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
碰到年老體弱的雙親長期臥病在床,不只是幾個月就能解決的問題。如果老人不幸癱瘓或者得了失智癥,那是一直要服侍下去的。這時,身為人子,怎樣在兄弟姐妹間分工合作,細心、耐心地照顧好老人,也是值得說道一下的。
久病老人,最需要子女的精心照顧
照顧病人非常辛苦,而姚女士讓我刮目相看,將長期癱瘓在床的老母親照顧得很好。姚女士的母親因突發(fā)腦中風(fēng),癱瘓在床,至今已經(jīng)6年了。我也曾代表老同事去探望姚女士的母親,見老人家收拾得干干凈凈,神態(tài)安詳,面色紅潤,皮膚細膩,尤其值得感嘆的是,老太太的皮膚能和年輕人相媲美。
姚女士打趣道:“老母親那是每天蘋果、酸奶伺候著,早上10點吃蘋果泥,下午3點喝一杯酸奶,天天都吃,我們還給她擦洗按摩,皮膚哪能不好呢?”
筆者禁不住夸贊姚女士,既把老人照顧得這么好,工作也干得相當(dāng)出色,連年被評上先進。姚女士說:“也沒什么,要學(xué)會統(tǒng)籌安排呀,家里的兄弟姐妹大家分工合作好,再大的問題也能解決。當(dāng)然,我是長姐,多干點,辛苦點,給弟弟妹妹們帶個頭,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媽媽剛癱瘓的時候,我們也是手忙腳亂的,因為爸爸年紀也大了,平時都是媽媽照顧的,現(xiàn)在,倒下一個,兩個老的都需要人照顧。我們馬上召開家庭會議,我和丈夫、父親、弟弟、弟媳、妹妹、妹夫坐下來,將事情一一羅列商量。比如必須請一個住家保姆,而且這個保姆是一直要請下去的,保姆的食宿費用、工資由3個子女平攤;母親臥病,每個月的營養(yǎng)費1000元大家分攤,我是長姐,經(jīng)濟條件好,出500元,弟妹們每家250元吧?!?/p>
“照顧母親的費用是前提保障,接下來,我們分派時間親自來照看,畢竟,保姆的用心程度不能和子女相比。三個小家庭,每家分擔(dān)兩天,到父母家里探望,妹妹因為早退在家,所以,她多來照顧父母一天。子女每天到父母家里來,買一些日用品,陪父親說話,幫母親按摩一下。有一次,父親和保姆鬧矛盾,責(zé)怪保姆不經(jīng)心,也是子女來調(diào)停的。當(dāng)然,工作和照顧母親也會產(chǎn)生沖突,一次,我要出差兩周,就派丈夫去看望父母。有時候要加班,脫不開身,就和弟弟妹妹商量,大家輪換一下日子?!?/p>
“說實話,照顧癱瘓病人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做習(xí)慣了,也成了每天吃飯、洗漱一般的日常事務(wù)。鄰居、朋友都稱贊我們把母親照顧得好,做子女的還真的很有成就感呢?!?/p>
“孝心”建議:讓盡孝更有針對性、持久性
我長期在單位擔(dān)任后勤工作,哪家碰到什么特殊情況,我都要去慰問。老職工、職工家屬中,得重病的人很多,而家屬怎樣照顧病人,很有講究,照顧得好,真是病中老人的福氣。
老潘是我們單位的退休高級工程師,他的老伴是退休教師。老潘在職時,帶頭搞了好幾個大項目。退休多年后,卻不料得了失智癥。老潘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發(fā)展到半夜里起身,搖醒睡在身邊的老伴,發(fā)怒道:“為什么不給我吃午飯,可以吃飯了。”老潘的老伴說:“照顧他,就像照顧一個喜怒無常的小孩子一樣?!蔽萋┢赀B夜雨,老潘的老伴在體檢中查出肺部有陰影,確診下來竟然是肺癌晚期,苦撐了近一年,過世了。
雖說老潘夫妻有兩個兒子,但是照料老人不是很周到。他們給老潘請了一個住家保姆,隔幾天來看望一下,買點食品和生活用品。老同事再去探望老潘,只見老潘身上的衣服臟臟的,遠沒有他老伴在世時弄得干凈。
據(jù)小保姆說,老潘總對著老伴的遺像念叨:“吃飯,吃飯?!闭娴某燥垥r,就端著飯菜到老伴的遺像前,邊看邊吃,飯量日減。不出半年,老潘也過世了。要說老潘的兒子不孝順吧,他們也為父親請了保姆,但是畢竟不夠用心啊。
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事實情況。發(fā)病初期,人們會把病情看得過重,導(dǎo)致病人和家屬草木皆兵,這時候當(dāng)然會非常盡心盡力。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有可能在親人康復(fù)前,自己在體力和精神上都不支了,甚至垮下來,不但無法盡孝,恐怕還要給患病的親人或自己的家庭增加負擔(dān)。
情感的波動一般有高漲、下降、平穩(wěn)這樣一個過程,孝心也如此。在最后的平穩(wěn)階段,人們所能付出的孝心,才標志著你力所能及的孝心水平。所以,我們要讓孝心有針對性、持久性,有的放矢,有安排、有計劃,做到真正對病人的康復(fù)有利,并且不干擾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
照顧多病父母,哪些問題需注意?
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量力而行,別因為照顧父母而讓自己累趴下。
在照顧生病父母的同時,安排好自己小家庭的生活,仍然顧及自己的配偶和孩子。
如有兄弟姐妹,大家協(xié)商如何出錢出力,共同承擔(dān)起照顧患病父母的擔(dān)子。
如雇用保姆,一定要協(xié)調(diào)好病中老人和保姆之間的關(guān)系,時時留意,做有心人。
理解老人在病中或焦躁、或乖張的脾氣,有包容心,使老人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