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美玲,周炳鑫
(集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在最新版本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版)中強調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局限于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應通過一定的“情”與“境”的融合、鏈接來幫助學生感悟知識,獲得新知,逐步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自20世紀80年代,李吉林教授就在閱讀和借鑒國外有關情境理論的基礎上,并結合中國的“意境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境實踐,并將“情境教學”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進行研究。隨著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越來越突出,逐漸延伸至語文、數(shù)學、外語各個學科領域。
高中思政課的情境教學是指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以知識為載體,根據(jù)高中生的身心特點,構建和教學有關的人性化的教育環(huán)境,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之中,主動對學習進行加工,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不同于舊版的課程標準,在新課改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得到充分發(fā)展,以凸顯出“情感”的獨有價值,而高中思政課程就是塑造學生價值觀的關鍵課程,構建的情境教學就是以“情”為基礎、為重點進行創(chuàng)設,以激發(fā)學生的“情”為目標,將抽象的思政知識與價值理念鑲嵌在具體的情境之中,以情促學。在新高考評價體系中也首次提出以“情境”為考查載體的理念,以“情境”來承載學科核心價值和學科素養(yǎng),實現(xiàn)考查要求。由此可見,為學生構建適宜的情境是對新時代高中思政教師的要求。但在情境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著“舍本逐末”“輕重倒置”等教學困境。
適宜的情境是以學生的大腦認知規(guī)律為基礎,將教材中的內容真實地再現(xiàn)出來,給學生以視覺、情感上的直觀沖擊,使枯燥的知識變成鮮明的形象化、生動化,強化學生對思政理論的感知。構建具體的情境并不是機械復制文字內容,而是將文字所代表的實際事物、價值觀、情感呈現(xiàn)給學生,讓他們感知并受到感染,讓教學內容和展示的情境相銜接,更和學生所想象的情境相連接,使得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讓教材和課堂“活”起來。
適宜的情境容易激發(fā)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吸引學生跟著教師的步伐完成學習任務。出于學生的好奇與喜愛。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進一步延續(xù),如此課程所蘊含的“道理”才能進一步激發(fā)高中生學習思政課的熱情,從而激發(fā)高中思政課深層次的生命活力。
在高中思政課堂上構建適當?shù)慕逃榫巢粌H可以向學生提供形象而豐富的學習材料,而且可以聯(lián)系生活構建情境。這樣的情境,可以讓高中生在聯(lián)系生活的學習過程中思考問題,促進知識、技能和經驗相互間的聯(lián)系和轉移。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使學生對高中思政內容的理解更加簡單而深刻,在接近生活中剖析思政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思政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與整體和諧全面發(fā)展。
高中思想政治內容抽象、邏輯性較強,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疲憊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必須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優(yōu)化高中思政課堂教學。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適宜的時政情境、故事情境、圖片情境、音樂情境、視頻情境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學生的疲憊感,讓學生注意力更集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過程中,不僅要收集素材,拓展自己的知識,更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這也就進一步提升了教師自身的素質,優(yōu)化了教師的教學方式。
由于當代高中生在網絡信息技術發(fā)達的時代背景下成長,傳統(tǒng)的程序化教學只會挫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高中生的學習負擔很重,很難刺激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教師如果一味灌輸,思政課堂教學只會變得愈加枯燥。隨著高中思政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越來越多人重視情境教學,但情境教學在現(xiàn)實課堂實踐中存在如下問題:
3.1.1 情境與學習內容相脫節(jié)
大多數(shù)教師已經意識到構建情境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實踐中他們也十分關注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然而部分教師往往不能兼顧教學目標,或者把握不住教學重難點,從而在無關緊要的內容上浪費了教學時間。抑或是情境環(huán)節(jié)冗長,雖然營造了活力滿滿的課堂,但情境脫離于教學目標,導致無效情境課堂。
3.1.2 情境缺乏真情實感
部分教師盲目照搬情境,機械化、程序化構建情境,使得情境教學流于低效甚至無效,傳遞不了學科價值,傳承不了思政課的價值信念。高中思政課所構建的情境應含有真實情感,如此才更有感召力和穿透力,對于高中生來說才更容易入腦入心。
3.1.3 過度使用多媒體
部分教師在構建情境時不加選擇運用各種多媒體,凡是教材有所涉及的內容都采用多媒體來展示。多媒體的過度使用很容易將學生有限的注意力分散,使構建的情境不能服務于教學,也就沒有了價值。
3.1.4 情境構建單調乏味
教學情境類型包括音視頻播放情境、游戲情境、猜謎情境、圖片情境、故事情境、案例情境、問題情境、角色扮演情境、活動情境等。筆者聽過很多高中思政教師的課,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在構建情境時用的是案例情境、問題情境、圖片情境,只是圍繞這些互相談,索然無味。情境教學在上課環(huán)節(jié)中也較常僅限運用于導入部分,授課和鞏固環(huán)節(jié)較少。運用的素材沒有緊跟時代的步伐、聯(lián)系當下的時政。
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構建:
3.2.1 嚴謹而具有思考性的情境備課
由于高中政治教學內容體系龐雜,教師在構建情境時一定要與教學重難點緊密結合,圍繞著教學內容鋪展開,且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嚴謹性,讓學生感受到的思政內容不是單一的、乏味的,而是有著豐富內涵并與情感相互聯(lián)系。這樣學生領悟知識就不單是浮于表象的認識,而是對事物的本質與聯(lián)系的深層次的認識。
3.2.2 真實而富有感召力的情境過程引導
真實不僅包括內容真實,還包括情感。情感與認知是相互作用的,有效的情感的激發(fā)有利于開展認知活動,有利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情境教學中,要滿足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而教學的情境和學生熟悉的內容越接近,學生自覺吸收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情境的內容是真實的,情境中所蘊含的情感也要是真實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相信學習的內容,才會積極地被情境中所傳遞的知識所說服,被情境中所傳達的情感所感染。
3.2.3 適度而恰當運用多媒體
在高中思政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已是常態(tài),通過多媒體可以直接呈現(xiàn)圖片、材料、案例、各種平臺視頻等,還可以進行游戲、做題互動。不可否認,多媒體教學給教師帶來了極大便利,給學生學習帶來了福音。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多媒體的使用,一整節(jié)課上不斷呈現(xiàn)音頻、視頻,這只會讓學生應接不暇。在設計多媒體教學情境時,一定要堅持適度原則,恰當篩選媒體資源,適度呈現(xiàn),觸發(fā)思考。
3.2.4 巧妙運用研學實踐
開展研學情境活動可帶動各地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在高中思政課程情境教學中讓學生們集思廣益,設計以研學為主題的活動型情境課程。例如:研學收獲分享會、研學活動設計大賽、研學攝影大賽、研學基地“導游”選拔大賽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活動型的課程設計也是修訂后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標確定的課程性質。并可以將研學活動的照片、音視頻充分利用起來,在課堂上構建圖片情境、視頻情境、故事情境等。
情境教學主要是用來激發(fā)學生情感,與教材內容、教學目標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構建情境教學的目的是改正教學實踐中忽視學生情感培養(yǎng)的偏差,幫助教學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素質,與時政、與技術、與時代接軌,通過構建恰當?shù)那榫?,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探索、學習、研究和發(fā)展的空間,達到學生整體和諧發(fā)展的目的,有效助力高中思政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