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
(湖南高速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某大橋跨湘江流域,總長1423 米,主橋(雙幅)寬38.00米,引橋(雙幅)寬34.6 米。主橋跨徑45 m+76m+4×105m+76m+45m 預應力混凝土可變截面連續(xù)箱梁。過渡墩有一個跨度為45 米的側孔和76 米的輔跨。側孔、輔跨施工完成后,安裝鋼管樁支架完成45m 邊跨澆筑,邊跨箱梁跨徑大,施工難度大,地質條件復雜。為此,重點針對跨度為45 米的邊跨連續(xù)箱梁的鋼管樁支架施工技術進行探討。
鋼管樁的橫向布置見圖1。
圖1 鋼管樁的橫向布置(單位:cm)
2.1.1 需對地基進行加固處治,以提高鋼管樁支架的穩(wěn)定性。對地基表面進行壓實,確保地基土體承載力不低于250KPa。
2.1.2 鋼扎好承臺鋼筋后,基于施工設計要求和測量放樣定位在承臺主筋部位焊接環(huán)形鋼板,鋼筋深入承臺50cm。通過單面焊將承臺主筋與環(huán)形鋼板牢固焊接。
2.1.3 架設鋼管樁后與環(huán)形鋼板完全焊接。此外,在環(huán)形鋼板周圍區(qū)域焊接三角板,采用微膨脹水泥漿做壓漿處理,以消除鋼管樁與環(huán)形鋼板之間的非彈性變形。
用長14m、鋼管壁厚12mm、直徑650mm 的鋼管樁制作支架,借助30 噸級吊機將鋼管樁吊運至指定位置。所有鋼管樁頂部均焊接70cmx70cm 的方形鋼板,單排鋼管樁設置豎向的剪刀撐。完成單排鋼管樁后,在橋墩頂部安裝橫向工字梁,焊接加強筋,用肋板加固工字梁,使其與鋼管樁頂部的鋼板牢固連接。
基于施工圖紙現(xiàn)場組裝貝雷梁,再用吊車將貝雷梁吊裝在橫梁上,確保貝雷梁之間的距離滿足施工設計要求。
2.3.1 將橫向分配梁布設于貝雷梁上,并用扣環(huán)或螺栓將固定好。
2.3.2 立桿接頭應交替布置,以確保支架的穩(wěn)定性。首層支架用1.5、3.5m 的立桿交錯搭建,再通過立桿增加長度,將頂桿設置在立桿頂部,以便安裝可調節(jié)的頂托。
2.3.3 拼裝好貝雷梁后,設置縱向、橫向剪刀撐,以有效提高鋼管樁支架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將方木放置在可調頂托上,以方便立模。在預加載之前確保所有緊固件都已緊固。如松動,需要進行緊固。
現(xiàn)澆箱梁的外模25mm 厚、1.3m 長、2.5m 寬的竹膠合板構成。
3.1.1 安裝好鋼管樁支架后,在其頂部縱向設置10 型槽鋼,在槽鋼上橫向設置方木,將支架調整到規(guī)定高度。
3.1.2 方木的尺寸15cm×15cm,間隔距離35cm,模板、方木之間必須連接牢固。
3.1.3 用尺寸15cm×15cm 的作為加強肋板,間隔距離35cm 制作腹板、翼緣板的模板。
3.1.4 箱梁內模采用木模板,支撐部件采用定型木,支撐框架由6cm*9cm、15cm*15cm 的方木釘構成。
3.1.5 為防止?jié)仓拱寤炷習r出現(xiàn)混凝土滲漏,腹板基礎模板拓寬25cm 形成混凝土壓漿板。
3.1.6 用直徑為25mm 的鋼筋焊接支撐鋼板凳,在所有立桿下設置一個鋼板凳。
為有效去除地基和鋼管樁支架的非彈性變形,以彈性變形值作為施工預留拱的基礎參照,在施工過程中測量的鋼管樁支架超載和預應力,采用水袋堆載預壓方式進行支架預壓,預壓荷載設置為總載荷的1.1 倍。
3.2.1 加載級別。按鋼管樁支架的受力情況進行模擬加載,加載級別分為5 個等級。總載荷等于箱梁的總重量,五個級別的加載載荷分別占總預壓重量的10%、50%、75%、100%、110%。
3.2.2 測點布置。本次施工設置四個斷面作為測點平面,單個斷面分別設置左、中、右三個測點,測點位于方木或底模區(qū)域。
