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亞蘭,周志梅,李 瑾,唐 瀚,杜邵龍,,
(1.湖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湖南長沙 410083;2.湖南興盛茶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邵陽 422900;3.邵陽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湖南邵陽 422502)
寶慶桂丁茶,又稱桂丁茶,是湖南省新邵縣特有的茶樹品種,也是湖南省優(yōu)良的地方茶樹品種。據(jù)《湖南通志》和《寶慶府志》的記載,寶慶桂丁綠茶具有香高而味濃、隔夜不餿和外形似桂等獨特的品質(zhì)和外形[1],曾經(jīng)進貢明清兩朝長達520多年[2]。近年來,在當?shù)卣母叨戎匾曄?,寶慶桂丁茶產(chǎn)業(yè)得到一定的發(fā)展,并多次榮獲“中綠杯”、“茶祖神農(nóng)杯”和“瀟湘杯”等茶葉評選活動金獎。
目前,茶葉品質(zhì)的評價方法主要是感官評定法,但感官評定法受到感官評定員專業(yè)性、感官閾值和感官疲勞等不可控因素干擾[3]。茶葉的生化成分是形成茶葉品質(zhì)的物質(zhì)基礎,其含量與組成對茶湯滋味和香氣等內(nèi)在品質(zhì)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雖然茶葉品質(zhì)的理化檢測技術較成熟,檢測結果較準確、客觀,但理化檢測只能檢測茶葉成分的種類、含量,結果比較單一,而茶葉品質(zhì)是茶葉中各生化成分相互配合、彼此協(xié)調(diào)的綜合反映,故單純的理化檢測并不能全面反映茶葉的品質(zhì)狀況[4]。多年來,許多茶葉科研人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法等多元統(tǒng)計分析方法,建立綠茶中生化成分的含量和感官評定值之間的關聯(lián)關系,以期實現(xiàn)更客觀、準確、快捷的茶葉品質(zhì)評判。趙華富[5]、張潔[6]、郝麒麟[7]、劉盼盼[8]和桂安輝[9]等分別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法分別對貴州綠茶、信陽綠茶、重慶綠茶、珠型綠茶和扁形綠茶進行茶葉品質(zhì)的綜合評價或分類比較。目前關于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法在茶葉研究的應用尚處于定性分析和樣本聚類(Q型聚類)方面,關于定量化的生化成分與感官品質(zhì)之間的關聯(lián)關系和變量聚類(R型聚類)還未見報道。
茶葉各生化成分的含量受茶樹品種、季節(jié)及自然環(huán)境等影響較大,不同季節(jié)茶葉各生化成分的含量存在明顯的差異和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10-12]。生化成分含量的變化,對綠茶的適制性將存在一定的差異[13]。目前,關于寶慶桂丁綠茶的生化成分分析和品質(zhì)評價還未見報道,尚不明確寶慶桂丁綠茶品質(zhì)生化成分的含量與組成特點以及隨季節(jié)的變化情況,因而不利于對寶慶桂丁綠茶的品種選育,也不能從分子水平上闡明寶慶桂丁綠茶的品質(zhì)特征。故本研究以不同季節(jié)寶慶桂丁綠茶樣品為研究對象,在感官評定的基礎上,測定了寶慶桂丁綠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法進行數(shù)據(jù)降維和類群劃分,并建立了寶慶桂丁綠茶品質(zhì)評價模型。旨在通過了解寶慶桂丁綠茶生化成分含量特點以及類群之間的差異性,建立生化成分含量及組成與外在感官品質(zhì)的關聯(lián)關系,確定寶慶桂丁茶的關鍵生化成分含量指標,為寶慶桂丁綠茶的品種選育和資源開發(fā)利用。
不同季節(jié)的桂丁茶鮮葉 均采自湖南興盛茶業(yè)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新邵縣巨口鋪鎮(zhèn)的野生桂丁茶基地,采摘時間為2020年3~8月份,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按照瀟湘茶 瀟湘綠茶加工技術規(guī)程[14]經(jīng)過萎凋、殺青、揉捻和烘干等工序制成的寶慶桂丁綠茶,密封后常溫避光保存,樣品信息見表1;乙醇、乙腈、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三氟乙酸 國產(chǎn)色譜純;福林酚、蒽酮、Na2CO3、乙酸乙酯、濃硫酸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兒茶素標準品 美國Sigma公司;10% ACCQ 美國Waters公司;超純水 采用實驗室Millipore純水儀制備。
