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不論身處大城市,還是在小地方,我們都有可能與一條窄街迎面相遇,或繁華,或安靜,或繁華與安靜各占一半,就像一個人性格的兩面。
窄街,聚人氣,透露著一個地方的本性與率真,氣質(zhì)和風(fēng)情。
一位作家游歐洲時,情迷于西班牙老城塞維利亞古老的窄街。在他的眼里,那些建筑幾百年未曾改變,“甚至是與塞萬提斯、博馬舍、拜倫、梅里美見到的沒有太大差別”。一圈一圈的街巷,縱橫交錯,一腳進(jìn)去,半天轉(zhuǎn)不出來。但就是在這樣的地方,一排小桌沿街排列,桌子旁邊,座無虛席,行人須側(cè)身才能通過。
如果說寬闊的大馬路,是一座城市的通衢,那么,窄街便是這個地方的內(nèi)里與家常,沉淀的是人文底蘊(yùn)。
去陌生的城市,我喜歡到那些說不出名字的窄街走走,在不緊不慢,靜中有動的街道上,感受一座城市的魅力。
窄街有小酒館和書店,行人可以踱到一家挨著一家的路邊小店里閑逛,老板會很熱情地跟你套近乎,理發(fā)店里鏡子明亮閃爍,水果店里橘紅柚黃,光澤動人……嘈雜的市聲在暮色中漸漸遠(yuǎn)播。
那些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常隱逸在窄街深巷的某處路邊,毫不起眼。
幾年前,我所在的城,麻辣燙是流行的民間美食。十幾家小館子,扎堆在一條窄街上,小餐桌就靠在路邊。每天有眾多的食客跑來打卡,從上午11點(diǎn)到次日1點(diǎn),絡(luò)繹不絕。
一位詩人說,窄街上留有行吟詩人的足跡,這里是市井生活的一部分,民間文化在此匯聚與表達(dá),演繹著溫情,倘若這些不復(fù)存在,傳統(tǒng)公共空間也就若有所失。
河街并行,人家盡枕河。我訪西塘古鎮(zhèn),它安詳靜謐,古雅而淡然,水聲讓心的浮躁得以平和。循著那條水邊的街道,瓦棚廊檐,人在雨天也不至于淋濕衣衫,臨河吊腳樓的燈影倒映水面,影影綽綽,歲月靜好。
水街若夢,天街有境。泰山天街,南天門向東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商鋪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風(fēng)俗。
岫巖生白云,窄街出繁華。天青色里,我想在中國那幾條比較有名的狹街等那些心靈相通的朋友。
蘇州七里山塘,小橋流水,窄街蜿蜒。我想在那古石橋邊倚棹等候,看岸上那些古色古香的店招在楊柳風(fēng)中飄搖,聽小樓臨街窗口,兩個姑蘇女子的吳儂軟語,驚是遇見《浮生六記》里的蕓娘。
重慶磁器口,適宜約人喝酒。街巷兩旁大多是明清風(fēng)格的建筑,店鋪林立。一條石板窄街,伸展、連接,承受幾多滄桑。古鎮(zhèn)紅塵客棧,酒旗招展,燈火閃爍。一位家住山城的友人對我說,你若溯流而上,我請你到三峽喝酒。我對友人說,還是去磁器口吧,那地方窄街緊湊,煙火味濃郁。
有時候,我會想起古代的那些老街道,偶爾想去《清明上河圖》里的窄街散步。汴京上河岸邊的老街道,是一個人懷古時,在一個詩意的情境中,會見老朋友的地方。閑坐檐下,看那些穿著樸素衣裳的行人,他們在為一些瑣事而忙;轉(zhuǎn)彎的街角,會有兩個久未見面的朋友邂逅,他們在六月的梔子香風(fēng)中,或十二月的鵝毛大雪里,抱拳施禮,背景一片唯美。
窄街有靜美,亦有大美,路不寬,卻貫通遠(yuǎn)近,看得見繁華,望得見樸實(shí),最重要的是氤氳著一個地方的盈盈人氣。
人生的許多美好故事,在窄街相逢,又在一條不太寬闊的街道相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