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探求者”到“美食家”
        ——兼談陸文夫與《蘇州雜志》

        2022-03-07 18:20:14朱紅梅
        當代作家評論 2022年5期
        關鍵詞:陸文夫美食家辦刊

        朱紅梅

        作為當代文壇“回歸”的一代,陸文夫的創(chuàng)作生涯幾經(jīng)沉浮。20世紀50年代,因為《榮譽》《小巷深處》的發(fā)表,青年陸文夫驚艷文壇,成為江蘇省文聯(lián)專業(yè)創(chuàng)作組成員;1957年,“探求者”事件發(fā)生,他被遣送回蘇州機床廠當學徒;60年代初,經(jīng)濟調整,文藝復蘇,他又返回南京當上了專業(yè)作家,《葛師傅》等作品的發(fā)表讓他獲得了茅盾的關注,后者專門撰寫評論《讀陸文夫的作品》并發(fā)表于《文藝報》;1964年,陸文夫因專寫“中間人物”,“堅持‘探求者’的老觀點”再次被批,并于1969年被下放到蘇北的黃海之濱,直至“文革”結束才回到蘇州;粉碎“四人幫”后的8年間,他的創(chuàng)作進入井噴期,發(fā)表了約40萬字的中短篇小說,4次獲得全國優(yōu)秀小說獎,貢獻了《美食家》這樣的新時期文學經(jīng)典之作。陸文夫曾總結道:“從二十五歲起開始寫小說,用了二十五歲的時間跌倒爬起,三起兩落,最后才落定了作家這個并不美好的職業(yè)?!雹訇懳姆?《深巷里的琵琶聲:陸文夫散文百篇》,第252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三起兩落之間,風云變幻,物是人非,也有些東西歷經(jīng)磨難始終如一,例如他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執(zhí)著,對于辦刊的熱衷??v觀其跌宕起伏的創(chuàng)作和編輯生涯,有著無法忽略的互文關系。

        陸文夫一生辦過兩本刊物,一本是文學刊物《探求者》,一本是文化刊物《蘇州雜志》。確切地說,籌辦于20世紀50年代的《探求者》并未正式創(chuàng)刊,充其量只是成立了一個“探求者”文學月刊社,成員包括高曉聲、葉至誠、方之、陳椿年、梅汝愷、曾華等一批當時的江蘇青年作家。眾人推舉陸文夫起草組織“章程”,高曉聲起草“啟事”。后來,《“探求者”文學月刊社的章程和啟事》亦作為“反右”斗爭批判對象在1957年第10期《雨花》全文刊發(fā)。

        “章程”開頭第一條:本月刊系同人合辦之文學刊物,用以宣揚我們的政治見解和藝術主張。②《“探求者”文學月刊社的章程和啟事》,《雨花》1957年第10期。明確了《探求者》系同人刊物,以示與機關刊物的區(qū)別。第六條第九點又說,本刊系一花獨放,一家獨鳴之刊物,不合本刊宗旨之作品概不發(fā)表。③《“探求者”文學月刊社的章程和啟事》,《雨花》1957年第10期。這條旗幟鮮明地反對機關刊物的“面面照顧”和“拼盤雜湊”,認為這樣的刊物缺乏獨特的見解和藝術傾向,無法樹立起自己的風格來。他們還在“啟事”里強調:“這種拼盤雜湊的雜志內容雖然美其名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卻反映了編輯部戰(zhàn)斗力量的薄弱,以及藝術思想的混亂。這是用行政方式來辦雜志的必然結果。”①《“探求者”文學月刊社的章程和啟事》,《雨花》1957年第10期。又說:“我們這樣來辦雜志,我們是同人刊物,有自己的主張,自己的藝術傾向;我們把編輯和作者混同一起,稿件的主要來源就依靠同人,我們將在雜志上鮮明地表現(xiàn)出我們自己的藝術風貌。我們也竭誠地尋求同道,但決不面面照顧。對于來稿,合則來,不合則去。我們期望以自己的藝術傾向公之于世,吸引同志,逐步形成文學的流派?!雹凇丁疤角笳摺蔽膶W月刊社的章程和啟事》,《雨花》1957年第10期。

        《探求者》出現(xiàn)的原因,一方面,出于對江蘇的文學期刊《雨花》的某種不滿以及對當時辦刊風氣的自覺糾正,一群文學界的理想主義者集結到了一起,主張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創(chuàng)辦一份有特色的新刊物。另一方面,現(xiàn)代文學期刊林立,同人刊物鱗次櫛比的情形仍歷歷在目;蘇州的周瘦鵑、范煙橋、程小青等通俗文學耆宿,編創(chuàng)了各種各樣的文人期刊,在市民階層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前人的成功經(jīng)驗堅定了“探求者”們以刊物創(chuàng)流派的目標與決心。

