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勝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國有派陽山林場,廣西 崇左 532599)
隨著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的迅速發(fā)展,我國對于林業(yè)的發(fā)展也越來越重視。對于造林技術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在2020年4 月27 日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官網發(fā)布了最新的2018 年度中國林業(yè)和草原發(fā)展報告。我國的綠化效果顯著,森林和草原的面積在不斷的增加。很多地方的林業(yè)發(fā)展都實現了很大的突破,并且林業(yè)的管理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林業(yè)也成為“一帶一路”區(qū)域合作的重要內容,更多的地方對于林業(yè)資源的保護也都邁上了新的臺階。但是常規(guī)的造林技術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而且煉山造林的過程會導致水土流失和環(huán)境污染,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局部的生態(tài)平衡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免煉山造林的技術被很多地方使用,并且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特別是近年來,政府已經加強了野外用火的控制,并且政府對免煉山技術進行了大力的支持,不僅有人力和物力的支持,還有財力的支持。免煉山的造林技術可以十分有效的解決煉山造林中存在的問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起到了非常好的保護作用。在實際林業(yè)生產中不但達到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還能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逐漸成為林業(yè)造林技術的新趨勢。
我國早在1890 年就已經開始引進并種植桉樹了,并且到今天已經有將近130 多年的歷史。最開始的時候,只是為了美化園林才進行引進種植的,但是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革新和品種的不斷優(yōu)化,桉樹的種植面積在不斷增加。在林業(yè)研究中,規(guī)劃設計有助于林業(yè)管理者正確認識林業(yè)建設的進程和發(fā)展。規(guī)劃設計可以積極改進存在的問題,并且也可以補充現存的問題,確保最終方案的有效實施。通過森林調查、規(guī)劃和設計,有利于提高林業(yè)生產水平和林業(yè)結構。提高森林資源保護水平,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當地人民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以促進社會經濟更好的發(fā)展[1]。根據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截至2018 年的年末,我國的桉樹種植的面積已經達到546.74 萬hm2,這個數量已經占了我國的森林面積的2.48%,蓄積量達2.16 億m3,占我國的森林蓄積量的1.23%。桉樹生長周期短,一般4~6 年可以采伐,平均每畝產材5m3以上。人工桉樹林以不足全國3%的森林面積,生產了全國1/3 的木材,生態(tài)作用非常巨大,更重要的是使得我國大面積天然林免遭采伐,為維護國家生態(tài)安全、木材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桉樹人工林對貧瘠土地有恢復作用,對輪伐林地沒有不可轉變的地力衰退現象。過去一些地方種植桉樹由于撫育不到位、多代連作、施放化肥等,可能會造成一些土壤板結。但只要做到科學經營,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經過國內外許多專家的科學論證,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能夠證明桉樹對土地、其他農作物和人類健康產生有害影響,廣西也沒有發(fā)現因飲用桉樹林中流出的水而中毒的案例。