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偉,孫亞杰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五臨床醫(yī)學院/河南中醫(yī)藥大學人民醫(yī)院/鄭州人民醫(yī)院 全科醫(y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53)
近年來,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隨著人口老齡化逐漸上升。2013年全國調(diào)查顯示,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達10.4%[1-2]。糖尿病患者多表現(xiàn)為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紅蛋白超過正常范圍?!?型糖尿病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臨床專家指導意見》指出,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可改善血糖水平[3],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胰島素抵抗,臨床多建議胰島素聯(lián)合其他降糖藥物治療[4]。恩格列凈可通過特異性抑制SGLTS2活性,減少腎對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中葡萄糖排泄量,達到降糖效果[5-6]?;诖?,本研究旨在探討恩格列凈聯(lián)合胰島素強化治療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抗氧化能力及胰島素用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鄭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基礎組(45例)和聯(lián)合組(45例)?;A組患者男22例,女23例;年齡60~75(67.47±7.05)歲;病程1~10(6.12±1.57)個月;高脂血癥15例,高血壓15例,糖尿病家族史5例;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08~27.52(24.83±2.64)kg·m-2。聯(lián)合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齡60~78(67.36±7.12)歲;病程1~12(6.57±1.63)個月;高脂血癥18例,高血壓13例,糖尿病家族史7例;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02~27.78(24.71±2.52)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鄭州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選取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經(jīng)血清學等檢查符合2017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7]中2型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2)知曉本研究內(nèi)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3)依從性好,能夠堅持監(jiān)測血糖。
1.2.2 排除標準 (1)繼發(fā)性糖尿病及1型糖尿病;(2)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不全;(3)患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
1.3 治療方法 (1)兩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健康宣教,運動結(jié)合飲食指導。(2)基礎組患者接受胰島素強化治療。鹽酸二甲雙胍片(長春長慶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0483)口服,每日3次,每次0.5 g。全天胰島素初始劑量為0.4~0.5 IU·kg-1,地特胰島素(丹麥諾和諾德公司,國藥準字J20140107)占全天總量的40% ~60%,其他部分分別于三餐前注射門冬胰島素(丹麥諾和諾德公司,國藥準字S20100049)(每次注射1/3量)。(3)聯(lián)合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恩格列凈(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注冊證號H20170351)口服,每日1次,每次10mg。兩組患者均治療24周,治療期間監(jiān)測睡前血糖、空腹血糖、三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并根據(jù)空腹血糖調(diào)整地特胰島素劑量,餐后血糖調(diào)整門冬胰島素劑量,直至血糖達標。
1.4 觀察指標 (1)氧化應激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以化學擴增法檢測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以比色法檢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2)血糖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以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生產(chǎn)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Synchron Lx20),通過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患者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以免疫比濁法(西門子DCA Vantage 2000)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治療期間監(jiān)測血糖使用三諾血糖儀。(3)每日胰島素用量及血糖達標時間。記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及每日胰島素用量,其中血糖達標以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均達標為準(餐后2 h血糖<10.0 mmol·L-1,空腹血糖為4.4~7.0 mmol·L-1。(4)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放射免疫法檢測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nèi)及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差異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氧化應激水平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血清MDA、SOD、ROS、GSH-Px水平組間效應、時間效應及交互效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氧化應激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治療24周,兩組血清MDA、ROS水平隨時間延長而降低,且聯(lián)合組水平低于同期基礎組(P<0.05);治療12周、治療24周,血清SOD、GSHPx水平隨時間延長而升高,且聯(lián)合組SOD、GSH-Px水平高于同期基礎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MDA、SOD、ROS、GSH-Px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MDA、SOD、ROS、GSH-Px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 P<0.05;與治療12周相比,b P<0.05;與聯(lián)合組相比,c P<0.05;MDA為丙二醛;SOD為超氧化物歧化酶;ROS為活性氧;GSH-Px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