表1 寶慶桂丁綠茶樣品信息Table 1 Samples information of Baoqing guiding green tea
LC-20AT高效液相色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ECOSIL-C18色譜柱 日本島津公司;AE240型電子天平 瑞士Mettler公司;TagTM氨基酸分析色譜柱美國Waters公司;旋轉(zhuǎn)蒸發(fā)儀 瑞士Buchi公司;101-3AB 型電熱鼓風干燥箱 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DK-S28型電熱恒溫水浴鍋 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
1.2.1 茶葉感官品質(zhì)審評方法 按照GB/T 23776-2018《茶葉感官審評方法》中的綠茶審評法[15],由5名專業(yè)審評人員分別對茶樣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進行密碼審評,評定標準和評分系數(shù)見表2。每個因子按總分100分打分,茶樣評定的總得分和內(nèi)質(zhì)得分為各個因子的單項得分乘以評分系數(shù)之和,見式(1)和式(2)。茶樣的最終感官評定得分為取5名專業(yè)審評人員得分的平均分。
表2 寶慶桂丁綠茶感官評定標準和評分系數(shù)Table 2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core coefficients of Baoqing guiding green tea
1.2.2 理化檢測 水浸出物:參照GB/T 8305-2013方法[16];游離氨基酸:參照GB/T 8314-2013高效液相色譜法[17];茶多酚和兒茶素含量的測定:參照GB/T 8313-2018[18];咖啡堿的測定:參照GB/T 8312-2013紫外分光光度計法[19];可溶性糖的測定:苯酚-硫酸法[20]。
1.2.3 兒茶素品質(zhì)指數(shù) 兒茶素品質(zhì)指數(shù)的計算如式(3)[21]。
式中:EGCG為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的含量,%;ECG為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的含量,%;EGC為表沒食子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的含量,%。
1.2.4 數(shù)據(jù)標準化 采用公式(4)對寶慶桂丁綠茶的11個理化成分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標準化處理,獲得第i個綠茶樣品的第j項指標(xij)的標準化值Zscore(Xij),其中j為全部樣品第j項理化成分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σj為第j項理化檢測數(shù)據(jù)的標準差。
1.2.5 主成分分析 采用ZScore標準化法進行原始數(shù)據(jù)無量綱化處理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因子,計算各綠茶樣品理化數(shù)據(jù)的特征值以及方差貢獻率。采用因子所對應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最后將因子得分和對應的權重系數(shù)進行加權求和,計算得到各綠茶樣品的內(nèi)質(zhì)的綜合得分。
本研究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并用Origin pro 2019軟件繪圖。
對2020年寶慶桂丁綠茶進行感官評定,結果見表3。從整體上看,寶慶桂丁綠茶具有“外形緊細、卷曲;湯色嫩綠明亮;香氣花香栗香交融、清新高遠;滋味濃醇、回甘明顯;葉底嫩芽完整、勻整明亮”的品質(zhì)特征,其香氣和滋味具有典型地域特色。寶慶桂丁綠茶感官評定的各項平均得分除葉底得分(88.56分)外都在90分以上,這主要是寶慶桂丁綠茶為野生采集,因山高路遠,人工采摘后需要幾個小時才能送至加工,因此容易出現(xiàn)一些紅?,F(xiàn)象,導致葉底得分偏低。
