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賓 魏周春 徐 旸 褚衛(wèi)松 趙志強
(1.陜西省鐵道及地下交通工程重點實驗室(中鐵一院),西安 710043;2.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北京 100081)
某高原鐵路為設計速度目標值200 km/h的客貨共線鐵路,設計最大軸重為25 t[1-3]。鐵路沿線工程與環(huán)境條件復雜,養(yǎng)護維修條件極為惡劣,為降低運營期線路養(yǎng)護維修工作量,正線以采用少維護且在隧道地段具有良好經(jīng)濟性能的雙塊式無砟軌道為主[4-5]。現(xiàn)行雙塊式無砟軌道通用參考圖中,隧道地段雙塊式無砟軌道為連續(xù)式結構,一般地段與隧道基礎之間依靠道床與基底的粘結進行限位[6]。根據(jù)現(xiàn)有應用經(jīng)驗,連續(xù)式結構道床病害多、裂縫修補工作量大[7-8],尤其在高原鐵路沿線工程與環(huán)境條件極為復雜的情況下,鋼筋混凝土道床結構的耐久性以及運營期的養(yǎng)護維修均面臨巨大挑戰(zhàn)。同時,該線具有地質(zhì)條件復雜、線下基礎變形風險高等特點[9-10],縱連式無砟軌道整治、修復難度大,采用單元式結構有利于養(yǎng)護維修及應急搶修[11-13]。因此,為提高道床結構耐久性、降低運營期養(yǎng)護維修工作量、提高無砟道床對沿線工程與環(huán)境條件的適應性,推薦隧道地段采用單元式道床板結構。
道床結構單元化能大幅降低裂縫出現(xiàn)的概率,但道床整體穩(wěn)定性被削弱,為確保其與隧道基礎間連接的可靠性,需采用植筋加強二者之間的連接。為確保植筋設置的可靠性與經(jīng)濟性,基于數(shù)值分析方法對道床板與隧道基礎之間植筋設置情況進行檢算分析,為高原鐵路無砟軌道結構設計提供支持。
該鐵路為客貨共線鐵路,運行的基本車型有3種,見表1。
表1 川藏鐵路列車類型
參考關于動載系數(shù)的規(guī)定[14],對道床板植筋檢算時,選取軸重25 t的貨物列車(牽引機車重25 t,HXD),動載系數(shù)取2.5,其機車輪對布置見圖1。
圖1 HXD列車輪對圖示(單位:mm)
客貨共線鐵路一般地段雙塊式無砟軌道的軌枕間距為625 mm,每塊道床板上布置10根軌枕,在施工段落端部及變形縫前后的調(diào)整地段可采用非標準版,根據(jù)軌枕間距及每塊板上軌枕布置數(shù)量,確定非標準道床板長4.025~6.875 m。由圖1可以看出,單個道床板上至多同時存在兩個輪對。為簡化計算,對道床板與隧道仰拱間植筋檢算作出如下假設。
(1)假設單塊道床板獨立承受一個轉(zhuǎn)向架的荷載,不考慮輪載在不同道床板間的分配(相鄰轉(zhuǎn)向架之間的距離均超過5 m,其分配效應可忽略)[15]。
(2)假設局部出現(xiàn)道床板離縫后,植筋仍能滿足道床板的限位需求;道床板與隧道基礎之間無粘結作用,即道床板縱橫向限位完全由植筋提供。
道床板縱向受列車制(啟)動力,橫向受輪軌橫向力,二者合力作用于植筋?;谝陨霞僭O,則道床板水平方向受力可視為全部由植筋承擔,道床板水平方向受力情況如下。
(1)道床板縱向受力
道床板所受列車最大制(啟)動力為
F縱=μ×4×Pd
(1)
其中,μ為輪軌間摩擦系數(shù),取0.164;Pd為列車動輪載,有
Pd=αPj
(2)
其中,α為動載系數(shù),取2.5;Pj為列車靜輪載,取125 kN,有
F縱=205 kN
(2)道床板橫向受力
按照規(guī)范規(guī)定,列車橫向設計荷載
Q=0.8×4×Pj=400 kN
基于以上分析,則道床板所受荷載的合力為
為節(jié)約投資及便于現(xiàn)場施工,鐵路隧道內(nèi)多采用與道床結構同型號的鋼筋作為道床與隧道仰拱之間的植筋,主要參數(shù)如下。
(1)采用φ16 mm的HRB400級鋼筋,長380 mm,植入隧道仰拱回填層長200 mm,伸入道床板內(nèi)180 mm。
(2)鉆孔直徑為20 mm,鉆孔與植筋之間采用植筋膠填充,植筋膠抗壓強度不小于99 MPa。
(3)隧道仰拱回填層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
基于植筋抗剪強度、仰拱回填層混凝土局部抗壓強度及植筋膠抗壓強度要求,進行植筋數(shù)量檢算分析。
基于群栓抗剪強度計算理論,則植筋所受剪應力為
(3)