組別 例數(shù) MDA/(μmol·L-1)SOD/(IU·mL-1)治療前 治療12周 治療24周治療前 治療12周 治療24周基礎組 45 7.81±1.61 7.15±1.34ac 6.23±0.95abc 25.12±2.21 29.14±2.75ac 32.78±3.25 abc聯(lián)合組 45 8.02±1.67 6.42±1.15a 4.67±0.78ab 24.78±2.11 36.79±3.11a 50.31±4.26ab F時間/組間/交互 82.136/19.443/10.577 672.792/502.274/195.688 P時間/組間/交互 <0.001/<0.001/<0.001 <0.001/<0.001/<0.001組別 例數(shù) ROS/(μmol·L-1)治療前 治療12周 治療24周GSH-Px/(g·L-1)治療前 治療12周 治療24周基礎組 45 643.78±56.79 611.74±46.37ac 486.32±35.74abc 7.21±1.51 7.95±1.62c 8.65±1.76 ac聯(lián)合組 45 647.23±56.23 561.26±41.53a 411.78±30.57ab 7.26±1.59 8.79±1.84a 10.57±2.15ab F時間/組間/交互 439.900/53.318/17.262 41.103/19.167/6.41 7 P時間/組間/交互 <0.001/<0.001/<0.001 <0.001/<0.001/<0.00 1
2.2 血糖水平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組間效應、時間效應及交互效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12周、治療24周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24周聯(lián)合組水平低于基礎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 P<0.05;與治療12周比較,b P<0.05;與聯(lián)合組比較,c P<0.05。
組別 例數(shù) 餐后2 h血糖/(mmol·L-1)空腹血糖/(mmol·L-1)糖化血紅蛋白治療前 治療12周 治療24周治療前 治療12周 治療24周/%治療前 治療12周 治療24周基礎組 45 16.23±2.21 12.31±1.89a 8.35±1.46abc 10.11±1.61 8.96±1.45a 7.42±1.21abc 11.62±1.51 9.24±1.32a 8.26±1.17 abc聯(lián)合組 45 15.78±2.11 10.26±1.67a 7.14±1.32ab 10.21±1.67 7.79±1.31a 6.56±1.01ab 11.78±1.56 8.67±1.15a 7.01±0.95ab F時間/組間/交互 473.828/31.648/4.418 116.726/14.346/5.06 231.060/12.339/6.679 P時間/組間/交互 <0.001/<0.001/0.013 <0.001/<0.001/0.006 <6 0.001/<0.001/0.002
2.3 每日胰島素用量及血糖達標時間 聯(lián)合組每日胰島素用量低于基礎組,血糖達標時間短于基礎組(P<0.05)。見表3。
表3 每日胰島素用量及血糖達標時間(±s)
表3 每日胰島素用量及血糖達標時間(±s)
組別 例數(shù) 每日胰島素用量/(U·kg-1) 血糖達標時間/d基礎組45 42.67±5.23 8.69±1.78聯(lián)合組 45 36.52±4.15 6.78±1.54 t 6.179 5.444 P <0.001 <0.001
2.4 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血清空腹C肽組間效應及時間效應、餐后2 h C肽時間效應及交互效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24周,兩組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治療24周聯(lián)合組水平高于基礎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比較(±s,μg·L-1)
表4 兩組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比較(±s,μg·L-1)
注:與治療前比較,a P<0.05;與治療12周相比,b P<0.05;與聯(lián)合組相比,c P<0.05。
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組別 例數(shù)治療前 治療12周 治療24周治療前 治療12周 治療24周基礎組 45 2.07±0.29 2.25±0.34ac 2.41±0.41ac 3.62±0.38 3.86±0.41ac 4.05±0.51 ac聯(lián)合組 45 2.05±0.22 2.41±0.41a 2.61±0.47ab 3.56±0.32 4.06±0.47a 4.29±0.56a F時間/組間/交互34.404/6.461/2.303 45.076/0.083/5.642 P時間/組間/交互<0.001/0.012/0.102 <0.001/0.774/0.004
糖尿病患者早期可通過控制運動及飲食降低血糖水平,隨著病情進展,需接受降糖藥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8-9]。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嚴重的胰島細胞衰竭及胰島素抵抗,常規(guī)降糖藥物控制血糖效果不佳[10]。胰島素強化治療為目前控制血糖的重要方法,可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有效減輕高糖毒性,快速控制血糖水平,延緩病情進展[11-12]。恩格列凈為高選擇性SGLT2抑制劑,屬于新型降糖藥物,對SGLT2的半抑制濃度低,主要通過促進尿糖排泄降低血糖水平[10,13]。劉天碧等[14]研究顯示,恩格列凈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治療12周、治療24周,兩組患者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依次降低,且聯(lián)合組水平低于基礎組。此外,聯(lián)合組每日胰島素用量及血糖達標時間低于基礎組,提示恩格列凈聯(lián)合胰島素強化治療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減少胰島素用量。以上結(jié)果與紀立農(nóng)等[15]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原因可能為恩格列凈具有獨特的降糖機制,不依賴胰島素分泌,與胰島素聯(lián)用可進一步提高降糖效果。另外,C肽由胰島β細胞分泌,其代謝清除率較低,更能夠準確評估胰島β細胞功能[1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治療12周、治療24周,兩組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均依次升高,治療12周、治療24周聯(lián)合組上述指標均明顯高于基礎組,提示恩格列凈聯(lián)合胰島素強化治療可有效提高C肽水平,可能是因為恩格列凈聯(lián)合胰島素強化治療可通過緩解高糖毒性,提高胰升血糖素樣肽-1水平,繼而對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起一定的改善作用。
正常人體內(nèi)抗氧化與氧化保持動態(tài)平衡,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應激明顯,氧化與抗氧化能力失衡。GSH-Px、MDA、SOD、ROS為臨床評估氧化應激水平的常用指標,MDA為氧自由基,作用于磷脂膜不飽和脂肪酸反應的產(chǎn)物,能夠反映氧自由基損傷程度,糖尿病發(fā)生時其水平明顯升高;SOD能夠抵抗自由基損傷;GSH-Px能夠?qū)Ⅲw內(nèi)的自由基清除,抗氧化應激,保護血管內(nèi)皮[17],而ROS可由升高的血糖刺激機體產(chǎn)生,促進細胞凋亡,誘導基底膜損傷,損害腎小球濾過功能,2型糖尿病發(fā)生時其水平明顯升高[1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治療12周、治療24周,兩組血清MDA、ROS水平依次降低,血清SOD水平依次升高,且治療12周、治療24周,聯(lián)合組血清MDA、ROS水平低于基礎組,SOD、GSH-Px水平高于基礎組。說明恩格列凈聯(lián)合胰島素強化可有效調(diào)節(jié)患者氧化應激能力。原因可能是恩格列凈聯(lián)合胰島素強化治療通過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清除自由基,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進而達到調(diào)節(jié)氧化應激水平的目的。
綜上所述,恩格列凈聯(lián)合胰島素強化治療可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減少胰島素用量,改善β細胞功能。但是本研究為開放性隨機研究,某些偏差無法排除,可能影響研究結(jié)果,還需在以后研究中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