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帥
那是在5年前的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在講授“小數(shù)的意義”這節(jié)課時,我首先呈現(xiàn)出一些數(shù)——10、145、1.3、5520、23.3、0.9、700,然后要求孩子們試著給這些數(shù)分分類。
突然看到一向內斂而又不善于表達的小雨怯怯地舉起了手,我便欣喜地叫她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她半低著頭,謹小慎微地說:“老師,我將10、145、5520、700分成一類,又將1.3、23.3、0.9分成一類?!?/p>
緊接著,我便追問:“你這樣分類的理由是什么呢?”
她想了一會兒說:“我覺得10、145、5520、700這些數(shù)是滿的,1.3、23.3、0.9這幾個數(shù)不滿?!?/p>
話音剛落,全班同學哄然大笑,還有的同學對她的回答大聲質疑:“什么滿的不滿的?說得不清楚???”
這一瞬間,小雨的頭低得更深了,大大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慌張和不知所措。
我知道,對一個剛剛步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用“整數(shù)是滿的和小數(shù)是不滿的”來描述整數(shù)和小數(shù)的區(qū)別是正常的。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和思維往往不能共頻,有時候話已經(jīng)到嘴邊了,可是思維卻還沒有跟上;有時候明明想好了,卻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表達。
我立刻對全體學生說:“你們想不想聽聽她所說的‘滿的’和‘不滿的’都是什么意思啊?”
話音剛落,其他學生頓時鴉雀無聲,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小雨,大家都瞪大了眼睛想知道她的“話中話”。萬萬沒想到的是,她竟然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解釋。
我走到她的身旁,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鼓勵道:“老師已經(jīng)知道你的想法了,你想得真不錯,一個‘滿’和‘不滿’就把整數(shù)和小數(shù)的區(qū)別形象地描述出來了??墒瞧渌瑢W好像沒有聽明白,你能細致地跟大家聊一聊你選擇這兩個詞的理由嗎?沒關系,慢慢說,老師覺得你肯定能說明白!”
她微微抬起頭看了看我,顫顫巍巍地說:“我覺得,因為0.9就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表示這樣的9份就是十分之九,也就是0.9,我想0.9不滿一個1。而23.3表示有23個完整的1和一個0.3,0.3又表示10份中的3份,它們合在一起依然不能表示圓滿的整體,所以我用‘不滿’這個詞形容小數(shù)。而10、145、5520、700這些數(shù)都可以表示一個圓滿的整體,所以我用‘滿’來形容整數(shù)?!?/p>
這一番解釋的語言不短,她的聲音也壓得很低,但是全班同學都聽到了,從大伙的頻頻點頭中,我知道大家也都聽明白了!甚至有的同學評價她說:“你這樣理解真有意思,就好像把數(shù)看成了一個個裝著水的桶,整數(shù)就是裝滿水的桶,小數(shù)就是沒有裝滿水的桶?!?/p>
聽到這兒,我觀察到她壓低的頭漸漸抬了起來,嘴角也重現(xiàn)出了淺淺的微笑。
我轉身面向全體同學說:“同學們,數(shù)學就是‘你一句,我一句,我們一起出主意’的過程,它需要我們思維的相互碰撞。老師很高興她能自信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很佩服她面對眾多的質疑聲后還能堅持自己的想法,并有序地闡述出來!老師希望我們班每個同學都可以像她一樣,勤于動腦,敢于表達!”
從那以后,這個小姑娘就像變了個人一樣,自信心倍增!數(shù)學課上,總能看到她高高舉起的小手;小組活動的時候,她也都積極參與進去,和同學們討論得熱火朝天;回答問題的語言也越來越精練,越來越有條理。
直到有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大巴車里,她坐在我的身旁,挽著我的手臂說:“老師,您知道嗎?我喜歡您,是您給了我勇氣,讓我在數(shù)學課上能大膽說話,找到了學習的信心?!?/p>
說實話,我當時震驚了:她為什么這么說呢?了解過后才知道,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時間也很珍貴。在家里,她只要和家人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的時候,父母就覺得她說話沒有條理、啰啰唆唆,不是打斷她就是讓她別再說了。這樣一來,她滿腔的熱情就被潑了一盆冷水,也就不再說了。她說是那次的數(shù)學課徹底改變了她,自己那蒼白的語言,竟得到了全班同學和老師的認可和表揚,這使她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我告訴她:“這個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語言,老師卻偏偏最喜歡你們兒童的語言,那是最真實也最夢幻的聲音,你們說的每一句話,用的每一個詞都是那么精彩?!?/p>
如今,這個小姑娘已經(jīng)長大,她學會了許多嚴謹?shù)臄?shù)學詞匯,也會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問題了,但小學三年級的那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的“滿的”“不滿的”這兩個聲音終將會埋在她的心里,成為一個美好的記憶。
通過這個事情,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教師不僅是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對話者,更應該是一個優(yōu)秀的傾聽者。傾聽學生的意見,傾聽學生異樣的想法都是教師對學生深層次的愛,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這種愛、這種尊重會大大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亞里士多德告訴我們:“誰在傾聽,也就隨之聽到了更多的東西,那些不可見的以及一切人們可以思考的東西?!彼?,作為小學數(shù)學老師,我們有時候必須慢一些,在教學的路上要懂得緩慢與優(yōu)雅,帶著期待和欣賞的目光珍惜身邊的每一道風景。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它們不一樣的美。只要我們愿意傾聽,每個學生的發(fā)聲都如初春破土的芽兒,雖嬌嫩柔弱,卻石破天驚。
(單位名稱:北京市通州區(qū)運河小學)
34375019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