由表3可知,不同季節(jié)寶慶桂丁綠茶品質(zhì)中的外形和內(nèi)質(zhì)評分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春茶(1~10號茶樣)的外形評分最高,夏茶(11~20號茶樣)和秋茶(21~30 號茶樣)的外形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春茶的香氣和葉底評分最高,其次是夏茶,秋茶的評分最低,三者差異顯著(P<0.05);春茶和夏茶的滋味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秋茶的滋味評分最低,且與春茶和夏茶差異顯著(P<0.05);春茶的葉底評分最高,秋茶次之,夏茶最低,三者差異顯著(P<0.05)。因此,綜合評價寶慶桂丁綠茶的總體得分和內(nèi)質(zhì)得分,春茶最高,夏茶次之,秋茶最低。這與大多數(shù)茶葉品種秋茶優(yōu)于夏茶的研究結果[22-23]有一定的差異,這與寶慶桂丁綠茶的生化成分含量與組成有關。
表3 寶慶桂丁綠茶感官評定結果Table 3 Sensory quality of Baoqing guiding green tea
對30個寶慶桂丁綠茶樣品進行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總量、咖啡堿和兒茶素組成等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進行了分析檢測,結果見表3~表5。
從表4的結果可以看出,寶慶桂丁綠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春茶最高,夏茶次之,秋茶最低;而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堿的含量夏茶最高,春茶次之,秋茶最低。寶慶桂丁綠茶的水浸出物含量為44.77%至49.17%,茶多酚含量為22.49%至26.84%,咖啡堿含量為4.89%至5.93%,氨基酸含量為2.88%至5.84%,可溶性糖含量為4.16%至7.02%。常碩其等[24]認為適制優(yōu)質(zhì)綠茶的茶樹品種具有如下要求:一是水浸出物含量在40%左右,二是氨基酸含量接近或超過4.0%,三是茶多酚含量25%左右,酚氨比為6~8。湖南茶葉學會發(fā)布的《湘西黃金茶 綠茶》團體標準[25]中特級標準為水浸出物超過38%,游離氨基酸超過4.5%。寶慶桂丁綠茶符合名優(yōu)綠茶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低酚氨比,適中茶多酚的生化特征。兒茶素組成方面,EGC含量為0.64%~2.61%,DL-C含量為0.18%至0.93%,EC含量為0.26%至0.67%,EGCG含量為 7.49%至 9.59%,GCG含量為 3.54%至 5.51%,ECG含量為 0.39%至 1.72%。寶慶桂丁綠茶中EGCG的含量最高達到9.59%,平均EGCG含量為8.59%,遠遠高于鄭紅發(fā)[26]報道的全國主栽品種EGCG平均含量(6.87%),也高于所有取樣地茶葉中最高的湖南東山峰EGCG平均含量(8.22%),屬于高EGCG茶葉品種。
從表5中可以看出,水浸出物和咖啡堿含量春季和秋季差異不顯著(P>0.05),但與夏季存在顯著差異(P<0.05);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和可溶性糖春夏秋三季間都存在顯著差異(P<0.05)。這說明春夏秋三季的寶慶桂丁綠茶在品質(zhì)成分含量方面具有明顯差異。
表5 寶慶桂丁綠茶生化成分含量方差分析Table 5 ANOVA of content of biochemical components in Baoqing guiding green tea
從表6中可以看出,寶慶桂丁綠茶春夏秋三季兒茶素總量平均值分別為17.18%、17.49%和16.47%,春季和夏季差異不大,秋季最低。茶葉品質(zhì)不僅與兒茶素總量有關,還與兒茶素組分的配比有關,配比適中,茶湯滋味更醇和。兒茶素品質(zhì)指數(shù)是表達綠茶品質(zhì)的經(jīng)驗參數(shù),一般認為兒茶素品質(zhì)指數(shù)愈大,則鮮葉嫩度和品質(zhì)愈好,綠茶質(zhì)量愈高[27]。寶慶桂丁綠茶春夏秋三季的兒茶素品質(zhì)指數(shù)平均值分別為1134.67、520.96和365.50,兒茶素品質(zhì)指數(shù)季節(jié)變化為春茶>夏茶>秋茶,與黃秀瓊等[12]對保靖黃金茶的研究結果相似。