桉樹作為一個全球性樹種,與其他所有樹種一樣,同樣具有生態(tài)、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同樣具有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吸碳制氧功能,種植桉樹是否污染水源,目前尚無定論,社會爭議較多,自治區(qū)林業(yè)局已在七坡林場建設了一個固定生態(tài)監(jiān)測站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廣西林業(yè)局回應中提到,事實上,近年來廣西的地表水質量一直不斷改善。從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發(fā)布的全國地表水質量考核結果來看,2020 年度廣西有9 個地級市進入全國水質量最好的前30 名,其中4 個進入前10 名;2021 年1—3 月,廣西共有10 個地級市進入全國水質量最好的前30 名,其中6 個躋身前10 名,如圖1 所示。
圖1 桉樹種植面積分布
①區(qū)域布局不合理。有的地方未嚴格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在緯度過高、海拔過高、坡度過陡的區(qū)域種植桉樹,導致桉樹生長不良或受災嚴重。②造林地選擇不正確。有的在江河源頭、重要水庫、自然保護區(qū)、城市功能區(qū)等生態(tài)重要區(qū)域連片種植短輪伐期桉樹速豐林,對水土保持等產生不利影響。有的在交通干線兩旁連片種植桉樹純林,林相單調,影響景觀。③培育模式不科學。以短輪伐期經營模式為主,3~5 年即采伐利用。只種植生長量較高的尾巨桉、巨尾桉等幾個無性系,品種比較單一。有的采取煉山整地、全墾整地,過量施化肥、噴施除草劑等導致地力快速衰退。但客觀來看,這些問題不是桉樹樹種自身的問題,而是培育措施不科學引起的。通過合理布局、科學培育,完全可以將種植桉樹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就可以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生態(tài)效益的改善,生活效益的優(yōu)化。并且森林的資源在不斷的利用,人們在不斷的開發(fā)以及不斷利用著大自然給予的資源。傳統的森林資源在目前來說局限是比較大的,許多的項目利用率都是不夠的,而且還會帶來無謂的消耗。所以提高森林利用率是現在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就是種植地區(qū)域的原則,可以是山地也可以是平原,但是不論是選擇山地進行種植還是選擇平原進行種植,其實對于桉樹的生長情況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均可以進行良好的生長。對于桉樹來說,它更適合生長在酸性的紅壤、黃壤和土層深厚的沖積土之中,但是在土層深厚、土壤不緊實,排水比較好的林地,生長的情況比較一般。選擇好種植區(qū)域之后,桉樹種植密度并不是特定的數值,主要考慮桉樹的長勢,科學規(guī)劃種植密度,加快養(yǎng)分的吸收速度,注意密度規(guī)劃時不要浪費土地,選擇苗高20cm以上的優(yōu)質苗上山造林,要求在種植提前1 個月以上就拉苗回來加強管護,營養(yǎng)杯苗應浸濕或淋透水后方可上山造林。在清理好的林地上沿垂直等高線進行挖坑,在挖坑的時候也必須遵循桉樹的種植要求,挖坑時行株距為4m×1.7m,挖明坑,挖坑規(guī)格為40cm×30cm×30cm。挖坑完成經驗收合格后進行施放基肥,可在種植前1 個月施肥,在回土時還可以用穴施的方式將銨磷鉀肥與有機肥混合施入,基肥通常是發(fā)酵后的城市生活垃圾或廄肥。種植時間可以選擇在春季進行,春季的溫度適度以及天氣條件都是比較利于桉樹的幼苗存活的,其幼苗的成活率是比較高的。并且在選擇樹苗的時候也需要選擇無病蟲害的壯苗,在定植前需要進行防蟲防害的處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桉樹的樹苗比較脆弱,在進行施肥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一定要避免與基肥進行直接的接觸,以防將根部燒傷。在桉樹定植之后,需要給幼林進行科學的管理,必須要在定植后的3~6 個月內進行一次撫育和追肥,以確保幼林有充足的養(yǎng)分和合適的光照,還要在必要時進行土壤的松土過程。桉樹的前3 年對于肥料是比較依賴的,需要不間斷的根據桉樹的生長情況進行施肥,并且根據桉樹的生長速度,進行施肥量的調節(jié)。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桉樹的病害防治,其病害有青枯病、莖腐病、焦枯病,蟲害主要有土棲白蟻等,必要時要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桉樹喜溫暖氣候,耐寒性因品種不同有強弱,桉樹性喜光,稍有遮陰即可影響桉樹的生長速度,種植密度是影響生長和成材量的主要指標,喜肥沃溫潤的酸性土,由于林地一般都是貧瘠的山地,種植之前一般需要下基肥改良土質。