關要求,有重點、有步驟地合理配置紙質書刊資源。
對于師生薦購的急需用書,可以開通綠色通道,通過在網上書店購買回來快速將圖書交給師生借閱,是滿足師生閱讀需求的有效措施之一;廣外藝圖書館在每次的圖書采購項目制定采購需求時,要求中標商在第三方圖書網購平臺開通含有一定金額的賬號供采訪人員使用,專門用來購買師生薦購的圖書,按網上實際價格與中標商進行結算,較好地解決了網購書經費問題。
高職圖書館可以建設具有一定特色的館藏,如地方文獻、教工著作等,廣外藝圖書館收集教工的著作設立了“廣外藝文庫”這一特色館藏,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能夠反映教工的學術發(fā)展歷程,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進入“互聯網 +”時代后,數字資源已成為館藏資源的重要內容,通過充分調研和認真篩選,建設與紙質資源形成不同層次、互為補充的館藏體系,數字資源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服務師生讀者。
高職圖書館可以通過與二級學院合作,收集優(yōu)秀的電子教學資源,建設特色數據庫,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可以從中反映學校的教學發(fā)展歷程,形成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淀。
1.人文環(huán)境改造。對于轉型升格或者合并而成的高職院校,原來圖書館的館舍環(huán)境大多不能適應高等教育的要求,有必要進行館內外人文環(huán)境的改造,人文環(huán)境的改造要結合學校、圖書館經費等的實際情況,做到具有防火、防盜、防水等安全防護功能,也有照明、通風、防寒防潮等保障的條件,能提供充足的閱覽座位,適應現代化的管理,為師生讀者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廣外藝升格后,圖書館陸續(xù)開展館內外人文環(huán)境的改造,如館內空間格局改造、服務總臺改造、墻壁粉刷、更換照明設備、安裝中央空調系統(tǒng)等,館外則有中庭綠化改造、外墻重新裝修等。
高職圖書館可通過美化和裝飾來增強人文氣息,可以懸掛關于讀書方面的名人字畫,可以在書庫、閱覽室擺放一些綠色植物,可以擺放小型雕塑作品,可以征集學生插畫、書法等作品裝裱后懸掛在書架側板或墻壁上,可以征集學生關于愛護館內環(huán)境、遵守規(guī)章制度、熱愛讀書等方面的文明短語,如“愛護書籍每一頁 熏陶心靈每一刻”、“腳步輕輕書聲細 木牘亮潔桌椅齊”、“且閱且珍惜 勿畫勿亂涂”等等,打印出來裝入T型亞克力桌面展示版放置在閱覽桌上,提高讀者文明水平;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圖書館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位讀者,也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4]。
2.空間改造。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移動互聯網越來越普及,學生的閱讀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需要更舒適的座椅、更多元的學習空間、更先進的設施,因此,近幾年來空間改造就高職圖書館熱門的話題,空間改造是順應了時代和學生需求的新變化;廣外藝圖書館于2015年實施了空間改造,將原來的自習室改造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自主學習中心,它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擴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提高學生信息化運用水平為出發(fā)點,開展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全方位、個性化的終身學習服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職業(yè)能力發(fā)展的自學基地,結合學?!案邚姶蟆比瞬排囵B(yǎng)的目標,進一步有效地推動學院的教學模式改革,該中心劃分為個人學習空間、小組研修空間、研討學習空間、交互學習空間、數字媒體體驗空間、虛擬技術體驗空間、學術交流空間等7個功能區(qū)域,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實現個性化學習。
“讀者第一,服務至上”是圖書館的工作宗旨,高職圖書館可以在讀者服務內容、服務手段上有所創(chuàng)新,突破“坐等讀者上門”的傳統(tǒng)服務觀念,例如可以開展送書上門的主動服務方式;廣外藝圖書館建立專門的團隊,有專人與二級學院對接來開展送書上門服務。
開展新生教育是高職圖書館的常規(guī)職責,目的是讓新生盡快熟悉圖書館、更好利用圖書館來學習,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廣外藝圖書館由原來集中新生舉辦講座進行新生培訓的模式,改為將培訓的內容錄制成視頻放在網上供新生學習,經考核合格后再發(fā)借書證的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效果顯著。
