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9日,湖北襄陽古城北門外??堤┥?攝
1989年4月,北京東單公園??堤┥?攝
1985年,我開始拿起相機拍照,三十多年來,主要以拍攝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為主,民間體育也是我拍攝比較多的內(nèi)容之一。
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每個城市,甚至鄉(xiāng)村,重視健身、在意身體素質(zhì)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鍛煉的方式有的是傳承了產(chǎn)生于中國本土的民間體育,亦有借助了現(xiàn)代健身器材的新健身方式。與競技體育賽事不同,民間體育一般不拘場地、形式。人們多會因地置宜、就地取材,他們可以借助大樹練輕功,門環(huán)可以當?shù)醐h(huán),水泥柱和橋欄桿都可以當成跳臺……
出外拍照片,在公園、空場常遇到各式各樣鍛煉健身的情景。玩兒法是千奇百怪、花樣繁多,而且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幽默風趣、令人忍俊不禁的情景。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常去北京東單公園拍踢毽子。拍攝前,我會仔細觀察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我注意到,中間這位退休女工劉師傅的動作最具觀賞性。我了解到,這個動作叫"滾臉兒"。在拍攝時,我在劉師傅"滾臉兒"的過程中毽子還未落下、動作未收,二位男子的腳已經(jīng)抬起準備接毽的瞬間,按下了快門。拍攝這種稍縱即逝的瞬間,是需要耐心觀察判斷,眼疾手快的。
2013年3月7日,我去玉淵潭公園,走到中堤橋旁,看到一名老者爬上了橋,背對著水面站在橋欄外,我突然意識到這名勇敢的老者是要背身跳水。我當時只帶了一只定焦頭的口袋機,焦距太短夠不到,便迅速跑前幾步,在他跳水的一剎那,連續(xù)拍到了兩張。3月初的北京,天氣還很冷,樹木沒長葉子,又是個大陰天,這些灰暗的背景把在冰冷水中浸泡過呈紅色的老者身體襯托得格外明顯。
自發(fā)的民間體育,沒有裁判、沒有評分,只有觀眾的叫好和鼓掌。練家往往無標準套路,還常有新奇的動作,我所需要做的就是盡量抓住那些出其不意的情景,注意主體人物和陪體間有趣的呼應組合關(guān)系。
2013年3月7日,北京玉淵潭公園??堤┥?攝
20多年前,北京后海有不少冬泳愛好者。這位王老兄每天下了班就會來這里跳幾個“燕式”。在這個非正式的場地,他能跳出非常漂亮的動作。拍這張照片時,為了把前景的冰拍上,我是趴在冰面上找的角度。既然是拍冬泳,我還必須拍出“冷熱不均”,在岸上穿著棉衣叫好看熱鬧的人們是必不可少的元素。當年我和許多冬泳愛好者混得很熟,知道哪個人有什么特點,拍起來就挺得心應手。我也曾被游冬泳的人們“逼迫”著跳入過冰水中,他們這種和我溝通的方式盡管有些“殘忍”,但對于我能拍好照片卻是必須要接受的。
拍攝每一種練法,我都會盡量注意細節(jié)和瞬間的把控,并盡可能地關(guān)照被拍攝對象所處環(huán)境和地標建筑,使照片信息量增大,更具可讀性。
2020年4月20日,北京的新冠疫情有所緩和,我去了空曠的北京頤和園。當走到西堤時,看到這位頗有點兒仙風道骨的老者正在風中演練太極。我特意找到風靜時柳條能掩住遠處佛香閣的角度,在旁邊耐心等待著我想要的那一刻。大風重新刮來,老者的雪白長髯和柳條隨風飄起,遠處的佛香閣露了出來、老者的動作也很具張力,從旁邊還突然撞進來一對戴口罩的年輕人。這一瞬間,果斷按了快門。這也是我近些年拍到的比較理想的一張照片。
在平常生活中,我們能看到的民間體育五花八門、富有戲劇性的情景也時時會出現(xiàn)。要想拍到一張比較理想的照片,需要勤走動,多觀察,多動腦。還要有細心和耐心,當然也有一些運氣成份。
每次去南站,如果時間充裕,我都會提前一兩個小時到陶然亭公園轉(zhuǎn)上一圈兒。那天也是運氣不錯,在湖的北岸看到一名婦女在練瑜伽,旁邊輪椅上還坐著個老太太在曬太陽。我趕忙用隨身攜帶的口袋機把她倆拍了進去。后來一問得知,這名女子50歲了,來自甘肅平?jīng)?,是旁邊這位老太太的保姆。在北京這些年,她在當保姆的同時,學會了瑜伽,還經(jīng)常利用周末休息和北京的一些瑜伽愛好者切磋技藝。
隨著這屆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一定會進一步提升人們鍛煉健身的熱度,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題材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有趣。
(責任編輯:李毅剛)
1996年5月,北京景山公園??堤┥?攝
2000年3月,北京后海北沿??堤┥?攝
2015年11月9日,湖北襄陽市。康泰森 攝
2020年4月20日,北京頤和園??堤┥?攝
2007年7月27日,北京日壇公園??堤┥?攝
2021年12月26日,北京天壇公園??堤┥?攝
2015年9月5日,河南商丘市。康泰森 攝
2007年5月26日,北京地壇公園。康泰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