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瓊 劉勝 李焰強 黃敏芳
中圖分類號:G806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1-173-02
摘 ?要 ?為了剖析阻礙中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障礙及對策,作者對武漢市部分城鄉(xiāng)初中生進行了“日常學習及體育活動情況”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武漢市初中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既有直接障礙又有潛在障礙。直接障礙是學生每天體育活動的質和量均未起到促進初中生身體素質提高的生理作用,潛在障礙是社會對初中生的教育評價仍是重智育、輕體育。鑒于此,作者結合“雙減”政策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 ?武漢市 ?初中生 ?身體素質 ?提高 ?障礙 ?對策
一、研究目的
身體素質的提高有賴于經常性的科學的體育鍛煉。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2014年全國13—18歲漢族學生的身體素質發(fā)育呈現(xiàn)下降趨勢[1]。是什么阻礙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作者以武漢市初中生為研究對象,對影響其身體素質的因素進行調查和分析,旨在剖析阻礙其身體素質提高的障礙及對策,為提高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提供參考。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武漢城市城區(qū)(漢陽和江岸)和鄉(xiāng)村(新洲、黃陂、東西湖)各隨機選擇1所初中(包括初一和初二年級),以班為單位進行隨機整群抽樣,共計282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為問卷的設計及研究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作者于2017年4—6月,制定《初中生日常學習及體育活動情況調查問卷》。分別向所選城鄉(xiāng)初中生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收到有效問卷282份。
3.數理統(tǒng)計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別對城鄉(xiāng)學生各指標的人數進行差異顯著性U檢驗。所有統(tǒng)計計算均用Excel統(tǒng)計軟件完成。
三、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的體育活動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在體育課上“大汗淋漓、感到很累”的城鄉(xiāng)學生比例均較低,城區(qū)學生僅4.8%,鄉(xiāng)村學生僅11.8%;城鄉(xiāng)學生感覺“出汗、比較累”的分別為32.2%和31.7%;感覺“出汗、有點累”分別為55.4%和52.6%;感覺“不出汗、輕松”的分別為7.6%和3.9%。城鄉(xiāng)初中生“每次去并認真做課間操”的比例較高,分別有87.5%和75.3%。從“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看,只有15.8%的城區(qū)學生和18.7%的鄉(xiāng)村學生每天鍛煉1h及以上,有23.6%的城區(qū)學生及23.2%的鄉(xiāng)村學生每天鍛煉不足30min。從“對參加長跑鍛煉的態(tài)度”看,僅8.4%的城區(qū)學生和12.5%鄉(xiāng)村學生“非常愿意”,而表示“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的城鄉(xiāng)學生分別有19.4%和18.2%;城鄉(xiāng)學生不愿意長跑的第一原因均為“太累,怕吃苦”,第二原因均為“不喜歡、枯燥無味”。從學生“不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原因(多選題)”看,城鄉(xiāng)學生均將“怕累、怕吃苦”選為首要因素,城鄉(xiāng)學生排第二位的因素分別為“課業(yè)負擔重,沒有時間”和“沒有養(yǎng)成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以上各指標城鄉(xiāng)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可見,武漢市多數初中生能認真做課間操,但在體育課上的運動強度不夠,難以達到刺激身體素質提高的生理要求;教育部“要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的要求在武漢市城鄉(xiāng)初中仍未落實。阻礙學生進行長跑鍛煉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怕吃苦、沒養(yǎng)成體育運動的習慣、課業(yè)負擔重等。
(二)學生做家庭作業(yè)及文化課補習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放學后平均每天用于做家庭作業(yè)的時間”,城鄉(xiāng)學生需要“3h及以上”的分別為49.8%和10.15%,需要1h以內的城鄉(xiāng)學生分別為18.2%和38.9%;從“參加文化課補習的情況”看,城鄉(xiāng)“沒有參加文化課補習”分別為13.8%和42.3%,有“3門以上”的城鄉(xiāng)學生分別為55.6%和23.15%,且城鄉(xiāng)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可見,初中生完成家庭作業(yè)和課外補習所用時間較長(尤其是城區(qū)學生),城區(qū)學生的文化課學習負擔總體顯著高于鄉(xiāng)村學生。
(三)學生睡眠及周末安排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城鄉(xiāng)學生“過去一年內學生每天平均睡眠時間”“不足6h”的分別為19.8%和9.0%,“睡6~7h”的分別為52.9%和40.8%,“睡7~8h”的分別為21.8%和32.1%,“睡8~9h”的分別為5.5%和18.1%。從“一般情況下學生周末安排(多選題)”看,城鄉(xiāng)學生排第一位的均是“以學習為主(完成課內和課外作業(yè))”,排第二位的分別為“參加興趣班(如學習類或興趣班)”和“戶外活動(運動、郊游等)”,排第三位的分別為“戶外活動(運動、郊游等)”和“參加興趣班(如學習類或興趣班)”。
