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赫 汝繼玲
糖尿病是內分泌科常見的一種疾病。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發(fā)生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與此同時,由于受到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功能缺陷的影響,加上機體糖脂代謝狀態(tài)混亂,在受氧化應激及炎癥反應等作用下,會使患者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大大增加,進而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1]。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幾率大概為普通人群的3 倍,且因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自身神經功能受損,會大大增加致殘及致死率,從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2]。因此,本研究分析評價丹參多酚酸鹽的應用療效,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106 例心腦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以隨機盲選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3 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7∶26;年齡51~84 歲,平均年齡(63.59±6.80)歲;糖尿病病程2~9 年,平均病程(5.82±2.39) 年。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8∶25;年齡52~83 歲,平均年齡(63.58±6.48)歲;糖尿病病程2~9 年,平均病程(5.83±2.3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符合心腦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診斷標準[3],且均在知情的條件下簽署相關治療同意書;此外,將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嚴重精神障礙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對癥治療,給予常規(guī)脫水、降壓、調脂、控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糾正水電平衡等,同時,給予瑞舒伐他汀片(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38)口服治療,1 次/d,20 mg/次,持續(xù)服用15 d。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丹參多酚酸鹽(上海綠谷生命園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246)治療,1 次/d,靜脈滴注200 mg/次,持續(xù)滴注15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臨床療效標準:治療后,臨床癥狀消除,血糖指標水平正常,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血糖指標水平好轉,有效;均達不到上述標準,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②分別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相關血糖指數(shù)(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 兩組治療后相關血糖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后,對照組空腹血糖為(6.92±0.72)mmol/L、餐后2 h 血糖為(9.88±0.87)mmol/L;觀察組空腹血糖為(6.54±0.24)mmol/L、餐后2 h 血糖為(8.33±0.53)mmol/L;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02、7.906,P<0.05)。
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的統(tǒng)稱,多指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血液粘稠及高脂血癥所引發(fā)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在>50 歲的中老年群體較為多發(fā),且該疾病具備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及發(fā)生率高等鮮明特點,會大大增加臨床治療的難度,進一步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5,6]。同時,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例如: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癥狀包括心悸氣短、呼吸困難、胸骨后壓迫性或緊縮性疼痛、咳嗽咯血、水腫發(fā)紺及虛弱暈厥等;腦血管疾病的臨床癥狀包括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及偏癱等。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采用當下最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有約50%的腦血管意外幸存者無法生活自理,并且全球范圍內每年約有1500 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位列各種疾病首位。
糖尿病指以高血糖為臨床癥狀的代謝性疾病,而血糖過高的產生原因相對復雜,與胰島素分泌缺陷及其他生物作用影響間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甚至二者可能呈現(xiàn)出相互影響的狀態(tài)。一旦患者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的狀態(tài)則可能造成多方面的慢性損害及功能障礙,例如:神經、血管、心臟、腎臟及眼部等。同時,糖尿病的臨床癥狀相對典型,包括多尿、多食、多飲及消瘦,其病因尚未明確,普遍認為深受遺傳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7]。例如:以遺傳因素為例,1 型及2 型糖尿病均存在著明顯的遺傳學異質性,說明糖尿病存在家族發(fā)病的傾向,約有50%的患者存在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患者持續(xù)性處于高血糖的狀態(tài)之中,不止可能損害其腎臟、神經及心血管等器官,更可能導致機體血脂產生惡化,從而使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發(fā)生大大增加。由此可見,當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的狀態(tài)下時,會使能量代謝障礙更加嚴重,從而使患者的神經功能受到影響。因此,臨床治療糖尿病需以控制血糖指標為切入點,側重于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丹參作為傳統(tǒng)中藥,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是臨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常用藥物,而丹參多酚酸鹽是由丹參中提取的有效性水溶成分,除活血化瘀外,具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改善循環(huán)、抗氧化、抗血栓及抑制炎性反應的效果,特別是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應用,可使患者胰島素抵抗癥狀得到有效減輕[8]。
根據(jù)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可知,丹參多酚酸鹽可以使機體缺血腦組織的血流量得到有效恢復,在對供血區(qū)血流量不產生影響的基礎上,使氧自由基完全清除,并使線粒體得到有效保護,進一步對機體細胞鈉離子的濃度起到調節(jié)作用,使細胞凋亡癥狀得到有效減輕,從而使腦組織水腫得到有效緩解,在心腦血管疾病及代謝類疾病治療中,能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9]。由于中藥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領域,其活性成分得到越來越多從業(yè)人員及患者的認可,有學者經臨床研究表明:采取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在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腦梗死治療中,療效顯著,說明丹參多酚酸鹽的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及控制血糖指標。同時,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45%,高于對照組的75.4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空腹血糖為(6.92±0.72)mmol/L、餐后2 h血糖為(9.88±0.87)mmol/L;觀察組空腹血糖為(6.54±0.24)mmol/L、餐后2 h 血糖為(8.33±0.53)mmol/L;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02、7.906,P<0.05)。說明丹參多酚酸鹽能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有效控制血糖指標,適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合并糖尿??;這與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較為相似[10,11]。
綜上所述,在臨床中,針對心腦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具備顯著的療效,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指標水平,值得在臨床治療領域中使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