3.2.3 加載預壓觀測。第一級加載預壓之前應該測量并記錄每個測點的高程。第二級加載后觀察測點的沉降值,1 小時后再次觀測。第三級加載后測量沉降值,1 小時后再次測量沉降值。第四級加載后,每隔2 小時進行一次沉降測量。如果連續(xù)兩次測得的沉降差異不超過2mm,則表示測點沉降趨于穩(wěn)定。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可施加第五級加載,然后進行沉降測量,直至沉降穩(wěn)定,3d 沉降值累計不超過5mm,單日沉降量不超過2mm,則可以卸下載荷
3.2.4 載荷卸除以及鋼管樁支架調整。隨著荷載的逐漸升高,根據(jù)觀測結果計算柱的變形值,并基于預拱度調整梁下垂線的高度。
焊接鋼管樁支架主鋼筋時,必須特別注意鋼筋的變形和位置。
3.3.1 鋼管樁支架主鋼筋焊接由鋼筋廠完成,預埋可以固定支架的型鋼,根據(jù)支架結構尺寸放大樣。
3.3.2 焊接鋼管樁支架主鋼筋時,先從支架中心向兩側對稱點焊,先下后上。
3.3.3 每條焊縫必須一次性焊接成功,相鄰焊縫必須為對稱對接焊縫,不允許出現(xiàn)同一方向的連續(xù)焊縫。
3.3.4 運用單面順扣法,采用22#鐵絲進行支架捆扎,捆扎后的鐵絲頭在混凝土內側彎曲。
3.3.5 保護層容納點狀塑料封條,呈梅花狀錯位排列。
3.4.1 安裝波紋管時應該遵循施工圖紙中確定的位置坐標進行,應采用鋼架捆扎或焊接成型的鋼架固定波紋管。
3.4.2 鑒于預應力鋼絞線的束長和曲率因素,澆筑后的混凝土很難穿束,因此可先安裝好波紋管,驗收合格后可穿束,用卷揚機配合人工一次性完成穿束。
連續(xù)箱梁混凝土澆筑分兩次進行。
3.5.1 在腹板與翼緣板接縫上方2cm 處進行第一次澆筑后,完成鑿毛處理,固定頂板鋼筋,設置標高帶,進行第二次混凝土澆筑。
3.5.2 按照混凝土澆筑行進方向,由低到高,從箱體一端澆注到另一端,從箱體中心依次向兩側澆注。
3.5.3 當環(huán)境溫度超過30℃時,應停止混凝土澆筑。如需施工,應先進行降溫。
3.5.4 混凝土在攪拌站攪拌好后由罐車運至施工現(xiàn)場,再通過泵車泵入模具。由于泵車泵送的混凝土沖擊力大,出料口距混凝土表面高度不應超過2m,同時遵循上述施工順序從一端到另一端調整分層澆筑,每層厚度應控制在30cm以內。
3.5.5 每個工作面配備5 名熟練的施工人員進行混凝土振搗,通過插入式振搗棒根據(jù)混凝土澆筑速度進行振搗。30型振搗棒用于密集腹板和梁,50 型振搗棒用于其他部位。
3.5.6 振搗密實度滿足要求的主要表現(xiàn)是混凝土不下沉,表面泛漿,不產(chǎn)生氣泡。振動器應避免直接接觸波紋管、鋼筋和模板。此外,振搗要充分,避免漏振或過度振動。
混凝土荷載g1=Hγ=1.80*30=54KN/m2;混凝土傾倒荷載和人員、機具堆放荷載g2=2.0KN/m2;模板承受施工荷載組合為g=(54+2.0+2.0)*1.5=87KN/m2。
鋼管樁高15m,貝雷梁高度1.6m,鋼管樁支護高度最大值范圍5.5~7.0m,寬30m,縱橫比遠小于2,風荷載作用不考慮。
4.2.1 查詢基準風壓分布系數(shù),如鋼管樁的直徑為0.65m,高度15m,則其風荷載換算為0.28KN/m 的均布荷載,建立中排鋼管樁受力模型,具體如圖2 所示。
圖2 鋼管樁受力計算模型(單位:KN)
4.2.2 鋼管樁之間的剪刀撐由槽鋼焊接而成,支架的任何連接點都進行滿焊,計算時以自重1.2 倍計算。圖3 為鋼管樁受力分析結果。由圖3 可以看出,豎向支撐的最大反力為1680.7KN,最大橫向水平反力為58.2KN,彎矩作用下最大縱向水平反力為49.1KN,橫向剪切力為76.1KN。鋼管樁面積為0.0185365m2,剪力τ=4.2MPa,遠小于Q235 鋼的剪應力承受范圍。
圖3 鋼管樁受力分析結果
4.2.3 根據(jù)鋼管樁受力模型分析,3I40a 梁實際撓度值符合要求,梁的最大應力耦合值為175.8 MPa,小于許用應力215MPa,受力滿足施工設計要求。
綜上所述,鋼管樁支架被廣泛用于現(xiàn)澆混凝土箱梁施工,可以很好地適應復雜的地形和惡劣的地質條件。因此,需要針對鋼管樁支架施工技術進行持續(xù)優(yōu)化以不斷提高其適用性。根據(jù)本工程現(xiàn)澆混凝土箱梁施工實際情況進行鋼管樁支架施工,支架的受力情況及穩(wěn)定性滿足施工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