可見,初中生(尤其是城區(qū)學生)的睡眠嚴重不足,遠未達到國家要求“初中生一天睡眠9h”的標準。城鄉(xiāng)學生周末絕大多數仍以學習為主,戶外活動不足。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武漢市初中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既有直接障礙又有潛在障礙。直接障礙是學生每天體育活動的質和量均未起到促進中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生理作用,學生睡眠不足,周末仍在學習。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學生課業(yè)負擔沉重,沒時間運動(尤其是城區(qū)學生),沒養(yǎng)成運動的習慣,沒有喜歡的體育項目(尤其是鄉(xiāng)村學生);多數城鄉(xiāng)學生面對體育鍛煉時怕苦怕累,尤其不愿意長跑。這些因素相互影響、互為因果,使學生上體育課只是應付,每天1h校內體育活動的質和量均未起到應有的生理作用。潛在障礙是社會對科學成才觀的宣傳力度不夠,對中學生的教育評價重智育、輕體育,這對中學生瘋狂瘋狂補課起到了潛在的推波助瀾作用[2-4]。
(二)建議
近年來,初中生校外補課“亂象叢生”,給學生及家長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正當其時,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
1.以“雙減”要求為契機,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家庭、學生應以“雙減”要求為契機,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yè)管理的通知》,文化課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后作業(yè),擯棄題海戰(zhàn)術,減少初中生的文化課作業(yè)量。學校、家長、管理部門要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拒絕課外補習,把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和睡眠的時間還給學生,為提高初中生學生身體素質提供時間保障。
2.增加學體育教師的編制,建立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應增加中學體育教師的編制,為開足、開齊體育課、豐富課后服務內容、確保學生每天校內1小時鍛煉時間提供基本的師資保障。更要建立一個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給教師提供更新教育思想與方法的繼續(xù)教育機會,讓體育教師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體育教師應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改革教學方法,用現(xiàn)代高科技設備對學生上體育課的運動負荷進行監(jiān)測,科學安排體育課的運動強度,向體育課堂教學要效率,使每一節(jié)體育課能真正起到提高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效果,并在體育活動中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充分利用“雙減”后多出來的時間,精心設計適合初中生生理特點的體育活動,豐富課后服務內容,落實教育部“保障中小學生每天校內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要求。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長跑活動,增加長跑的趣味性,使學生在長跑中體驗成就感和樂趣,既強健了體魄又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5、6]。學校還應增加體育工作經費,改善中學體育運動場地器材,為提高中學生身體素質提供物質保證。
3.開辦家長學校,探索完善家校合作育人體系。成功的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應持續(xù)加強輿論宣傳,向全社會、教師、家長、學生宣傳科學的成才觀,避免教師、家長、學生只重分數、忽視全面發(fā)展,改變只以分數評價學生的現(xiàn)狀,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學校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絡技術,在線上線下開辦家長學校,促進家校合力育人。要向家長宣傳“走進運動場、健康帶回家”的全民健身理念,宣傳科學健身的知識和方法,營造家庭健身氛圍。
4.發(fā)揮社區(qū)作用,開展以家庭為單位的群眾性體育活動。要充分發(fā)揮社區(qū)的作用,廣泛組織以家庭為單位參加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和比賽,開展激勵媽媽們參與的體育活動,培養(yǎng)家長的體育運動意識和習慣,讓家長把體育運動的觀念和熱情帶回家,營造全家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全家享受健康生活的氛圍,推動孩子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提高其身體素質,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7]。
參考文獻:
[1]楊忠平,董彥會,王政和,等.中國漢族中學生2014年與2010年體質健康比較[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7,38(06):806-808.
[2]宋逸,張芯,楊土保,等.2010年全國中小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44(03):347-354.
[3]王濱,戴偉,席薇.天津市中小學生在校體育鍛煉現(xiàn)狀態(tài)度及原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7,38(07):1000-1002.
[4]王鮮,婁曉民,孫經,等.河南省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5,36(06):812-814.
[5]張華,任秀紅,田建婷.中小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2017,38(02):107-108.
[6]朱德利.當前學校確保每天鍛煉1小時的問題與思考[J].運動,2013(07):9-10.
[7]單榮斌.蘇州市城鄉(xiāng)中學生體質和體育鍛煉現(xiàn)狀的調研[D].蘇州:蘇州大學,2014.
★科研項目:2016年武漢市體育局科研項目《全民健身背景下武漢市中小學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障礙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6Z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