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舒燕
(潢川縣人民醫(yī)院 兒科,河南 信陽 465150)
癲癇多發(fā)于兒童,主要由遺傳因素、腦部疾病、全身或系統(tǒng)性疾病等引起,患兒多表現(xiàn)為發(fā)作時抽搐、感知異常等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的日常學習生活[1]。臨床治療癲癇以抗癲癇藥物為主,可減少癲癇發(fā)作次數(shù),但仍避免不了癲癇突發(fā)時可能會在同學面前出現(xiàn)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狀況,嚴重傷害患兒的自尊心,影響患兒的正常社交溝通和學習生活,需采取有效的干預方案[2]。親情干預通過引導患兒家長積極參與到患兒的康復過程以減輕患兒的孤獨感,緩解不良情緒,使患兒能正確面對疾?。?]。情景模擬游戲通過模擬學校日常生活鍛煉患兒溝通能力,以改善患兒病恥感,增強患兒適應能力[4]。鑒于此,本研究將重點分析情景模擬游戲聯(lián)合親情干預在學齡期癲癇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潢川縣人民醫(yī)院接收的112例學齡期癲癇患兒的臨床資料,將接受親情干預的63例學齡期癲癇患兒納入對照組,將接受情景模擬游戲聯(lián)合親情干預的49例學齡期癲癇患兒納入觀察組,運用傾向性評分配比法(1∶1,卡鉗值=0.01),基于性別、年齡、病因等,將對照組與觀察組配對,獲得組間協(xié)變量均衡標本(對照組36例,觀察組36例)。對照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6~13(8.82±0.76)歲;病因:腦發(fā)育異常15例,顱內(nèi)感染12例,腦外傷9例;發(fā)作頻率為每月3~7(4.68±0.55)次。觀察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6~12(8.78±0.73)歲;病因:腦發(fā)育異常16例,顱內(nèi)感染13例,腦外傷7例;發(fā)作頻率為每月2~7(4.63±0.52)次。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因、發(fā)作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癲癇符合《小兒癲癇的診斷與治療》[5]中診斷標準,且經(jīng)腦電圖、頭顱CT等檢查確診;②臨床資料保存完整;③小學學齡期;④可耐受本研究用藥和干預方案。(2)排除標準:①伴有精神疾??;②伴有嚴重感染;③聽力、視覺障礙;④合并先天性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先天性疾病;⑤合并認知障礙。
1.3 干預方法
1.3.1 常規(guī)干預 兩組患兒均接受常規(guī)抗癲癇藥物治療和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向患兒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講解抽搐時可采取的措施和指導用藥,解答患兒及其家屬的疑問,并鼓勵患兒及家屬正視疾病。
1.3.2 對照組 接受親情干預。(1)健康教育:護士應在患兒及其家屬入院時發(fā)放疾病手冊,播放以癲癇為主題的動畫視頻,引導患兒學習疾病知識,支持患兒及時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向家屬講解疾病預后注意事項,提高家屬對疾病的掌握程度,并列舉成功案例,讓家屬了解親情干預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增強治療信心。(2)心理疏導:護士應定期與患兒進行溝通交流,語氣要溫柔,態(tài)度要親切,可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的方式增進與患兒間的關系,使其感受到如家人般的關愛,以提問及問卷的形式及時了解患兒心理需求,認真傾聽患兒的傾訴,并對焦慮情緒嚴重的患兒進行心理疏導。(3)家屬干預:護士應積極與患兒家屬溝通,叮囑家屬多陪伴關心患兒,使家屬明確自己的角色和任務,用積極正確的方式與患兒交流,不要在患兒面前流露負面情緒,給予患兒關心和愛護,同時鼓勵患兒多參與社會活動,對患兒的進步給予玩具、糖果等獎勵,以增強患兒積極性。
1.3.3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景模擬游戲干預。(1)詞匯、語句教學:模擬情景設定為學校日常生活,根據(jù)患兒實際溝通能力情況制定情景溝通腳本并篩選詞匯,選定社交、任務、表達需求、情感等詞匯,以游戲和情景模擬形式進行教學,引導患兒快速掌握詞匯表達。之后再進行階段構句訓練,選定類型為表達、回應評論、社交句型,通過模擬情景對話引導患兒進行語句表達,如讓患兒挑選喜愛的玩具,用語言表達描述玩具的特征;當患兒認、讀、構句正確率≥80%可進行第二階段教學。(2)自然情境教學:根據(jù)患兒喜好,模擬學校日常生活交流場景,采用提示-示范干預方法增強患兒構句能力,注重激發(fā)患兒自發(fā)性溝通,觀察不同情景下患兒溝通形式、句長、溝通次數(shù)等溝通能力的改變狀況,如讓家屬或護士扮演事物并描述事物特征,讓患兒進行辨認,然后雙方角色調換,讓患兒扮演事物并進行描述。訓練時間每次35 min,每日1次。
1.4 觀察指標 (1)自尊水平。分別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時采用羅森伯格自尊心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6]和缺陷感量表(the feelings of inadequacy scale,F(xiàn)IS)[7]評估兩組患兒自尊水平。其中SES量表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分值10~40分,分值越高說明自尊水平越高;FIS量表包括自尊、學習能力、社交自信等5個維度,共36個條目,每個條目0~6分,總分216分,分值越高說明缺陷感越低,自尊水平越高。(2)日常溝通能力。分別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時采用社交反應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8]評估兩組日常溝通能力。量表包含5個維度,分別是認知、動機、行為方式、溝通、社交知覺,共65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1~4分,分值65~260分,分值越高說明日常溝通能力越低。