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榮
過去十年我們處在新發(fā)展階段,這個階段內外政策都有變化,無論是內部政策還是外交政策都有一個目標,就是民族復興。民族復興概念是梁啟超先生最早提出的,然后由孫中山先生正式寫入他在1919年出版的《建國方略》里,一直傳承下來了。過去,民族復興主要是一種愿望,但是這十年就變成了實踐,扎扎實實在做了,因為有現實可能性了,具有國力基礎了,這是一個總的特點。
在服務于總目標的方向之下,我國外交有一些好的東西繼承下來了,比如對中國主權的重視、對國際義務的重視、為經濟發(fā)展服務的重視,這些都沒有變。也確實有一些變化,我重點講講過去十年中國外交的六大變化:
一是自我定位變了。
在十年前,我們是世界大國,還是地區(qū)大國?定位不明確,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定位為東亞地區(qū)大國。但習近平總書記后來提出,要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要有相應的實踐。大國外交就是以前我們經常指出的美蘇等級的外交。在自我認知中,中國的世界大國定位就確立了,這是新定位。
二是新風格。
以前我們的外交是反應式外交,黨的十八大以來就變成積極進取的外交了,這個變化是非常明顯的。當然這一變化鬧得美國人有點無所適從,因為美國人很適應一個低眉順眼的中國,中國人突然講話很坦誠,他們有點不習慣。我們叫作“積極進取”,他們說我們“咄咄逼人”,個別時候還指責我們,說我們有侵略性。
三是開始主動地提出很多新的外交理念。
最引人注目的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同樣的思路里面提出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等,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現在世界上理念很亂,西方很強勢,推廣它的普世價值,覺得真理在它手上,不聽就是異端邪說。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針對性?,F在這個世界有點碎片化,這個時候強調人類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共享未來,這有積極意義。
另外還提出了很多新倡議,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標志。還有很多具體新政策理念,比如在大國關系里倡導新型大國關系,在國際關系里倡導合作共贏,在世界經濟里強調包容性發(fā)展,在周邊外交強調“親、誠、惠、容”。
四是一些新的外交實踐。
中國主動倡導成立了兩家新的銀行:一個是金磚國家新開發(fā)銀行(NDB),一個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2014年、2015年中國提出成立亞投行、新開發(fā)銀行,而且搞成了,這對美國刺激很大。因為美國控制世界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金融,所以美國覺得金融是它獨占的領域,對中國介入這個領域挺生氣的。
但這種新實踐又是必需的,因為原來國際金融的發(fā)展都是在西方掌控之下,發(fā)展中國家沒有機會;現在中國倡導建立兩個新銀行,這兩個銀行是按照西方規(guī)范來做的,但是確實在促進發(fā)展方面提供了新的資源。這是好事,對世界好,對發(fā)展中國家尤其好,因為中國做了貢獻,這方面影響力上升,對我們也挺好,是多贏的。
五是開始積極地參與全球治理。
中國一直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過去十年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國的積極性更突出了。全球治理原來都是西方來治理的,尤其是美國來治理的,自從中國參與以后,全球治理增加了新元素。我總結了美國那套全球治理哲學和中國的有四點不同。
第一點不同,美國永遠以它自己和美國盟友為中心,但中國強調全球治理必須依托聯合國為中心,我們的思路從法理上講更好。
迄今為止,在國際社會中合法性最強的還是聯合國,代表性最好的還是聯合國?,F在美國動輒把聯合國甩一邊,以它和所謂的七國集團發(fā)號施令,不把聯合國當一回事,它的多邊主義是偽多邊主義、小集團多邊主義。中國強調的多邊主義是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主義,更反映了國際社會多數人的愿望。簡而言之,美國是以小集團為中心,中國是以聯合國為中心。
第二點不同,是美國重視安全,中國強調發(fā)展。
聯合國從成立到今天一直有兩大使命,一是發(fā)展,一是安全,兩個都很重要。但是西方國家更重視安全,對發(fā)展有所忽略。發(fā)展中國家還是占多數,現在真正進入發(fā)達國家集團的不到20%;西方集團占世界總人口的15%,但80%多的人口屬于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還是硬任務、硬道理。現在主導世界格局的西方集團的重心永遠是安全,發(fā)展就沒有放到應有的位置上。
而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特別強調發(fā)展。在美國開的會一定強調安全,在中國開的會一定強調發(fā)展,安全是花錢的、發(fā)展是賺錢的,中國琢磨的是賺錢,美國琢磨花錢,長期來講對誰有利?不言自明。
第三點不同,是我們重視平等性,強調大小國家一律平等。
近十年,中國特別重視和別的國家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馬爾代夫也成了戰(zhàn)略伙伴,弄得有些西方媒體不太理解。馬爾代夫人口僅50多萬人,但我們中國就承認它是戰(zhàn)略伙伴,兩國在法理意義上是平等的。
美國是搞等級制的。在美國戰(zhàn)略精英眼里,世界就是分等級制的:美國在第一等級;它的親戚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是第二等級;然后是它的盟友,日本、韓國、德國、法國,都屬于第三等級;第四等級是伙伴,比較多,泰國、馬來西亞、巴西等都屬于第四等級,其實印度也屬于第四等級,只不過美國有時候會故意把印度抬一抬,但它就是第四等級;中國在第五等級,是戰(zhàn)略競爭者;俄羅斯因為跟美國撕破臉了,在第六等級;第七等級就是美國公開敵視的國家,如朝鮮、伊朗,過去一段時間也敵視委內瑞拉;第八等級,就是以前奧爾布萊特女士講的失敗國家,更惡劣的措辭是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講的“屎坑國家”。這描述好像到今天仍有影響,最近布林肯去非洲,非洲對這個很惱火——管我叫作“屎坑國家”,還跟我套近乎。
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現實,即美國在外交態(tài)度上表現為等級制,而我們是平等的。
第四點不同,中國強調不干涉內政,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平共存,而美國是要干涉人家內政的,而且它正義感凜然,覺得我比你道德優(yōu)越,我就是要干涉你的內政。
積極承擔國際責任。這塊最明顯的是明確承諾碳達峰、碳中和。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很不容易,因為我們是發(fā)展中國家,還處在工業(yè)化時期,正在爬坡期,工業(yè)能源使用量還在往上走,不像西方“老”了,“飯量”減少,碳排放減少,但咱們也承諾了,而且很認真在做。西方承諾挺好,但它不做,特別是美國這一點挺明顯的,它沒有很認真地在氣候變化方面做出具體的貢獻。
六是強調外交為民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
現在有一個全球電話“12308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領事保護大大加強,外交為民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這一塊是過去十年外交的新動向、新特點。
這是對過去十年的粗略概括。到新時期了,內政外交都有目標了——民族復興;反映在外交上,在繼承很多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同時有一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