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珍 尚寧 馮景煦 廖敏彥 馬秋萍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超聲科,廣州 510010
迷走右鎖骨下動脈(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是主動脈弓最常見的先天異常,右鎖骨下動脈起源于頭臂干,而ARSA直接起源于主動脈弓,位于左鎖骨下動脈的遠端,通常繞氣管和食道后方向右肩部走行,臨床上多無明顯癥狀。ARSA在健康人群中的發(fā)生率為1.0%~1.5%,在非整倍體人群尸檢中的患病率為19%~36%,因此,ARSA似乎是胎兒非整倍體異常的可靠線索[1]。目前的研究認為非孤立性的ARSA會增加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主要是21-三體和22q11微缺失。對于孤立性ARSA尚沒有統(tǒng)一的觀點,部分觀點甚至存在沖突,為提高對孕婦的產前管理水平和提供更好的臨床咨詢,現對孤立性ARSA胎兒染色體異常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超聲科診斷為孤立性ARSA胎兒共計103例,包含單胎妊娠和雙胎妊娠,其中單胎妊娠94例、雙胎妊娠9例。孕婦年齡18~44歲(31.1±5.30)歲,年齡≥35歲共27例(26.2%),診斷孕周20~35周(25.6±2.5)周。孕婦均在妊娠11~13+6周進行唐氏篩查,中、晚孕期行Ⅲ級產前超聲檢查和超聲心動圖檢查,所有胎兒均進行了產前咨詢和染色體檢查,未達以上檢查要求的孕婦未納入研究。所有孕婦均簽署了產前超聲檢查知情同意書。
2.1、儀器 使用美國GE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2~9 MHz,肥胖及妊娠晚期孕婦使用探頭頻率1~6 MHz。
2.2、檢查方法 胎兒鎖骨下動脈的掃查方法:當胎兒脊柱位于3點和9點鐘時,顯示心臟三血管氣管切面,然后探頭向胎兒頭側稍偏轉,同時疊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即可顯示雙側鎖骨下動脈呈“S”形(圖1)。如顯示三血管氣管切面時,見一分支血管經氣管后方向右肩走行則為ARSA;探頭旋轉90°顯示降主動脈冠狀切面,同時疊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降主動脈的起始部亦可見ARSA向胎兒右肩走行(圖2)。注意需將彩色血流標尺(scale)調低,并將彩色增益適當調高,或者使用低速血流模式(HD-flow)。
圖1 正常胎兒鎖骨下動脈超聲切面圖
圖2 胎兒ARSA超聲切面圖
2.3、ARSA診斷標準 在三血管氣管切面于主動脈弓及動脈導管匯合處發(fā)出一分支血管;該血管經氣管后方向右肩部走行;旋轉探頭在降主動脈起始部亦顯示該血管向右肩部走行;頻譜多普勒顯示為動脈血流頻譜。
胎兒孤立性ARSA共計103例,其中48例進行了無創(chuàng)DNA檢測、55例進行了侵入性產前檢測,發(fā)現染色體異常共9例(8.7%),包括21-三體2例、Turner綜合征2例、意義不明基因拷貝數變異(copy number variation,CNV)3例、17p12缺失1例、47XYY 1例,未發(fā)現18-三體及22q11微缺失(表1)。21-三體和Turner綜合征胎兒均引產,其他5例染色體異常胎兒均出生,其中1例意義不明CNV患兒在20號染色體20q13.2-q13.31位置發(fā)生重復,患兒出現了智力及語言發(fā)育遲緩,其他2例意義不明CNV、1例17p12缺失及1例47XYY胎兒出生后隨訪未見異常。
表1 9例孤立性迷走右鎖骨下動脈伴染色體異常胎兒詳情
隨著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的普及和超聲醫(yī)師診斷水平的不斷提高,胎兒鎖骨下動脈的檢出率較高。有經驗的超聲醫(yī)師,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低速血流模式,早孕期胎兒鎖骨下動脈的超聲檢出率可高達78%~85%,中孕期的超聲檢出率甚至達98%[2-3]。一項早期孕胎兒ARSA檢出率的meta分析發(fā)現早孕期ARSA的檢出率達1%[4]。而Chen等[5]對13 690例單胎妊娠的胎兒,在中、晚孕期進行鎖骨下動脈掃查,研究發(fā)現,福建廈門胎兒ARSA的總體發(fā)生率為0.69%,高齡組與非高齡組間發(fā)生率沒有差異。Pico等[6]對11+5~34周的胎兒進行篩查,發(fā)現檢測出ARSA的平均胎齡為19+5周。