表6 寶慶桂丁綠茶兒茶素組成結果Table 6 Content of catechins in Baoqing guiding green tea
從寶慶桂丁綠茶的生化成分含量與組成可以看出,寶慶桂丁綠茶夏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明顯低于相關文獻[12,27]報道的夏茶平均值(30.83%),僅有24.16~26.84%,而氨基酸含量3.31%~4.41%明顯高于前述文獻報道的夏茶平均值(2.25%)。茶多酚在春末夏初的增加,氨基酸含量的降低,被認為是夏季綠茶苦澀味形成的主要原因[28]。秋茶中各項生化成分的含量都低于春茶和夏茶。因此,在寶慶桂丁綠茶感官評定中夏茶的滋味得分接近春茶,而高于秋茶,導致了寶慶桂丁綠茶感官評定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出現(xiàn)了一定的差異。
茶樹為多年生植物,且呈現(xiàn)季節(jié)輪次性生產(chǎn),不同的生產(chǎn)季節(jié),其代謝特征有較大的差異。一般認為較低的溫度有利于氮素代謝,促進氨基酸等氮代謝產(chǎn)物的合成與積累,而較高的溫度有利于茶樹碳代謝,有利于茶多酚含量的提高[29]。而且,在茶樹生產(chǎn)發(fā)育過程中,不同葉位的生化成分含量易受葉片嫩度影響,EGCG、咖啡堿和氨基酸等含量都隨葉位增加而呈現(xiàn)下降趨勢,即葉片越嫩含量越高[30]。邵陽市屬典型的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雨水充沛,且雨熱同季。春季平均氣溫在10~20 ℃之間,氣溫適中,碳代謝和氮代謝都比較旺盛,因此,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適中,在感官上呈現(xiàn)滋味鮮爽,香氣馥郁濃烈;而夏季平均氣溫上升到30 ℃左右,碳代謝加劇而氮代謝受到抑制,因此,茶多酚含量高而氨基酸含量低,成品茶苦澀味重;秋季的氣溫介于春季和夏季之間,雨量減少,特別是茶樹歷經(jīng)春、夏兩季采收后,營養(yǎng)虧缺,因此,秋茶內(nèi)含物質(zhì)貧乏,茶葉滋味淡薄。
本研究選取30個樣品,利用SPSS 26.0對寶慶桂丁綠茶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可溶性糖和主要兒茶素含量為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
2.3.1 寶慶桂丁綠茶生化成分間的相關性分析 茶葉色、香、味、形的形成與茶葉中品質(zhì)成分的含量多少和比例密切相關,但各品質(zhì)成分與茶葉品質(zhì)之間的關聯(lián)并不是簡單的單調(diào)增減關系,而是存在復雜的相互作用[26]。本研究對寶慶桂丁綠茶生化成分含量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6。
從表7的結果可以看出,各生化成分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其中,水浸出物與茶多酚、咖啡堿以及 D-LC、EC、GCG 極顯著相關(P<0.01);茶多酚與氨基酸、ECG、EGCG、GCG和EGC極顯著相關(P<0.01),與咖啡堿、可溶性糖顯著相關(P<0.05);咖啡堿與 D-LC、EC極顯著相關(P<0.01),與 GCG顯著相關(P<0.05);可溶性糖與氨基酸、EGC、DLC、EC、EGCG、ECG 極顯著相關(P<0.01);氨基酸與兒茶素組成極顯著相關(P<0.01)。兒茶素組成方面,EGC與 DL-C、EC、EGCG、ECG極顯著相關(P<0.01),與 GCG 顯著相關(P<0.05);DL-C 與 EC、EGCG、ECG 極顯著相關(P<0.01);EC 與 EGCG 極顯著相關(P<0.01);EGCG與 ECG極顯著相關(P<0.01),與 GCG 顯著相關(P<0.05); GCG 與 ECG極顯著相關(P<0.01)。本研究相關性分析結果與陳義等[26]對信陽毛尖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根據(jù)各因子間相關性得出,各生化成分在反映感官品質(zhì)信息時存在一定的重疊,即本試驗適合主成分分析。
