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建峰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福建 福州 350202)
關于英語短語動詞,Darwin & Gray于1999年撰文給出定義,認為英語短語動詞是由動詞加上小品詞(多為介詞和副詞)構成的,用以表達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動詞概念,如:let down、take away等。由于英語短語動詞結構變化多樣,含義特殊,使其成為英語詞匯學習的一個難點。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授短語動詞時,大多采用“先翻譯,再造句”的模式進行講授,這種教學方法既耗時耗力,效率又比較低。如何提高短語動詞的學習效率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意象圖式理論作為認知語言學的重要理論,在英語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張蕊認為,意象圖式由內部經驗和外部經驗相互作用形成,在人類的認知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唐瑋和林正軍認為,人類第一次與外界聯系時構成空間,通過與外界反復溝通,形成意象圖式,意象圖式是認識事物基本關系的基礎,以抽象的形式存在。[2]邵璐和于亞晶以意象圖式理論為基礎,對go up的多層次含義進行了分析,指出對短語動詞的定義需要以實踐為基礎。[3]可見,將意向圖式理論引入英語教學是一種可行性強的教學思路,可以提高短語動詞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語言能力。下文將有必要運用意象圖式理論對大學英語短語動詞教學進行研究。
1.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設
本文運用意向圖式理論對大學英語短語動詞教學進行實驗研究,主要目的在于運用意象圖式理論指導英語教學,提高學生動詞短語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動詞短語的不同含義,激發(fā)學生對動詞短語的學習興趣,解決在英語中的學習難點。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設:意象圖式理論有助于提高大學生英語動詞短語學習效率。
2.研究對象
本文以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大一、大二學生為實驗對象,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的選取均以入學時成績?yōu)榛A,將成績相當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為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實驗組學生均為當地學生,英語成績和學習背景無顯著差異,學生平均年齡18歲,大部分學生都有七年左右的英語學習時間。為便于記載研究數據,將實驗組設置為EG,將對照組設置為CG。實驗組學生采用意象圖式理論進行英語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教學,兩組學生均為同一任課教師。
3.實驗設計
本研究自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開展為期12周的課程實驗。每周英語課為2課時,每課時學習一個單元,其中短語動詞教學需要0.5課時教學講解。[4]在實驗過程中對可以采用意象圖式法教學的短語動詞全部采用該教學方法。具體步驟:(1)在正式實驗開始之前,向兩組學生發(fā)放測試卷,掌握實驗對象的真實英語水平。(2)在實驗中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實驗對象進行教學。(3)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英語測試,掌握其成績變化。(4)實驗后對實驗組學生進行面對面訪談,了解學生對意象圖式教學法的評價。
1.實驗組和對照組前測成績對比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前測成績進行分析,目的在于檢測實驗樣本的一致性,以及兩組學生在不同教學方法教學下,英語成績是否會產生差異,從而檢驗本文假設是否成立。
筆者對所有實驗對象進行實驗前測,測試試卷滿分為100分。為保證實驗的可靠性和科學性,對前測成績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和T檢驗(見表1)。由表1可知,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平均分分別為68.356和67.782,平均分雖然存在差距,但整體差距不大。在T檢驗中,顯著性P值為0.562,大于0.1,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英語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兩班級的英語成績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可以開展本次課程實驗。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前測成績T檢驗
2.實驗組和對照組前后成績對比
為了保證實驗數據的信度和效度,筆者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前后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2)。從表2中可知,實驗組前測和后測成績分別為68.356和75.647,后測成績明顯高于前測成績,說明通過意象圖式教學法,實驗組學生成績得到顯著提升。同時,獨立樣本T檢驗的T值為6.498,顯著性水平P值為0.000,測試結果有效。因此,意象圖式理論有助于提升學生英語成績,研究假設得到驗證。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前后成績對比
在對照組中,前測成績和后測成績分別為67.782和69.364,實驗前后學生英語成績有略微提升,但并不明顯。獨立樣本T檢驗T值為8.942,顯著性水平P值為0.000,說明測試結果有效。由此認為,在意象圖式教學法指導下學生成績的提升要顯著高于傳統(tǒng)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短語動詞教學中意象圖式教學法有著較為廣泛的運用空間。
3.實驗組和對照組后測成績對比
為了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測試成績存在的具體差異,筆者對前測和后測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3)。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后測成績T檢驗
由表3可知,后測成績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平均分分別為75.647和69.364,相較實驗前二者成績均有提升,且實驗組成績提升更為明顯,說明意向圖式法在英語短語動詞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獨立樣本T檢驗中,顯著性水平為0.000,說明后測成績實驗組和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證實實驗有效。
綜上可知,課程實驗開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測試成績基本一致,不存在明顯差異。課程實驗后,雖然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都有提升,但實驗組提升幅度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后發(fā)現,各組實驗數據均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證實了本文的研究假設,說明意象圖式法能夠強化學生對不同短語動詞的理解和記憶,這種教學方法更加直觀有效。在意象圖式法中各種圖形的刺激能加強大腦的認知,幫助學生形成直觀的理解,從而更加牢固的掌握短語動詞。
一直以來,英語短語動詞都是詞匯教學的難點,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往往是孤立進行的,很難達到系統(tǒng)化。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也多是死記硬背?;诖?,本研究以學界現有研究為基礎,將意象圖示法引入大學英語短語動詞教學中,通過板書意象圖式簡圖,使學生直觀地理解短語動詞形成的內部機構,將相同意象圖式的短語動詞有機聯系起來,成為一個系統(tǒng)的整體,從而使記憶短語動詞的過程變得相對簡單明晰。經過為期12周的教學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前后測試成績進行對比后發(fā)現,實驗組學生在接受意象圖式教學法后,學習興趣明顯增加,學習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學習成績顯著提高。同時,實驗組學生在接受意象圖式教學法后,對這一教學模式大多持肯定態(tài)度。由此可見,意象圖式在英語短語動詞教學中有很大的潛力,值得我們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