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伊
1910年8月,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了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反對帝國主義擴軍備戰(zhàn),保衛(wèi)世界和平;保護婦女兒童的權(quán)利,爭取8小時工作制和婦女選舉問題。會上,國際婦女運動的先驅(qū)克拉拉·蔡特金倡議,以每年的3月8日作為全世界婦女爭取權(quán)利與解放的節(jié)日。
1911年3月8日是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
1924年3月8日, 中國婦女第一次“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大會在廣州第一公園召開,大會由何香凝主持。她鼓勵姐妹們,堅決走上“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帝國主義和婦女自求解放的道路”。此次大會標志著中國婦女運動融入國際婦女運動的聯(lián)合陣線。此后,“三八”節(jié)成為婦女追求解放與發(fā)展的一面光輝旗幟。
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從一開始就關(guān)注婦女問題?!肚嗄觌s志》改名《新青年》后,主編陳獨秀將婦女問題的討論引向深入,以新青年雜志社的名義向女界征集關(guān)于婦女問題的文章。1918年,《新青年》拉開了以討論婦女問題來抨擊傳統(tǒng)禮教的序幕,并正式提出婦女解放之口號。周作人翻譯了與謝野晶子的《貞操論》、胡適的名篇《貞操問題》及魯迅的檄文《我之節(jié)烈觀》,讓女性革命者的視野日漸開闊,精神境界不斷提升。女性意識到,只有推翻現(xiàn)存的舊制度,才能真正實現(xiàn)男女平權(quán),實現(xiàn)女性的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
女性革命者從救國起步,同時也開始了自救。在政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夫權(quán)的四重壓迫下,她們與男性一樣,救國于水火,解民于倒懸。女性的革命征途往往比男性革命者更加艱辛與殘酷。在政治生命與傳統(tǒng)觀念的選擇中,她們很難兼顧兩種角色。在深層焦慮中,她們往往選擇政治生命。為了自己的信仰,大多數(shù)女性革命者做了傳統(tǒng)家族的叛逆者,有的從事婦女運動、有的從事工人運動、有的從事刀光劍影的武裝革命、有的從事驚心動魄的潛伏工作。無論哪一種情況,一旦她們確定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她們愿意追隨信仰并為之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秋瑾揮筆寫下“秋風秋雨愁煞人”后,走向紹興軒亭口,她雙手被反綁在身后,拖拽著沉重的腳鐐,每走一步,尖利的鐵棱就會刺進她腳踝的皮肉里,鉆心的疼痛使她寸步難行,士兵走過來試圖架起秋瑾,秋瑾冷傲地喝道:“吾固能行,何掖為”;向警予被押赴漢口余記里空坪刑場時,沿途向群眾大聲演講;陳鐵軍與周文雍在紅花崗刑場上舉行的那場婚禮,悲壯而浪漫;被薛暮橋稱為“文精武壯女中魁”的新四軍戰(zhàn)士孫曉梅在給姨母的信中寫道:國不保,家何能存?在此民族生死關(guān)頭,望母親能以國家為主、民族至上,莫以區(qū)區(qū)兒女情,而埋沒子孫的前途。還有在瀏陽城外識字嶺英勇就義的楊開慧、被日軍“游街示眾”后殺害的趙一曼、在臺北馬場町刑場被殺害的特工朱楓……
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女性革命者,她們用自己柔弱的雙肩擔負起歷史重任,為中國的婦女解放和革命運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和犧牲。
在她們?nèi)崦赖耐獗硐绿N涵著的是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
紅巖里有一句話:女人無叛徒。在被叛徒出賣的長長的一大串犧牲或脫險的革命者名單中,共有20多位女性,在有的男人都無法忍受的重刑和條件極其困苦的牢房里,所有的女人都承受下了所有的苦難,沒有一人成為叛徒。
為什么女人在兇惡的敵人面前能經(jīng)得起嚴刑拷打、殘酷折磨?為什么她們能經(jīng)得起肉體與精神的折磨而不向敵人屈服當叛徒?為什么她們能舍得下自己的幼小子女與年邁父母從容赴死?
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在這個溫馨的節(jié)日里,我們向那些為婦女解放而犧牲的女性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385250058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