2.3.2 主成分分析結果 以30個樣品的11個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利用SPSS26.0軟件對其進行了主成分分析,結果見表8~表9。由表8可知,第1主成分的貢獻率為54.282%,第2主成分的貢獻率為31.024%,第3主成分的貢獻率為4.563%,前3個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為89.869%,超過85%,可解釋寶慶桂丁綠茶內(nèi)在品質(zhì)的大部分信息,因此選擇前3個主成分對寶慶桂丁綠茶的內(nèi)在品質(zhì)進行分析。
從表9的結果可以看出,對第1主成分貢獻較大的是茶多酚、可溶性糖、氨基酸、EGC、DL-C、EGCG、GCG和ECG,其中可溶性糖、氨基酸、DLC、EGCG和ECG具有較大的正載荷量,茶多酚、EGC和GCG具有較大的負載荷量。綠茶茶湯苦澀味(收斂性)幾乎全部由兒茶素引起,鮮味主要來自于氨基酸,甜味主要來自于可溶性糖,鮮爽回甘收斂性強是綠茶的本韻,因此將該主成分定義為“本韻因子”,其回歸方程為:
表9 成分矩陣Table 9 Component matrix
對第2主成分貢獻較大的是水浸出物、茶多酚、EC和GCG,都具有較大的正載荷量。水浸出物反映了茶葉中可溶于水物質(zhì)的多少,影響茶湯的厚薄、滋味的濃強程度。茶多酚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zhì)的總稱,這些多酚類物質(zhì)大多具有苦味和澀味。茶多酚對綠茶滋味品質(zhì)的影響較為復雜,但由于其含量高,是決定茶湯濃度的主要物質(zhì),因此,將該主成分定義為“濃郁因子”,其回歸方程為:
對第3主成分貢獻較大的是咖啡堿,具有較大的正載荷量??Х葔A一般具有苦味,且閾值低,味137 mg/kg(25 ℃),是茶湯呈現(xiàn)苦味的主要物質(zhì)。氨基酸對咖啡堿的苦味有消減作用,而茶多酚對咖啡堿的苦味有增強作用。因此,將該主成分定義為“苦味因子”,其回歸方程為:
根據(jù)不同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貢獻率,主成分得分F的計算式為:
F=0.543F1+0.310F2+0.046F3
為了驗證該模型評價寶慶桂丁綠茶品質(zhì)的可行性,我們對30個樣品的模型得分和內(nèi)質(zhì)(湯色、香氣和滋味)審評結果進行了比較,結果見表10和圖1。從圖1的結果可以看出,模型計算得分與內(nèi)質(zhì)審評結果之間有很好的一致性,呈現(xiàn)出良好的線性關系,決定系數(shù)R2為0.965。這說明主成分分析法在對數(shù)據(jù)進行降維處理的過程中保留了絕大部分的信息,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失真,能夠較為全面客觀地反映寶慶桂丁綠茶的品質(zhì)優(yōu)劣性。
圖1 主成分分析模型的校驗Fig.1 Verification of PCA model
表10 主成分的特征向量Table 10 Characteristic eigenvectors of each principal component
主成分分析得分圖已被廣泛應用于反映樣品與品質(zhì)指標之間的關系[26-30]。由圖2~圖3可以看出,根據(jù)PC1、PC2和PC3的得分情況,大致可以分三個部分:其中,春茶樣品(1~10號)均在PC1的正向區(qū)間(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說明這些樣品中的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兒茶素含量較高,茶多酚和咖啡堿的含量適中,茶湯鮮爽回甘濃郁,因此春茶的品質(zhì)較優(yōu),排名靠前;夏茶樣品(11~20號)均位于 PC2和PC3的正向區(qū)間(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說明這些樣品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較高,茶湯較濃郁,因此,排名也相對靠前;秋茶樣品(21~30號)位于PC1和PC2的負向區(qū)間(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說明秋茶中的品質(zhì)成分都較低,茶湯寡淡,因此,排名最后。
圖2 寶慶桂丁綠茶主成分分析PC1、PC2得分圖Fig.2 PC1 versus PC2 score plot for Baoqing guiding green tea
圖3 寶慶桂丁綠茶主成分分析PC1、PC3得分圖Fig.3 PC1 versus PC3 score plot for Baoqing guiding green tea