良好的種植環(huán)境下,1年苗可達8m 以上高,3 年生長可達12~20m,20m 以后生長漸慢,桉樹如果在幼年期缺肥會導致提前開花,植株瘦小,木質老化嚴重影響生長。種植桉樹,品種選擇要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正規(guī)苗圃培育的廣林9 號、DH32-28,DH32-29 等優(yōu)良品種。選擇光熱條件較好,土層深厚,土壤較肥沃的林地進行造林;坡度在30 度以上的山地,可間種杉樹或松樹[2]。
清除林地內所有雜灌木,帶狀整地,定植前進行一次化學除草,不建議放火煉山。密度規(guī)劃桉樹種植密度的大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培育大直徑桉樹時,選擇疏植方式,而且要保障土壤的高質量。造林密度3m×3m~3m×2.5m,即70~90 株/畝,立地條件好,培育期5 年以上,可適當疏植。密度在3m×2m,即100~110 株/畝,培育短周期林或立地條件適當密植。桉樹種植密度并不是特定的數值,主要考慮桉樹的長勢,科學規(guī)劃種植密度,加快養(yǎng)分的吸收速度,注意密度規(guī)劃時不要浪費土地,選擇苗高20cm 以上的優(yōu)質苗上山造林,要求在定植提前1 個月以上就拉苗回來就加強管護,營養(yǎng)杯苗應浸濕或淋透水后方可上山造林。浸泡苗木主要是為了防治白蟻和相關的地下害蟲,另外加生根劑、高效硼肥、殺菌劑等;這些藥可以同時混合使用,當日用不完的苗木應及時置于蔭棚內淋水保濕。如苗木運輸到造林地2d 內無法栽植完畢,應選擇一開闊地將苗木豎立排放整齊,4 周用木欄或者石塊圍好存放,經常淋水保濕,并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造林定植后1 個月內及時選用大苗進行補植,確保林木生長的均勻度。施肥是桉樹種植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施肥時要保障深度和均勻性,才能進行施肥、回土,以免影響施肥的效率。
風害容易引起大面積的桉樹破壞,進而降低桉樹種植的產量。由于風害的破壞,管理者應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桉樹,并通過人工協助迅速恢復桉樹的生長狀態(tài)。桉樹的篩選有助于提高風災后的活動性,解決風災對桉樹的遏制問題,桉樹的栽培和管理對桉樹的質量有一定的影響。有必要深入研究桉樹的特性。在此基礎上,合理選擇桉樹栽培技術和適當的管理,可以保證桉樹處于正常的生長狀態(tài),從而提高桉樹的品質,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桉樹栽培有效地實施了栽培技術和管理措施,改善了桉樹的生長環(huán)境,體現了栽培管理的有效性。
在不煉山的種植條件下,進行的整地造林必須先要對其區(qū)域進行大面積的清理工作。將造林區(qū)域土地上的雜草和其他的雜灌全部進行徹底的清除,但是在滑坡地、石壁上的,石頭上的,暗溝中的需要對于雜草和雜灌需要適當進行的留存,這樣的話就可以進一步的確保生物的多樣性。對于砍伐剩余的樹木以及植被,可以進行加工處理進行利用,這樣可以降低不煉山整地造林的成本,提高造林整地的效率。之后還需要將清除物進行集中收集堆放,帶狀堆放在兩行林木之間。要控制雜物堆放的寬度不超過2m,它的高度不能超過1m。
挖明法就是按照規(guī)定的長寬深規(guī)格挖出穴狀結構凹坑,挖好坑,施放基肥0.5 斤/坑,挖取坑上方表土打碎回填滿坑成反坡狀,此方法多用于人工挖坑;挖暗坑就是按規(guī)格在指定位置直接直接松土開挖,此方法多用于機器挖坑。簡而言之,挖明法就是在地面上能夠看到別人在開挖的施工方法,暗挖法就是在地面上看不到下面在開挖的施工方法。當然還有蓋挖法等方法是介于明挖法和暗挖法之間的。挖明坑法一般來說比較易于檢查驗收,施工比較可靠,安全性高,能保證施工的質量,但是施工工人不足時對施工進度的不確定性影響較大。暗挖法相對造價較高,但施工時對人工的依賴性比較低,施工的進度和質量都比較有保證,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挖坑整地方法。桉樹造林整地有全墾、帶墾和穴墾等方式。目前多采用機械整地、穴墾的整地方式,平坦地塊可采用帶墾整地的方式。實踐表明,小種植穴的造林效果與大種植穴并無明顯差異,且有利于減少水土流失。挖明坑完成整地后,應在移栽15d 前施基肥,挖暗坑的則在完成定植后3 個月內完成追基肥。明坑的位置也是有要求的,需要在清理徹底的種植帶之內,明坑規(guī)格一般需要控制在40cm×30cm×30cm 的科學的范圍之內。免煉山條件下,雜物非常多,堆放的空間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這就導致在造林種植時單位面積株數減少,因此在選擇造林的株行距時要盡量選擇窄株寬行的方法,以此來提高密度。株行距基本上是1.7m×4m,便于機械作業(yè),比煉山造林的密度相對要小一點,根據實際的情況每畝造林株數要控制在100株左右。