(3)生活質量。分別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時采用癲癇兒童生活質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in childhood epilepsy,QOLCE)[9]評估兩組生活質量。量表包含31個條目,共100分,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均經(jīng)Shapiro-Wilk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自尊水平 干預前,兩組SES、F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時,兩組SES、FIS評分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ES、FI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SES、FI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 P<0.05;SES為自尊心量表;FIS為缺陷感量表。
組別 例數(shù)SES干預前 干預3個月后FIS干預前 干預3個月后對照組 36 15.78±2.37 23.21±3.82a 89.08±6.36 150.75±9.86 a觀察組 36 16.32±2.45 26.48±4.17a 88.56±6.32 158.16±10.25a t 0.951 3.469 0.348 3.126 P 0.345 0.001 0.729 0.003
2.2 日常溝通能力 干預前,兩組S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兩組SRS評分較干預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R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SRS評分比較(±s,分)
注:SRS為社交反應量表。
t P對照組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3個月后36 182.45±15.28 149.47±10.87 18.054 <0.001觀察組36 183.23±15.36 123.35±9.36 33.965 <0.001 t 0.216 10.925 P 0.830 <0.001
2.3 生活質量 干預前,兩組QOLC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兩組QOLCE評分較干預前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QOLCE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QOLCE評分比較(±s,分)
注:QOLCE為癲癇兒童生活質量量表。
t P對照組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3個月36 52.89±3.48 76.47±4.29 44.124 <0.001觀察組36 53.41±3.56 82.35±4.61 48.370 <0.001 t 0.627 5.602 P 0.533 <0.001
癲癇具有突發(fā)性、反復性等特點,如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及預防,頻繁發(fā)作易損傷患兒腦部神經(jīng),降低患兒的認知功能,對患兒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0]。抗癲癇藥物是臨床治療學齡期癲癇患兒的常用方式,但癲癇病因復雜,病程較長,單獨用藥效果并不理想,且患兒年齡較小,長期用藥治療、病情發(fā)作不確定性等易加重病恥感,導致患兒自尊心下降,影響患兒的社交溝通能力,降低患兒生活質量[11]。因此,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增強患兒自尊心、改善患兒溝通能力、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親情干預強調家庭在患兒康復中的重要性,通過家屬的參與增強患兒對疾病的認知和康復積極性,有利于改善患兒心理狀態(tài)[12]。情景模擬游戲干預以學校日常為模擬情景進行溝通練習,可增加患兒的熟悉感,提高患兒溝通能力[13]。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SES、FIS評分較對照組高,SRS評分較對照組低,QOLCE評分較對照組高,說明情景模擬游戲聯(lián)合親情干預應用在學齡期癲癇患兒中可提高患兒自尊水平和日常溝通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在于,情景模擬游戲干預在模擬學校日常情境的基礎上,通過詞匯、語句的教學促使患兒建立正確的溝通模式,使患兒能夠以語言、書寫、手勢等多種形式進行交流,提高患兒對各種詞匯的掌握能力,從而增強患兒構詞、溝通能力,提高溝通的主動性;通過游戲方式和模擬學校日常情境對話引導患兒進行語言交流,可增強患兒溝通主動性,增強患兒自信心,使其敢于表達自身的需求,提高患兒在校園、家庭生活中的溝通能力和適應能力,激發(fā)并維持患兒的溝通動機,有助于患兒盡早融入校園生活中,進而提高患兒自尊水平,改善生活質量[14]。親情干預中健康教育通過護士播放疾病動畫片可增加患兒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使患兒初步建立正確的疾病認知,向家屬講解主要事項和列舉成功案例,可增強家屬治療疾病的自信;心理疏導通過護士和患兒做游戲、講故事等方式增進與患兒的關系,以親友的身份了解患兒內(nèi)心感受和疑問,并親切給予解答,可及時解決患兒的疑惑,增強患兒治療依從性,護士對負面情緒的患兒進行心理疏導可減輕患兒自卑、焦慮等不良情緒,進而樹立樂觀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疾?。患覍俑深A中護士通過叮囑患兒家屬多陪伴關心患兒,可減輕患兒陌生感和孤獨感,提高患兒治療積極性,增強自信心,使其更敢于表達自身的需求,同時家屬鼓勵患兒多參與社會活動,有助于提高患兒適應能力,與情景模擬游戲聯(lián)合干預可改善患兒自尊水平,提高日常溝通能力,改善生活質量[15]。
綜上所述,情景模擬游戲聯(lián)合親情干預應用在學齡期癲癇患兒中可提高患兒自尊水平和日常溝通能力,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