自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fā)后,學校的教學模式有了一定的變化,當老師們在上網課或居家辦公期間,圖書館要增加電子資源的宣傳,盡量通過網絡服務來解決師生對書刊資源的需求,確實需要紙質圖書的,圖書館可以通過快遞送上門的方式來完成;圖書館可以購買自助借還書機實現學生自借自還,也可以購買專用消毒柜對圖書進行消毒,減少在借閱過程的接觸及病毒傳播的風險。
1.學生社團管理。社團可以凝聚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高職圖書館可以組建閱讀、志愿服務等方面的社團來開展各項校園文化活動,廣外藝圖書館目前有校級社團兩個:學生心悅讀書社、學生志愿者伴讀協(xié)會,另有一個志愿服務團隊:圖書館學生工作委員會,這些社團都有專門的指導老師進行管理。
學生心悅讀書社成立于2010年,在指導老師的精心指導下,開展以“尋找最愛讀書的你”系列品牌活動、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會、專題圖書推薦等活動,該社團于2015被評為“廣東省優(yōu)秀學生社團”,2021年舉辦的“尋找最愛讀書的你之手繪心聲—祝福建黨百年華誕”手抄報大賽,吸引學生971人次參加,收到稿件620件,受到廣大青年學子的喜愛,此類特色活動的舉辦,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獲得感,達到了育人的效果,促進校園文化的健康發(fā)展。
圖書館學生工作委員會簡稱為“圖學委”,它成立于2003年,當年的主要職責是收集學生的閱讀書目,每個班選派一個成員,將收集好的書目信息交給圖書館采編部門處理,通過這個途徑較好地掌握了學生的閱讀愛好,文獻采訪就更有針對性,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薦購迅速展開,“圖學委”的職能向志愿服務轉變,每個成員到圖書館各部門每周義務值班1.5小時,具體工作由各部門安排,通過培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書庫咨詢、文件傳遞、打掃衛(wèi)生等,是勤工助學崗位不足的一個有效補充途徑,圖書館通過綜合測評加分、每學期評優(yōu)、舉辦活動等措施吸引學生參加。
2.開展4.23讀書活動,營造良好閱讀氛圍。每年“4.23世界讀書日”是高職圖書館舉辦閱讀主題活動的良好契機,期間可以舉辦書展書評、閱讀講座、征文比賽、圖書交換、書畫作品征集等活動,鼓勵學生參加行業(yè)活動,如廣東省高校圖工委主辦的“圖書館杯”全民英語口語風采大賽、“學問杯”影評大賽等,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提升學生素質。
廣外藝圖書館每年都會在世界讀書日期間舉辦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如2019年3月-5月舉辦“讀書提升智慧,知識改寫人生”為主題的讀書日活動,內容多達11項,如第八屆“尋找最愛讀書的你——邀你一起解讀圖書”比賽、第22期《我與圖書館》征文和封面設計大賽、 “讓我們換書看吧”圖書交換交流會、紅色電影周展播活動、優(yōu)秀著作作品圖書展、 “學問杯”影評大賽、“圖書館杯”全民英語口語風采大賽等等,這些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學生也從活動中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3.開展借閱分析,為閱讀活動導航。對學生的借閱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可以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況,有利于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和閱讀活動的開展;廣外藝圖書館開展借閱分析已有近20年,統(tǒng)計的主要內容有:一是館藏22大類圖書的冊數及比例;二是學生借閱22大類圖書的冊數及比例;三是電子資源的使用統(tǒng)計;四是各二級學院學生借閱統(tǒng)計,包括學生總數、借閱總冊數、未借書人數、生均借閱量等,五是借閱排行榜,指主要借閱類別中借閱量前50位的圖書。通過這些數據,可以了解館藏結構是否合理,對于從不借閱圖書的學生,通過輔導員或調查問卷了解原因,有的放矢地開展宣傳、導讀活動[5]。
校園文化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根基,高職圖書館作為學校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是義不容辭的職責,作為圖書館建設和發(fā)展主體的館員,要加強學習、提高認識,不斷提高專業(yè)能力、綜合素質、職業(yè)道德和服務水平,積極參加圖書館開展的各項活動,為校園文化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