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鳳
關鍵詞:親子溝通;冰山理論;溝通方法;鏡像神經元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07-0027-05
【活動背景】
青春期學生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逆反心理加重,親子之間經常因為一些小事情發(fā)生矛盾沖突,很多學生因此會非常痛苦,產生離家出走想法,甚至有學生會有自傷的行為及自殺的想法。緩解矛盾沖突的關鍵是加強溝通,但是很多青春期的學生經常以自我為中心,難以考慮他人的感受,不會跟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以家庭環(huán)境量表中文版(FES-CV)為工具測查我校學生家庭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初二學生在與父母的矛盾性維度上比初一、初三學生更為突出,所以對初二年級學生進行親子溝通的方法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活動理念】
冰山理論是薩提亞家庭治療中的重要理論,實際上是一個隱喻,它指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為,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恰如冰山。情緒和期待就是隱藏在冰山下面的部分,這部分內容如果想要被他人理解,需要用言語的形式進行表達。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人的內心世界像一座冰山,需要語言表達內在的聲音。知道情緒的手掌模型和鏡像神經元,從而選擇最佳的溝通時機和溝通的方式。
情感目標: 懂得體會他人的內心世界。
行為目標:學會使用我句式和你句式解決生活中的沖突。
【活動重難點】
重點:探索溝通的秘密。
難點:借由冰山理論探索總結出溝通的秘密。
【活動方法】
角色扮演、教師講授、提問互動、小組討論。
【活動時間】
45 分鐘
【活動年級】
初二年級
【活動準備】
截取母女之間心理劇視頻片段,準備表演1、2小劇本,準備沙畫視頻片段。
【活動過程】
導入:大風吹
規(guī)則:吹到符合你特征的同學請雙臂交叉拍打雙臂。
大風吹,吹什么?吹愛父母的同學。
大風吹,吹什么?吹感受到父母愛的同學。
大風吹,吹什么?吹有時會和父母發(fā)生矛盾沖突的同學。
大風吹,吹什么?吹沖突后想要和父母溝通卻難以溝通的同學。
設計意圖:通過改編的大風吹活動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同時引出本節(jié)課課題。
一、感受沖突
觀看心理劇《手機引發(fā)的沖突》
劇本:
媽媽:都幾點了,還玩手機呢?每次玩起來都沒完沒了,每次說話都不算數(shù),再玩給你沒收了!
孩子:哎呀,什么每次啊,別說話那么絕對好不好,好不容易周末,放松放松不行啊。
媽媽:手機比你媽都親,放松也有個度啊,這都3個小時了,還想玩多久啊,學習要有這個勁頭成績早上去了。你看人家張秒,回來玩手機嗎,怪不得人家學習那么好。
孩子:我成績也沒差哪去啊,天天張秒,張秒,你要她,別要我啊。
媽媽:你還想差哪去啊,再差就倒數(shù)了,一點上進心都沒有啊!
孩子:倒數(shù)也有看手機的權力。我不也沒倒數(shù)啊。
媽媽:你……
提問:從劇中你讀出媽媽和女兒分別有怎樣的情緒和期待呢?
教師板書媽媽和女兒的情緒和期待。
媽媽的情緒:著急、生氣、擔心。
媽媽的期待:希望女兒學習自覺,希望女兒學習好,希望女兒不要老玩游戲。
女兒的情緒:委屈、煩躁、生氣。
女兒的期待:希望媽媽可以更理解自己,希望有自己的空間,希望媽媽能認可自己。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心理劇讓學生直觀感受沖突,引發(fā)學生共鳴,初步感知沖突背后雙方的情緒和對彼此的期待,為后面講解冰山理論做鋪墊。
二、理想溝通
通過寫女兒的期待,我也感受到了同學們對自己父母的期待,我們都希望即使在我們做得不夠好的時候,父母也可以和我們好好說話。那理想狀態(tài)下我們的親子溝通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劇情創(chuàng)編理想的親子溝通劇本。
場景:時間很晚了,你還在打游戲或者玩手機,媽媽走進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理想的溝通情景進行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想象理想狀態(tài)下的溝通是怎樣的,母親和孩子分別如何溝通可以達成理想的狀態(tài),學生在扮演中可以初步反思孩子的語言表達方式,又展現(xiàn)出理想的媽媽形象,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做鋪墊。理想的媽媽形象往往是溫和的、冷靜的、可協(xié)商的,而不是命令的、指責的。
三、溝通探秘
我們都希望有這種理想的溝通狀態(tài),這樣我們會少一些煩躁和委屈,也愿意更好地配合父母。那我們怎樣讓父母按照我們期待的溝通方式來與我們溝通呢?
接下來我們看看下面兩位同學的溝通,請同學上臺進行表演。
溝通表演一
場景:媽媽還在氣頭上。
孩子:媽,您以后說話可以溫柔點嗎?你上來就吼我你知道我多難受嗎?(質問的語氣)
媽媽:(媽媽生氣地說)我說話就這樣,愛聽不聽。
提問媽媽扮演者:媽媽還在氣頭上的時候,孩子過來這樣和你溝通,你有什么感受呢?如果你是媽媽,你想要按照孩子說的去做嗎?