在三血管氣管切面于主動脈弓和動脈導管匯合處發(fā)出一分支血管,該血管繞經氣管后方向右肩部走行;旋轉探頭在降主動脈起始部顯示該血管向右肩部走行;頻譜多普勒顯示為動脈血流頻譜。ARSA需要與奇靜脈鑒別,由于在三血管氣管切面,奇靜脈與ARSA發(fā)出的位置接近,容易誤判,鑒別點在于奇靜脈匯入上腔靜脈,因此觀察血管的走行及使用多普勒血流頻譜就能準確判斷。
目前,有較多的觀點認為孤立性ARSA會增加唐氏綜合征的風險,可與鼻骨異常、頸項皺褶增厚一起作為篩查唐氏綜合征的獨立指標,是妊娠中期篩查唐氏綜合征最有效的超聲軟指標之一,似然比(LR)為3.94,低于鼻骨異常(LR:6.58)、高于頸項皺褶增厚(LR:3.79)[7-8]。部分觀點認為孤立性ARSA不能改善21-三體和其他染色體異常胎兒的檢出率,預后良好,沒有必要進行產前干預,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進行隨訪[1,9]。若背景風險較高如高齡,或出現其他超聲軟指標,應行染色體核型分析;如合并其他的結構畸形,則應進行相關的遺傳學檢查及適當的診療措施;如在早孕期進行了唐氏篩查,并對胎兒解剖結構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包括對ARSA的檢查,對唐氏篩查高風險或存在超聲軟指標的中風險的胎兒進行了無創(chuàng)基因檢測或侵入性的染色體檢測,在該條件下,中孕期出現的孤立性ARSA LR為0。但是這些研究大部分都只隨訪至胎兒出生,經兒科醫(yī)生檢查新生兒的表型正常,即排除了非整倍體和核型異常,沒有進行染色體微陣列分析,一些染色體異??赡軙缓雎?。也有研究認為ARSA可能是部分21-三體和其他染色體異常的唯一產前表現[10],本研究結果與之一致。103例胎兒孤立性ARSA中48例進行了無創(chuàng)DNA檢測,55例進行了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MA),CMA可同時檢測微觀和亞顯微拷貝數變異,與常規(guī)染色體核型分析相比,它的染色體畸變檢出率要高得多。本研究發(fā)現染色體異常共9例,發(fā)生率達8.7%。21-三體和Turner綜合征胎兒共4例均引產,因此,對沒有明顯結構異常的21-三體和Turner綜合征,ARSA的檢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5例其他染色體異常胎兒均出生,4例胎兒出生后隨訪未見明顯異常,1例意義不明CNV胎兒在20號染色體20q13.2-q13.31位置發(fā)生重復,患兒表型正常,但出現了智力及語言發(fā)育遲緩。隨著產前診斷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普及,意義不明CNV將來也可能發(fā)現與某些疾病相關。1例胎兒在17號染色體17p12位置發(fā)生缺失,片段大小約1.4 Mb,涉及15個基因,其中包含5個OMIM基因,該基因與“遺傳性壓力敏感性周圍神經病”有關,臨床特點為反復發(fā)作的在易卡壓部位神經受壓后,受累神經所支配區(qū)域出現運動感覺障礙。該病通常在20~30歲期間發(fā)病,也有極少數在兒童期發(fā)病,但一些患者也可能無明顯癥狀,胎兒出生后暫未見異常,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追蹤隨訪。47XYY又稱“超雄綜合征”,患兒表型均正常,部分智力處于中下水平,人格以不穩(wěn)定性和易暴力為突出,15%~20%的患者有中度性腺機能減退。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發(fā)現胎兒存在ARSA之后,應對胎兒結構進行詳細檢查和產前咨詢,推薦無創(chuàng)DNA檢測,盡管無創(chuàng)DNA檢測準確性不如侵入性染色體檢測,但可顯著降低非整倍性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孤立性ARSA可能是21-三體和其他染色體異常的唯一產前表現,因此,產前超聲檢查ARSA是否存在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