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①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②一聲山水綠?;乜刺祀H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原文據(jù)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版《唐詩鑒賞辭典》)
【注釋】
①汲:取水。
②欸(ǎi)乃:劃槳聲。
【譯文】
夜晚時分,漁翁船靠西山停宿。清晨起來,取水燃竹燒火做飯。旭日初升,曉霧漸散,四周悄然寂無人聲。漁翁搖櫓,晨靄中“欸乃”一聲,青山綠水映入眼簾。回望天邊,江水滾滾東流。山上白云,悠然自在舒卷開來。
【簡析】
公元806年,柳宗元因參與永貞革新而被貶湖南永州,一腔抱負化為煙云。他寄情于異鄉(xiāng)山水,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和其他許多吟詠湖光山色的詩篇,《漁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開頭兩句,漁翁晚上靠著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為柴做飯,“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語新奇,給人超凡絕俗的感覺,象征著詩中人孤傲的品格。三、四句,清晨天色暗而忽明,萬物從朦朧中忽而顯豁,山水隨著天色的變化,色彩由暗而明,隨著船槳劃破靜空的一下聲響,萬象皆綠,這一“綠”字不僅呈現(xiàn)出色彩的功能,而且顯示出一種動態(tài)感,青山綠水中間聞櫓槳“欸乃”之聲尤為悅耳怡情,山水也似乎為之綠得更加可愛。柳宗元的“欸乃一聲山水綠”與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皆為古詩中造語新奇的名句,相比之下,王安石借春風的飄拂賦予“綠”字動態(tài)生命,而柳宗元則借聲響聲驟起,不僅賦之以動態(tài),而且賦以頃刻轉(zhuǎn)換的疾速感,生動地顯現(xiàn)了日出的景象,更顯神奇。所以蘇東坡盛贊“熟味此詩有奇趣”,歷代詩評家也都認為這兩句意境“幽絕”而堪稱“古今絕唱”。最后兩句,船已進入中流,漁翁回首遠望,只見山巔上正浮動著片片白云,好似無心無慮地前后相逐,也隱隱傳達出了作者被貶之后既孤傲又不免寂寞的心境,白云無心相逐,似乎象征著詩人獨來獨往,突顯出一種孤芳自賞的情緒。這首詩和《江雪》一樣,都是寄托詩人自己的心情意趣的,不過《江雪》寫的是靜態(tài),此詩卻是一句一個場景,連續(xù)轉(zhuǎn)換,流暢活潑,生動之至。兩首詩一靜一動,珠聯(lián)璧合,完美地把詩人所向往的那種遺世獨立、回歸自然、無拘無束、自得其樂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現(xiàn)出來,二者都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杰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