媽媽扮演者:我更加憤怒,都不想聽她說話。
問全班同學:剛才的溝通沒有成功是因為什么呢?
學生回答:彼此都沒有冷靜,孩子跟媽媽說話態(tài)度太過強硬。
教師模擬手掌模型并講解:大腦的手掌模型和鏡像神經元。
美國心理學家與腦科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在研究大腦的結構和思維的產生過程中建立了一個拳頭模型,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從情緒失控到可控過程中,大腦是如何運作的。請同學們伸開一只手,往手心方向彎曲大拇指,再把其他手指覆蓋在拇指上,就可以得到一個與大腦結構基本相似的模型。這個模型被稱為“手掌大腦”。如果把手指翻開,露出蜷曲在掌中的拇指,你就像看到了大腦模型的邊緣組織。邊緣組織非常重要,它負責調動情緒,影響著大腦的一切活動。它也被稱作“原始腦”或“動物腦”,因為它掌管著人的一切動物本能:餓了想吃,困了想睡,渴了想喝水,受到攻擊會逃跑或還擊,生氣了會發(fā)脾氣、打人、摔東西……做出一切本能反應。覆蓋拇指的 4根手指對應的是大腦皮層。大腦皮層位于大腦頂部,它負責的是最高級的大腦功能,比如邏輯分析、形勢判斷、人際交往等抽象思維,我們稱它為“理智腦”。當它覆蓋住拇指的時候,就是理智腦在起主導作用。當它翻開時,就如同打開了大腦蓋子,這時原始腦就會發(fā)生作用。在情緒爆發(fā)的那一刻,就是“啪”的一下打開了大腦蓋子。這時,我們的動物本能開始顯現(xiàn),會做出一系列失去理智的行為。從大腦模型我們可以看出,選擇在對方還在生氣狀態(tài)下溝通對方的理智腦是不在線的,是很難溝通的。
另外,在我們的大腦中還有一個神經元叫作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能夠主動模仿它感知到的別人的大腦狀態(tài),當我們處在一種不冷靜狀態(tài)時,會激發(fā)對方的不冷靜狀態(tài),如果你的手掌大腦處于理性狀態(tài)了,對方也會慢慢進入理性狀態(tài),所以我們在溝通時先要把自己調整到冷靜狀態(tài)。
接下來我們看看在冷靜狀態(tài)下,他們的溝通可不可以達成呢?
設計意圖:通過模擬溝通,展現(xiàn)學生常用的溝通方式,讓學生意識到溝通的時機非常重要,彼此冷靜是溝通的最好時機。在此理解基礎上講解大腦的手掌模型和鏡像神經元,讓學生更加科學、深刻地認識到當一個人在情緒爆發(fā)時,理智腦是不在線的,而且一個人的情緒化會影響另一個人的情緒化,使得溝通難以達成。
溝通表演二
孩子:媽,我想和您聊一下。您以后說話可不可以溫柔點,能不能理解我一下,我上一天課多累啊。還有我特別不喜歡你拿別人跟我比較。
媽媽:溫柔點可以啊,你倒是自覺啊,你說,提醒你幾次了?理解你,誰理解我啊,你累我不累啊,我天天上班還得給你做飯,咱倆誰累???不比較你知道別人怎么學習的嗎?你如果做什么事都特別自覺,我愿意比較嗎?
孩子無語。
提問媽媽扮演者:剛才孩子這樣跟您溝通您內心有怎樣的感受呢?
媽媽扮演者回答:我覺得她根本不理解我,上來給我提要求,我肯定想要為自己辯解,根本不想聽他說什么。
同學們剛才的溝通沒有成功是因為什么呢?
學生回答:沒有理解他人的感受。
提問全體同學:從剛才的表演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溝通的秘密呢?
