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麗,陶金煥,柴紹榮,李學金,施艷珍
(峨山縣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峨山 653200)
為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省內外各育種單位新育成或引進的鮮食玉米品種在峨山縣生態(tài)區(qū)域、栽培水平條件下的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品質及其利用價值,為全省鮮食玉米新品種審定和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jù),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有關規(guī)定,進行2020年云南省鮮食玉米品種中海拔區(qū)域試驗。
試驗地選擇在峨山縣雙江街道大百邑村任永平承包田。位于雙小公路旁邊,距離縣城1 km,東經102°24′01″,北緯24°10′23″,海拔1534 m,土質沙壤土,前作蔬菜(白花菜)。試驗地不受其他因素影響,地塊平整,肥力均勻,排灌方便。
參試品種4個,分別為石彩糯1號、石白糯4號、石白糯5號和石糯2號(CK)。
嚴格按照試驗方案實施,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5行區(qū),小區(qū)長5.34 m、寬3.75 m、面積20 m2,種植密度6萬株/hm2,實收中間 3 行計產(面積12 m2)。重復間觀察走道寬1.1 m,處理間溝寬0.25 m,四周設4行以上保護行并種植相對應品種。種植規(guī)格為等行距條栽,行距0.75 m,株距0.22 m,每小區(qū)栽5行,每行栽24株,每小區(qū)實栽120株。
1.4.1 過程
5月13日機耕機耙,5月14日劃小區(qū)開溝理墑,5月15日播種,播種方法開溝點播,每塘播3粒,保護行種植相對應品種,重復間和小區(qū)間同樣開溝以便排灌,溝寬0.25 m,深0.25 m。5月23日出苗,5月27日間苗,6月6定苗,每塘留1株,每行留苗24株。7月7日拔除腋芽苗和小穗,7月8日清理溝邊雜草。8月5-10日根據(jù)各品種成熟情況分期進行收獲,并對其品質進行評價。
1.4.2 追肥
于6月6日5~6葉期結合除草施用600 kg/hm2全水溶硫鎂氮肥(N 20.5%、S 20.5%、Mg 0.1%,云南金穗農業(yè)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出品)。6月29日施培土肥,再施全水溶硫鎂氮肥900 kg/hm2。
1.4.3 灌溉
采取全田灌水(溝灌、速灌速排),即分別在5月17日(播后第二天)灌出苗水,定苗后6月12日進行第2次澆灌保苗水。6月26日澆灌第3次保苗水。
1.4.4 蟲草害防治于5月24日畝用高效氯氰菊酯75 mL對水45 kg全田噴殺地下害蟲。6月3日用高氯甲維鹽防治草地貪夜蛾,6月20日、7月3日用甲維·虱螨脲防治草地貪夜蛾。
記載各參試品種生育期,成熟期測量株高、穗位高,調查倒伏倒折率、外觀性狀。收獲時各小區(qū)實收中間3行進行計產,測產面積12 m2。收獲期隨機取樣10穗測量穗長、穗粗、禿尖長、穗型、穗行數(shù)和行粒數(shù)等性狀,調查田間病蟲害發(fā)生情況。
各參試鮮食玉米品種鮮果穗采收期74~79 d,石彩糯1號比對照早熟3 d,石白糯4號、石白糯5號比對照晚1~2 d。
表2 參試品種主要特征性狀比較表
各品種株型均為半緊湊型;株高261.2~299.0 cm;穗位高108.4~129.8 cm;莖粗2.08~2.20 cm;倒伏率和倒折率均為0;雄穗分枝14.8~19.8個,花藥均為淺紫色;花絲石白糯5號為淺紫色,其他品種均為綠色;苞葉除石白糯4號較長,其他品種均為中等。
表3 參試品種抗逆性比較表(病級:級)
各玉米品種均發(fā)生草地貪夜蛾害;大斑病、灰斑病均為1級;銹病均為3級;小斑病石白糯4號、石白糯5號發(fā)病為1級,石彩糯1號、石糯2號(CK)發(fā)病為3級;莖腐病和絲黑穗病均未發(fā)生。
2.4.1 果穗外觀性狀比較(表4)
表4 果穗外觀性狀調查表
各品種穗粒型、籽粒飽滿度、籽粒整齊度、籽粒色澤均一致,禿尖長均大于1 cm,均無霉變,僅個別果穗少有蟲傷;石彩糯1號苞葉完整,其余較完整;各品種氣味清香,口感好;石白糯4號中等偏糯,其余品種糯性中等;石白糯5號果皮稍薄,其余品種果皮稍厚;石彩糯1號為香糯風味,石白糯5號為微甜糯風味,石白糯4號和石糯2號(CK)為軟糯風味。