本研究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礎上,采用系統(tǒng)聚類分析法對寶慶桂丁綠茶的11項生化成分含量指標進行R型聚類,聚類方法采用組間聯(lián)接法,聚類區(qū)間為皮爾遜相關性;對寶慶桂丁茶的30個茶樣進行Q型聚類,聚類方法為瓦爾德法,聚類區(qū)間為平方歐式距離,結果見圖4和圖5。
圖4 寶慶桂丁綠茶R型聚類分析圖Fig.4 R-type cluster analysis chart of Baoqing guiding green tea
圖5 寶慶桂丁綠茶Q型聚類分析圖Fig.5 Q-type cluster analysis chart of Baoqing guiding green tea
如圖4所示,當距離為10時,可以將寶慶桂丁綠茶生化成分含量指標分為4個大類,第1類為氨基酸、可溶性糖、EGCG、ECG和DL-C;第2類為水浸出物和咖啡堿;第3類為茶多酚、GCG和EGC;第4類為EC。結合主成分載荷分析結果,第1類指標是第1主成分的正載荷量,也就是說這些指標值越大,模型評價得分越高,寶慶桂丁綠茶的品質(zhì)越好。結合相關文獻報道[31-32],最終確定氨基酸、可溶性糖、EGCG、ECG為綜合評價寶慶桂丁綠茶品質(zhì)優(yōu)劣的關鍵性指標。
如圖5所示,當歐氏距離為5時,30個樣品聚集為2類群:第1類群為1~12號茶樣,該類群綠茶的采制時間在小滿節(jié)氣之前,主要特征是氨基酸、可溶性糖、EGCG、ECG和兒茶素品質(zhì)指數(shù)高于總體的平均值,而酚氨比低于總體的平均值,因此,在感官上呈現(xiàn)滋味鮮爽,收斂性好,回甘明顯,綜合品質(zhì)高;第2類群為13~30號茶樣,為夏秋茶,綜合品質(zhì)開始下降。而當歐氏距離為1時,第1類群可進一步分為2個亞類群:第1亞類群為1~9號茶樣,采制時間為谷雨之前,主要特征是氨基酸含量大于5%,可溶性糖大于6.1%,EGCG含量大于9%;第2亞類群為10~12號茶樣,采制時間為谷雨至小滿之間,雨水開始增多,主要特征是ECG下降至1.3%以下,氨基酸含量下降至6.1%以下;第2亞群也可分為2個亞類群:第3亞類群為13~20號茶樣,采制時間為谷雨至初伏,主要特征是氨基酸含量在4%~5%之間,可溶性糖大于5.4%~6.1%,水浸出物大于46%,因此,在感官上滋味濃郁,但鮮爽度不足;第4亞群為21~30號茶樣,所有的生化成分均低于總體平均值,因此,滋味寡淡,綜合品質(zhì)較差。
本研究對春夏秋三季30份寶慶桂丁綠茶進行了感官審評和理化檢測,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法建立了寶慶桂丁綠茶生化成分含量與茶葉內(nèi)質(zhì)感官指標之間的聯(lián)系。研究發(fā)現(xiàn):
a.寶慶桂丁綠茶品質(zhì)優(yōu)異,感官評定的各項得分均在90分左右,品種地域特色明顯。寶慶桂丁綠茶的綜合品質(zhì)季節(jié)性變化明顯,春茶品質(zhì)明顯優(yōu)于夏秋茶,夏茶品質(zhì)優(yōu)于秋茶。
b.理化檢測結果顯示:寶慶桂丁綠茶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豐富多樣,水浸出物含量在44.77%~49.17%之間,茶多酚含量在22.49%~26.84%之間,咖啡堿含量在 4.89%~5.93%之間,氨基酸含量在 2.88%~5.84%之間,可溶性糖含量在4.16%~7.02%之間。寶慶桂丁綠茶的生化成分表現(xiàn)為氨基酸和咖啡堿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適中,符合名優(yōu)綠茶的生化特征。兒茶素組成方面,EGC含量為0.64%~2.61%,DLC含量為 0.18%~0.93%,EC含量為 0.26%~0.67%,EGCG含量為 7.49%~9.59%,GCG含量為 3.54%~5.51%,ECG含量為0.39%~1.72%。寶慶桂丁綠茶中EGCG的含量最高達到9.59%,遠遠高于全國主栽品種EGCG平均含量(6.87%),屬于高EGCG茶葉品種。
c.主成分分析從11個指標中提取了3個主成分,累積貢獻率為89.869%,并建立寶慶桂丁綠茶品質(zhì)評價模型為:F=0.543F1+0.310F2+0.046F3,模型評價結果與感官評定結果基本吻合。聚類分析對寶慶桂丁綠茶的生化成分含量指標進行篩選,最終確定氨基酸、可溶性糖、EGCG和ECG為寶慶桂丁綠茶的關鍵性品質(zhì)指標。依據(jù)這些品質(zhì)指標可以將寶慶桂丁綠茶分為2個類群和4個亞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