學生回答:溝通時要注意選擇時機,彼此冷靜的時候進行溝通,還有溝通時要態(tài)度溫和,還要體會別人的感受。
學生回答:老師,我覺得如果道歉的話會更好,我會跟我媽媽說:“媽,對不起,昨天是我不好,不該跟您頂嘴?!?/p>
教師回應:是的,當我們道歉的時候實際上是在重新建立和媽媽的聯(lián)結,會讓媽媽感覺好一點,就像這根粉筆一樣,當我們爭吵,發(fā)生矛盾的時候這個粉筆出現(xiàn)了斷裂,我們之間的關系受到了影響。如果我們什么都不說,就像我們很多同學那樣,順其自然第二天自然就和好了。是的,媽媽不會和我們計較,但是那個裂縫還在,不好的感覺只是被暫時隱藏了起來,而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卻可以修復那個裂縫的部分。
教師結合之前板書的媽媽和孩子的情緒和期待簡要講解冰山理論。
如果把我們的內在比作冰山的話,我們呈現(xiàn)出來的行為部分是冰山上很小的一角,我們內心的情緒和期待是在冰山之下的,大部分是不被看到的,剛才同學們分享的時候都希望能夠被媽媽理解,希望有更多自己的空間,怎樣讓這部分不被看到的被看到呢?對,就是用語言表達出來。當我們與人發(fā)生矛盾時,我們經常會忽略很重要的一件事——傾聽別人的內心感受。當你讓別人感受到你在傾聽ta時,ta感到被理解,才愿意慢慢走進你的內心世界。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表演,讓學生感受溝通除了注意選擇時機,溝通的態(tài)度也非常重要。而且溝通前先做情感連結也非常重要,做情感連結很重要的一點是體會他人的感受,為此引出后面的冰山理論。之后,借用學生最開始總結出來的情緒和期待完善冰山理論圖,并進行精講,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溝通首先是彼此理解的過程,冰山理論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溝通表演三
接下來我想邀請同學們,嘗試先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然后再表達我們的內心世界,用這種方式來進行新的溝通。
結合你們之前跟家長或他人溝通的經驗,小組進行溝通的模擬。
邀請學生上臺表演。
學生:媽媽,對不起,昨天我不該跟您頂嘴,我知道您也挺不容易的,上一天班也挺辛苦的,您看到我那么晚還在玩手機也挺著急的,我也想有自己的空間,也希望您多理解理解我。
媽,您別生氣了,我給您倒杯水,捏捏肩膀吧……
向全班同學提問:從剛才小組同學的表演中你們又總結出來溝通的哪些秘密呢?
學生回答:道歉,還有可以為家長做一些事情,比如倒水、泡腳等,還有得先理解家長。
教師給出溝通模板,請同學們總結出關鍵句式。
您進屋看到我玩手機時,我知道您比較著急,您覺得我都玩了很久了還一直在玩,您特別希望我在學習上可以更自覺。
聽到您用那種語氣說話的時候我覺得您又來說我了,感覺很委屈。希望您以后可以換一種溫和的語氣和我說話,那樣我更愿意聽。也希望您可以相信我可以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我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間。我也希望您可以看到我的好,不要拿我和別人比較,那樣我會覺得我什么都不如別人,就很挫敗。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再次模擬溝通,并在此基礎上給出溝通的范本,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溝通的關鍵句式,也就是溝通的秘密所在,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會比老師直接給出來印象更深。
到此為止,我們就一起尋找到了溝通的秘密。
教師板書總結親子溝通的秘密,繪制心形圖。
溝通的時機是彼此冷靜時,溝通時態(tài)度是溫和的,溝通時不僅要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希望,也要看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當然更重要的是用心用愛去溝通。
四、實戰(zhàn)演練
爸爸一進屋看到珊珊在拿著手機,以為珊珊不寫作業(yè)一直在玩手機,一氣之下把珊珊的作業(yè)和手機都摔在了地上。珊珊很委屈,想要跟爸爸溝通,讓爸爸改變一下這種對待自己的方式,但是不知道怎么溝通,她決定第二天給爸爸發(fā)一條信息,請你替珊珊給爸爸編輯一條信息。
有時候當面說會感覺不好意思或者覺得說不出口,書面溝通也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請同學們利用今天所學幫助珊珊編輯一條溝通信息。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學以致用,應用本節(jié)課學習到的溝通方法來幫助案主進行溝通,其實也是借用投射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自己。
五、總結提升
教師總結:我們與父母之間的爭吵、矛盾時有發(fā)生,但彼此的愛一直都在,吼叫、發(fā)火的溝通會讓我們一時痛快,但彼此的隔閡也會越來越深,而溫和用情的溝通會讓隔閡的冰山漸漸消融,讓彼此感受到更多的愛。愿每一位同學都能帶著自己的愛開啟一種新的溝通模式。
設計意圖:升華本節(jié)課的主題,讓整節(jié)課更有溫度,溝通中方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用心體會那份深藏的愛,那份愛可以讓學生愿意用學到的方法去溝通和表達。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作為區(qū)級視導課被評為高質量視導課。學生現(xiàn)場生成比較多,課堂氣氛活躍,課堂實效性強,做到了趣味性和知識性的有機結合,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本課是一節(jié)方法課,傳統(tǒng)課程很容易講成老師給公式、學生去練習的做題式心理課,而本堂課利用視頻、表演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表演中將學生經常會踏入的溝通誤區(qū)融入其中,一步步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正確的溝通方式,然后再進行實戰(zhàn)應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學習成果更容易在現(xiàn)實中應用。課程各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次清晰,思路順暢。
冰山理論對于初二的學生還是有一定難度,但是通過觀看視頻,尋找情緒和期待,通過給定劇本表演進一步理解他人冰山和自己冰山,通過創(chuàng)編劇本表演總結出溝通的秘密,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很好地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前面探討環(huán)節(jié)稍顯冗長,后面實戰(zhàn)應用環(huán)節(jié)有點單薄,前面環(huán)節(jié)可以適當精簡或者將實戰(zhàn)應用環(huán)節(jié)作為課后作業(yè),能很好解決時間分配的問題。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