2.4.2 穗部性狀比較(表5)
表5 參試品種果穗性狀比較表
各品種穗長20.24~23.78 cm,石白糯4號最長;穗粗4.36~4.70 cm,石白糯4號最粗;禿尖長2.64~5.40 cm,石彩糯1號最短;穗行數(shù)平均11.2~13.6行,石白糯4號最高;行粒數(shù)32.5~36.9粒,石白糯4號最多;籽粒深度0.9~1.1 cm,石白糯4號和石白糯5號最深;出籽率69.12%~78.71%,石彩糯1號最高;鮮百粒重39.2~44.5 g,石糯2號(CK)最高;單穗粒重163.48~198.23 g,石白糯4號最高。
2.5.1 鮮果穗小區(qū)產量比較(表6)
表6 參試品種去苞葉鮮果穗小區(qū)計產產量比較表
單產石白糯4號最高,為14 824.6 kg/hm2,石白糯5號13 656.0 kg/hm2為第二,第三是石彩糯1號,為12 240.7 kg/hm2,每公頃分別比石糯2號(CK)高2616.0 kg、1447.4 kg和32.1 kg,分別增產21.4%、11.9%和0.3%。
2.5.2 鮮果穗小區(qū)產量方差分析(表7)
表7 參試品種小區(qū)計產產量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重復間Fr = 1.61<F0.05,說明重復間差異不顯著;品種間Ft = 112.56>F0.01,說明品種間產量差異極顯著。
2.5.3 鮮果穗小區(qū)平均產量多重比較(表8)
表8 參試品種小區(qū)計產產量差異顯著性測驗(LSR)
試驗結果分析表明,石白糯4號產量極顯著高于石白糯5號、石彩糯1號和石糯2號(CK);石白糯5號產量也極顯著高于石彩糯1號和石糯2號(CK);石彩糯1號、石糯2號(CK)產量差異不顯著。
排名第四。鮮果穗采收期77 d,去苞葉鮮果穗12 208.6 kg/hm2。株型半緊湊型,株高283.8 cm,穗位高122.6 cm;穗型錐型,穗長20.70 cm,穗粗4.4 cm,禿尖長4.28 cm,平均穗行數(shù)11.2行,行粒數(shù)32.8粒,粒型硬粒,粒色白色,軸色白色,籽粒深度0.9 cm,鮮百粒重44.5 g,去苞葉出籽率71.0%,單穗粒重163.48 g。氣味清香,糯性中等,皮稍厚,口感好。抗病性和抗倒伏力強,建議在峨山繼續(xù)推廣應用。
排名第三。鮮果穗采收期74 d,去苞葉鮮果穗12 240.7 kg/hm2。株型半緊湊型,株高261.2 cm,穗位高108.4 cm;穗型錐型,穗長20.24 cm,穗粗4.36 cm,禿尖長2.64 cm,平均穗行數(shù)12.4行,行粒數(shù)35.4粒,粒型硬粒,粒色紫白相間,軸色白色,籽粒深度1.0 cm,鮮百粒重39.2 g,去苞葉出籽率78.71%,單穗粒重172.07 g。氣味清香,糯性中等,皮稍厚,口感好??共⌒院涂沟狗姡舷M者對鮮食玉米的口感要求,建議在峨山不同區(qū)域繼續(xù)進行多點試驗示范。
排名第二。鮮果穗采收期78 d,去苞葉鮮果穗13 656.0 kg/hm2。株型半緊湊型,株高285.2 cm,穗位高129.0 cm,穗型錐型,穗長21.9 cm,穗粗4.66 cm,禿尖長5.40 cm,平均穗行數(shù)12.8行,行粒數(shù)32.5粒,粒型硬粒,粒色白色,軸色白色,籽粒深度1.1 cm,鮮百粒重39.8 g,去苞葉出籽率69.12%,單穗粒重166.57 g。氣味清香,糯性中等,皮稍薄,微甜,口感好??共⌒院涂沟狗?,符合消費者對鮮食玉米的口感要求,建議在峨山不同區(qū)域繼續(xù)進行多點試驗示范。
排名第一。鮮果穗采收期79 d,去苞葉鮮果穗14 824.6 kg/hm2。株型半緊湊型,株高299.0 cm,穗位高129.8 cm;穗型錐型,穗長23.78 cm,穗粗4.7 cm,禿尖長4.53 cm,平均穗行數(shù)13.6行,行粒數(shù)36.9粒,粒型硬粒,粒色白色,軸色白色,籽粒深度1.1 cm,鮮百粒重39.5 g,去苞葉出籽率69.44%,單穗粒重198.23 g。氣味清香,糯性中等,皮稍厚,口感好??共⌒院涂沟狗?,符合消費者對鮮食玉米的口感要求,建議在峨山不同區(qū)域繼續(xù)進行多點試驗示范。
試驗結果表明,與石糯2號(CK)鮮果穗產量相比,石白糯5號、石白糯4號和石彩糯1號每公頃均分別增產2616 kg、1447.4 kg和32.1 kg,分別比對照增產21.4%、11.9%和0.3%。石白糯4號、石白糯5號與對照產量差異極顯著,3個處理品種綜合抗性好、食味好、品質優(yōu),符合消費者對鮮食玉米的口感要求,建議在峨山不同區(qū)域繼續(xù)進行多點試驗示范以備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