其中,ξ為植筋受力不均勻系數(shù),取1.1;n為單塊板植筋數(shù)量;r為植筋半徑。
植筋采用HRB400級,其抗拉強度標準值400 MPa,設計值為360 MPa;抗剪強度設計值為
[τ]=(0.6~0.8)×[σ]=(216~288) MPa
基于安全考慮,取[τ]=216 MPa。
由植筋抗剪強度計算的植筋數(shù)量為
基于植筋抗剪強度檢算結果,隧道地段單元式道床板每塊板需12根植筋。
植筋對隧道仰拱混凝土壓應力為
(4)
其中,ξ為植筋受力不均勻系數(shù);n為單塊板植筋數(shù)量;D為鉆孔直徑;h為植筋植入底板長度。
隧道仰拱填充層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其材料自身的容許壓應力為5.4 MPa,植筋與混凝土之間的作用可以視為局部承壓,則其容許壓應力為
[σ1]=5.4×β
(5)
因此,[σ1]=31.9 MPa
則由植筋孔混凝土抗壓強度計算所需植筋數(shù)量為
基于植筋孔混凝土抗壓強度檢算結果,隧道地段單元式道床板每塊板需要植筋4根。
植筋膠所受壓應力為
(6)
其中,ξ為植筋受力不均勻系數(shù);n為單塊板植筋數(shù)量;d為植筋直徑;h為植筋植入底板長度。
(7)
其中,σ設計為抗壓強度設計值,取99 MPa;λ為系數(shù),取2.5。
則[σ2]=39.6 MPa
由植筋膠抗壓強度計算所需植筋數(shù)量為
基于植筋膠抗壓強度檢算結果,隧道地段單元式道床板每塊板需4根植筋。
綜合以上計算結果,該鐵路隧道內(nèi)每塊道床板植筋數(shù)量的受控因素為植筋抗剪強度,據(jù)此計算出當植筋采用φ16 mm的HRB400級鋼筋時,每塊標準板上所需植筋數(shù)量至少12根。
由上述檢算結果可知,每塊標準板上所需植筋數(shù)量為12根??紤]到該鐵路沿線工程與環(huán)境條件、高原地區(qū)日照和風的影響、洞口微區(qū)域極端環(huán)境、項目地形條件、超長大坡道占比等因素,為提高道床與隧道仰拱之間連接的可靠性,一般地段考慮1.3倍的植筋安全系數(shù),對線路縱坡大于25‰的地段和隧道洞口200 m范圍,考慮1.5倍的安全系數(shù)。則單元式道床板所需植筋的最少數(shù)量如下。
一般區(qū)段取16根;洞口200 m范圍及線路縱坡≥25‰地段取18根。
為充分發(fā)揮植筋的限位作用,需將植筋布置在軌枕塊中間,每個軌枕塊對應布置2根植筋,即每排布置4根植筋。植筋布置橫斷面見圖2。
圖2 道床板植筋布置橫斷面(單位:mm)
對于一般區(qū)段,每塊板上可布置4排植筋,即每塊板上布置16根;對于洞口200 m范圍及線路縱坡≥25‰的地段,每塊道床板上可布置5排植筋,即每塊板上布置20根。植筋平面布置見圖3、圖4。
圖3 一般地段道床板植筋布置
圖4 洞口200 m及坡度≥25‰地段道床板植筋布置
無砟軌道鋪設前,應進行線下基礎沉降評估,當滿足鋪設無砟軌道要求后方可施工;對于不滿足鋪設無砟軌道要求的地段,應采用有砟軌道或其他大調(diào)整量的軌道類型。實際工程實踐中,受圍巖環(huán)境變化等因素影響,局部無砟軌道地段可能出現(xiàn)變形較大的情況,通常采用無砟軌道整體拆除重建(機械鑿除)、仰拱回填層切割落道(采用繩鋸鋸切仰拱回填層本體,調(diào)整后再次進行層間粘接與植筋)等工程措施。對于單元式結構,植筋雖然加強了道床與仰拱回填層之間的粘結,但不影響采取上述措施進行整修工作。
高原鐵路沿線工程與環(huán)境條件復雜,運營期養(yǎng)護維修條件極為惡劣,為解決連續(xù)式道床板裂縫病害多、后期修補難度大且對基礎變形適應性差的問題,推薦采用單元式結構。道床結構單元化會削弱道床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需采用植筋加強道床與隧道基礎間的連接。針對該問題,結合本項目運營期實際開行的列車種類,基于數(shù)值分析方法對道床板與隧道基礎之間植筋的可靠性進行評估,得出主要結論如下。
(1)當采用φ16 mm的HRB400級鋼筋時,基于植筋抗剪強度、仰拱回填層混凝土局部抗壓強度及植筋膠抗壓強度要求,隧道地段單元式道床板植筋數(shù)量不應小于12根。
(2)結合該鐵路工程與環(huán)境特點以及植筋橫斷面布置要求,一般地段每塊道床板可布置植筋16根;洞口200 m范圍及線路縱坡≥25‰的地段,每塊道床板可布置植筋20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