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祝香
(廣東省河源市教育教學研究院 廣東河源 517000)
國家新課程改革專家委員會專家崔允漷教授表示,高中新課程計劃的最大變化應該是進一步明確培養(yǎng)每個學生學科中的一些核心素質。課程標準變了,教科書變了,考試也跟著變了??简灥牟皇墙鉀Q課本問題的能力,而是解決生活中各種實際問題能力。所以,老師如何教學,學生如何學習?這都必然會造成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變化。教師已不再只單純傳授教學知識,而是應該教學生如何學習新知識內容、培養(yǎng)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了切實解決當前教與學問題之間產(chǎn)生的矛盾,崔允漷教授首次提出了“學歷案”教育的全新概念。它是指“教師圍繞一個主題設計學習方案以促進學生獨立或社會建構的知識”。下面以高中生物學教學為例,探討如何設計“學歷案”,如何呈現(xiàn)“學歷案”設計的主題、目標、環(huán)節(jié)、評價4個要素。
2001年,國務院教育部所頒布執(zhí)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方案拉開了國家基礎教育新課程綜合改革的新帷幕。隨著素質教育課程改革進程的持續(xù)深入,課堂教學又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一方面,教師所用的課程教學方法單一,學生高低分被歸因于學生的學習方法不足所造成的知識嚴重缺乏;另一方面,為了更加體現(xiàn)每個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也將過去傳統(tǒng)形式的全班式教學改為了“提問課”和“活動課”形式。課堂的教學過程看似輕松又愉快,學生參與度也高,但在整個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沒有給出明確具體的內容主線,隨意提問,所提的問題缺乏深度的思考。教師往往汗流浹背,但由于涉及的課本知識深度很有限,因此學生的學習只限于知道層面。由于學生“真學習”的水平較低,很難有效將課堂教學內容真正轉化為自身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皩W歷案”是由教師設計的,但與傳統(tǒng)的“教案”不同,它不是為了教師的“教”,而是為了學生的“學”?!皩W歷案”計劃也是學生一項自我學習養(yǎng)成計劃,其主要訓練目的則是促進學生的學習。
“學歷案”注重圍繞學生自主學問題的過程,突出解決核心問題,通過設計一系列有效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實施自主合作研究性學習、實踐和操作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有效促進高效學習。生物學,尤其是應用生命科學,關注揭示各種自然生命現(xiàn)象特點和人類生命活動中的規(guī)律。如果在日常課堂或教學訓練實踐過程中,教師能夠做到在自己每堂課中都認真仔細地為學生設計“主題”課程,挖掘教材與課程,聯(lián)系社會生活的實踐,使每個學生了解“學”課程和運用“真學”教材,必將能夠推進學生的基本學習訓練和一些關鍵綜合能力品質的有效形成,全面提高當代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由于“學歷案”課程的教育核心理念即是讓學生接受“如何學會”,同時也必須讓所有學生能夠理解“在學習”理念和實踐“真學習”理念,因此教學主題內容必須脈絡清晰、貼近于現(xiàn)實生活、生動有趣。目前,大部分高中生物學單元練習的具體編寫也都只是單純基于教材章節(jié),主題很不明確。因此,在根據(jù)現(xiàn)行高中生物學科必修教材設計“學歷案”主題時,教師應能結合其他相關學習章節(jié),體現(xiàn)生物學整體課程學習的結構特點。
“學歷案”是由教師專為培養(yǎng)學生完整的學習而設計的。為了全面呈現(xiàn)給每個學生一套完整科學的教學學習體驗方案,教師都必須事先明確要教的內容、學生該學習的知識、學習方式以及能學習到的程度。教師只有這樣準確、具體清晰地系統(tǒng)設計出針對性方案,才能更加有效扎實地培養(yǎng)提高學生全面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的相關概念最初起源于美國的創(chuàng)始人佛瑞斯特的系統(tǒng)力學。我國葉瑞祥教授將其內涵概括總結為學習的能力。教師要更加關注個體學習動機、學習的能力類型和有效學習的方法,關注個人有效性、毅力、創(chuàng)造力和持續(xù)學習等潛力。為了設計一套準確而又具體實用的教學目標,教師還需要根據(jù)最新修訂的新課程標準教材和考試指導,分析教材和科學條件,再設計“學歷案”的目標。但教師要注意目標要可以被評價,需要至少2/3的學生在學習后能夠實現(xiàn)。精確的設計和具體的目標是“學歷案”的靈魂,它將指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評價。
設計和撰寫“學歷案”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學”和“學會”,因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和研究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學習目標、學習環(huán)節(jié)等,據(jù)此編寫“學歷案”,并分發(fā)給學生,使學生明確“如何學習”。然而,不同類型的課程,如新授課、講座和復習,應該詳細分析,設計不同的“環(huán)節(jié)”來幫助學生“學習”,而不是千篇一律。由于“學歷案”是圍繞特定的學習“主題”設計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核心問題、有效的學生活動和實用的學習方法時,要盡可能地考慮更多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愿意親身體驗。教師應該確定哪些資源是可供學生使用的,或者讓學生自己準備這些資源,并就學習方法提供實用的建議。在“課前學習”中,學生要明確準備方式以及準備后要達到效果。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應該利用學習知識來設置核心問題、有效活動和學習方法,強調“做”和“教”的學習;在“課后學習”中,要力求做到明確和引導好學生將來繼續(xù)學習,使學生鞏固新知識,有效檢驗出學生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程度。若教師的精心設計這“環(huán)節(jié)”學習內容方法,學生可以系統(tǒng)科學地按照掌握這個“目標”內容來系統(tǒng)地運用好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突破基礎理論重點和技術學習理論難點,最終可系統(tǒng)地應用所學專業(yè)基礎理論知識并有效解決一些專業(yè)實際問題,從而達到“會學”“學會”的目的。