廣西區(qū)桉樹種植的土壤主要為花崗巖、砂頁巖、第四紀紅土、淺海沉積物等發(fā)育的紅壤、赤紅壤、磚紅壤和山地紅壤等。桉樹對土壤營養(yǎng)元素的消耗量以氮最大,其次是鈣、鉀和磷,其他礦質營養(yǎng)吸收量排序依次為鎂、硫、鋅、硼。在同一地塊上長期連栽桉樹,可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和速效養(yǎng)分貧瘠以及供給失衡,林地土壤多呈酸性。為了提高土壤肥力,確保土壤質量,在幼苗時期,需要進行基礎肥料和土壤肥料的施加,為植物發(fā)育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在肥料的選擇過程中,必須選擇基礎肥料,肥料使用了3 種基本要素(氮、磷和鉀15-15-15),每個坑需要施加250g 肥料,直接放在已挖好的明坑的底部,進行均勻攪拌后,然后回土滿坑[3]。在肥料施加之后,清除林地內的雜草和雜灌以避免不利于桉樹幼苗的生長的因素。根據林木長勢情況,在桉樹的幼苗期每年施1~2 次的追肥,以促進苗木生長,提早實現林木郁閉,抑制雜草生長。第一次追肥在造林后3 個月內,選擇小雨天或者是雨后地表還有一定濕度時在植株同一側面15~20cm 處挖長寬深為30cm×15cm×15cm 的施肥坑,每株施250~500g 的復合肥,過6 個月視林木生長情況再施一次。結合追肥及林木生長高度及時進行砍草、帶鏟、擴坑等方式進行除草撫育工作。
桉樹的幼苗比較脆弱,比較容易受到害蟲的侵襲,比如白螞蟻、地老虎、蟋蟀等昆蟲,不煉山整地雜草比較多,給害蟲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場所。大量的害蟲會影響到桉樹幼苗的生長。在苗木栽植之前,用地蟲凈800 倍溶液浸泡根部土球,可以有效確保幼苗根部不會受害蟲的侵害,驅避白螞蟻等害蟲。造林后的1 個月再次用地蟲凈顆粒放在苗木的基部和地表的接觸部,每株幼苗的凈顆粒含量控制在5g 左右。
桉樹是我國南方林地造林的重要樹種,也是中國木材來源的重要樹種,而且是在保護環(huán)境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目前,桉樹在種植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問題存在一定的環(huán)境因素,但是更多來源于人為因素。我們必須遵循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用科學眼光、合理合規(guī)的發(fā)展桉樹的種植,保護自然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的穩(wěn)定性。為了滿足現階段人們對于木材使用的需求,有必要不斷提高林造林技術的水平,并且進行有效的推廣。免煉山桉樹造林,對于桉樹的培育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并且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可以非常有利的保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口總量的增加,加快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建設逐步向農村和山區(qū)轉移。改善林業(yè)是當前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新時代要求我們不斷提高林業(yè)技術水平,提高林業(yè)質量。森林調查規(guī)劃設計在森林生產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良好的設計可以提高林業(yè)生產建設水平。中國森林管理的特點是為了確保森林安全而對森林資源進行計量。確保森林資源信息的準確性,根據現狀制定相應的森林保護制度,促進森林生產和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所有林業(yè)生產公司應加強合作,改進技術研究、系統。在實踐中,要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揚長避短。為建設更優(yōu)質、高效、環(huán)保的營造林工程提供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