        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啟事”聲明:“我們認為現(xiàn)實主義在目前仍舊是比較好的創(chuàng)作方法”,但是“我們不承認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是最好的創(chuàng)作方法,更不認為它是唯一的方法”?!皢⑹隆钡挠^點和“章程”的表述彼此呼應:“(刊物要)大膽干預生活,對當前的文藝現(xiàn)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崇拜權威,也不故意反對權威,不趕浪頭,不作漫罵式的批評,從封面到編排應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雹邸丁疤角笳摺蔽膶W月刊社的章程和啟事》,《雨花》1957年第10期。在后來的“反右”批判中,“打破教條束縛”“大膽干預生活”“嚴肅探討人生”“促進社會主義”都成為“探求者”的罪名而遭到逐一批駁。④周根紅:《“探求者”文學社團的醞釀、批判與平反過程》,《鐘山風雨》2011年第6期?!疤角笳摺笔录铌懳姆虻葰v經(jīng)坎坷,損失了十數(shù)年的寫作光陰。晚年的陸文夫回憶:我年輕的時候是個浪漫主義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只是經(jīng)過了“反右”和“文藝整風”之后,才變成了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而把浪漫附托于想象中。⑤陸文夫:《致陳村的郵件》,《蘇州雜志》2008年第4期。

        那么能否據(jù)此推斷,他年輕時“探求”未果緣于不切實際的浪漫,花甲之年經(jīng)營《蘇州雜志》就是走在現(xiàn)實主義的道路上呢?似乎也不盡然?!短K州雜志》創(chuàng)辦于1988年。陸文夫撰寫的“發(fā)刊辭”短短千字文,卻是個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結合體。浪漫主義體現(xiàn)在刊物定位上:辦刊人要把《蘇州雜志》辦成一本文化雜志。人文薈萃的蘇州古城給了陸文夫這樣的自信,“蘇州的優(yōu)勢不在于單項冠軍,而在于團體總分。文化古城的特點就是文化的各種門類齊全,都有傳統(tǒng),都有積累,都有發(fā)展……目前的各種期刊都統(tǒng)稱雜志,但真正的雜志卻并不多見,蘇州可以雜,因為它有那么多的內容可志”。⑥陸文夫:《發(fā)刊辭》,《蘇州雜志》1988年創(chuàng)刊號?!短K州雜志》講究格調,追求高雅,所以在追求理想的同時,陸文夫也以“誰愛風流高格調”自況,對這本雜志的命運做了現(xiàn)實而清醒的預判:“《蘇州雜志》的誕生,可以說是生不逢辰,因為目前的期刊已多得目不暇接,何況它的封面上沒有‘赤膊女人’,標題又不‘嚇人大怪’,不可能暢銷,一定要賠本,既無公費可吃,只能靠向企業(yè)家和各界人士‘化緣’,隨緣樂助,功德無量?!雹哧懳姆?《發(fā)刊辭》,《蘇州雜志》1988年創(chuàng)刊號。在他看來,辦刊是一件值得文化人為之獻身的“傻事情”,并以“武訓行乞修學”來勉勵雜志社同人。

        浪漫也好,現(xiàn)實也罷,可以視作陸文夫歷盡滄桑之后的一種應對策略。如果說“探求者”的受挫源于逆時而動,而新時期辦刊則是一種順勢而為。以同為“探求者”的方之創(chuàng)辦《青春》為例:“方之興致勃勃地向我宣傳刊物的方針,說是要辦一所文學的中小學,一座苗圃,讓文學青年在這里成長,長大了可以升大學,可以從苗圃里移栽到高山上去。我覺得這個想法很好,當年,老一輩的作家和編輯也曾經(jīng)辦過青年刊物培養(yǎng)過我們,可我也知道辦一個刊物很不容易,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人馬、經(jīng)費、紙張、印刷、組織稿件,困難一大堆。”⑧陸文夫:《深巷里的琵琶聲:陸文夫散文百篇》,第96-97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這是1978年的秋天,陸文夫坦言那時尚處于“自顧不暇”的狀態(tài),方之卻已經(jīng)在和斯群發(fā)起籌備工作,并將人生最后的一點精力花在了《青春》的籌備上。“方之對他的身體狀況也并非是毫無預感,他曾對我說過,最多只想活五年,把一個刊物辦起來。把幾篇想寫的小說寫出來,然后再見馬克思去?!雹訇懳姆?《深巷里的琵琶聲:陸文夫散文百篇》,第97、294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陸文夫惋惜方之最終沒能把想寫的寫出來即匆匆謝世。但是對于方之這種“把自己的生命為別人做了路基”的精神,他是感佩和敬仰的。而前者的“路基”精神,與他自己辦刊的“獻身”精神,幾乎如出一轍。