在學習“學歷案”實踐中,教師不僅要先明確目標學習的主題理論和目標實踐,用實際行動來實現(xiàn)目標的“環(huán)節(jié)”,還要重新評估學生是否真正學習,即如何評價學生?!皩W歷案”中的學生評價模式不同于我國以往傳統(tǒng)的課堂評價教學,即先指導學習而后進行評價,評價是預先設定的。評價教育的實現(xiàn)形式目的和實施方式是多種多樣,包括了教師個人評價、學生自我發(fā)展評價、相互評價及集體評價。通過做這些綜合評估,學生將可以清楚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獨有的個性優(yōu)勢,明確規(guī)劃自己以后的事業(yè)發(fā)展方向,增強積極學習和積極發(fā)展的信心。
(1)學習目標的概念和分類。在教師和學生的學習目標形成之后,按照涵蓋范圍的大小可分為學習階段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班級目標。各級別的學習目標的制定與課程標準達到一致,學生的學習最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得以實施。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課堂層面的學習過程,根據(jù)學習來進行教學。但是學生認知的特點、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通常會經(jīng)歷一系列持續(xù)的學習過程。因此,能夠體現(xiàn)課程觀的單元目標非常重要,甚至學習階段的目標也往往更重要。
(2)學習目標的組成要素及描述。學習目標的構成要素包括“行為主體”“行為表現(xiàn)”“行為條件”“程度”4個要素,對應著學生的具體學習行為:在反映4個要素的基礎上,學習目標的描述采用三維描述的形式:學生通過什么樣的過程,理解和運用什么樣的知識和技能來形成?
(3)學習目標的制定過程。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習條件,將學習內容分解為不同層次的核心內容,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學習方法和策略,同時通過具體的課程及時檢測和反饋學習狀態(tài)。
“減數(shù)分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2中“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第一部分,包括減數(shù)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過程的形成。首先,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本節(jié)的關鍵詞,拓展本節(jié)的核心概念。學習的主體目標是學生,學生可以通過什么方式學習。教師在課前預設好學習方式,對學習目標進行觀察、測量和評價。因此,本課的學習目標為:①繪制有絲分裂重要時期的圖像,觀察減數(shù)分裂的圖像和視頻,分組作業(yè)討論、分析和繪制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講述每個時期的特點,形成知識遷移觀察分析能力。②觀察雄性和雌性配子形成的圖像和視頻,說出它們的異同。③觀察模型中染色體數(shù)目和減數(shù)分裂,嘗試用相關知識來解釋遺傳和變異的常見現(xiàn)象,并闡明減數(shù)分裂是生殖細胞形成的方式,了解減數(shù)分裂與遺傳變異的關系。學習目標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可以通過什么方式學習,如何去學習是老師在課前預先定好的。學習目標不僅是學生的目標,也是教師教學的目標。因此,一旦學習目標明確,就會實現(xiàn)教師教學的雙重作用,學生的學習思路和目標自然很清晰。
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歷案的教學效率,教師要注意以下事項:(1)充分發(fā)揮課程標準的指導作用,確立實踐性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上。因此,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程標準的引導作用。(2)營造生態(tài)課堂教學環(huán)境。心理學家明確區(qū)分課堂教學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課堂情境學習強調概念和原則的學習,而日常生活情境學習需要學習者解決特定情境中的問題。”學生在學習一門學科后,要能將知識內化為能力,從而解決實際情況中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資源建議的準備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造和修復,營造生態(tài)的教學環(huán)境,激活知識。(3)采用多樣化的師生互動方式。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盡可能選擇多種互動模式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調整學習進程或改變教學方法,或在一定教學階段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以指出后續(xù)教學改進的方向。在學習的認知領域,針對不同的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方式,也應有不同的測試方法。例如,“制作生態(tài)瓶”時,在測試中得分高的學生可能無法真正制作出生瓶;那些在生活中會制作環(huán)保瓶的學生可能不會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因此,在學歷案的設計中,教師要注意多形式的測試方法的設計,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設計不同形式的測試方法,考慮學生的不同水平,設置所有學生需要完成的問題,并為有能力滿足學習需求的學生設置問題。
總之,在設計高中生物學“學歷案”時,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分析教材和學習情況,設計和編寫使學生達到“在學習”和“真正學習”的“學歷案”的目的?!皩W歷案”不應走形式主義的道路,而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最終目標,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和體驗“真學”,幫助學生形成必要的品格和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