        1988年的陸文夫,已經(jīng)寫出了自己最為重要的作品《美食家》。作為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主持一個地方文化刊物《蘇州雜志》,可謂大材小用。何況,他還有著專注于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規(guī)劃。葉兆言在《蘇州雜志》第200期紀念文章中提及:“就在我們家,陸文夫先生對我父親說,他準備弄一本刊物,名字就叫‘蘇州雜志’。給人的感覺,好像也就是很灑脫地隨口一說。父親并未當真,私下里對我嘀咕,你老陸叔叔向來不怕事,弄什么雜志呀,吃力不討好?!雹谌~兆言:《珍惜》,《蘇州雜志》2022年第1期。好友葉至誠的話有著豐富的潛臺詞。一方面,他既是“探求者”同人,又主持著《雨花》編輯工作,對于辦刊的條條框框心知肚明;另一方面,其時純文學遇冷,辦刊無疑要面對人才、經(jīng)費、組稿、印制等各方面的困難和壓力。對于當時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陸文夫來說,確實“吃力不討好”。

        那么,陸文夫又為什么要迎難而上辦雜志呢?時任蘇州市委副書記的周治華在回憶文章里說:“蘇州人才濟濟,辦刊之人有的是……經(jīng)過多方征求意見,我們的第一人選是陸文夫,爭取他出山,是為上策……于是,我登門求賢,找上老陸了。他認為刊物一定要辦,由他來辦,要考慮考慮以后再說。過了一段時間,我又登門找了老陸。他表示,一定要他辦,就一定要辦好。他坦率地說,由他當主編,要答應他兩件事:一是編輯部人員,由他提名;二是編輯內容,由他定。說句實話,當時辦個文學刊物,最大的擔心,就是不能‘出格’。老陸已久經(jīng)磨練,是個成熟的文化人,大可放心。我當時表示同意,也向他提出兩條:辦刊地址自己選;經(jīng)費原則上自籌?!雹壑苤稳A:《懷念陸文夫》,《蘇州雜志》2008年第4期。

        可見,陸文夫對于刊物的態(tài)度還是明確的:一要辦;二要辦好。對于辦刊,陸文夫絕不是憑著一股“傻”勁就赤膊上陣,對于“怎么辦”,他是有著通盤考慮的。第一是確立《蘇州雜志》地方文化刊物的定位,規(guī)定“所言之事所述之人,都必須是和蘇州,和蘇州的文化、風貌有涉,無關者留與他人評說”。④陸文夫:《十年樹木》,《蘇州雜志》1998年第6期。他承認這對于刊物是一種局限,但是,“刊物的局限性也就是它的個性,也就是它的特色,沒有特色的刊物在當今期刊林立之中是很難站得住腳的;我們堅決不開百貨公司,只開一爿蘇州文化的專賣店”。⑤陸文夫:《十年樹木》,《蘇州雜志》1998年第6期。這樣的辦刊理念與其創(chuàng)作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并將保持特異性作為首要追求,“一個創(chuàng)作文學而不是創(chuàng)作流派的人,并不希望大家都流到一起去,甚至于還害怕別人和自己流到一起來”。⑥陸文夫:《深巷里的琵琶聲:陸文夫散文百篇》,第97、294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之所以不將《蘇州雜志》辦成純文學刊物,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許多四大塊(小說、詩歌、理論、散文)的文學刊物已搖搖欲墜了,何必再添一個替死鬼!”⑦陸文夫:《發(fā)刊辭》,《蘇州雜志》1988年創(chuàng)刊號。第二是要求地方文化刊物也要辦出高格調?!短K州雜志》不登廣告,不刊“嚇人大怪的文章和赤膊女人”,辦的是民俗、風俗雜志,寫的是世俗、世情故事,而世俗、民俗與風俗之俗,并非庸俗和媚俗。不迎合市場而降低刊物品位,不允許廣告經(jīng)營來插手編輯業(yè)務,就是俗中見雅,特立獨行。第三是持之以恒。陸文夫主持《蘇州雜志》17年,出刊整100期?!啊短K州雜志》創(chuàng)刊時,市委、市文聯(lián)的領導者集思廣益,為雜志定下了‘當代意識,地方特色,文化風貌’的十二字方針。我們把這十二個字印在每期的刊頭,認認真真地加以執(zhí)行?!雹訇懳姆?《十年樹木》,《蘇州雜志》1998年第6期。這里體現(xiàn)了陸文夫作為一個“成熟的文化人”的自覺,相對于高屋建瓴的辦刊方針,他關于“開一爿蘇州文化的專賣店”的提法其實更具體、鮮明、深入人心。他在創(chuàng)刊10年絮語中總結,《蘇州雜志》能取得一點成績,應該歸結于兩點:一是辦刊的方針明確;二是明確了以后就不要東張西望,要堅決地、富有韌性地認真執(zhí)行。②陸文夫:《十年樹木》,《蘇州雜志》1998年第6期。

        從《探求者》“啟事”到《蘇州雜志》發(fā)刊詞,可以讀出兩個時期面目迥異的陸文夫。這樣的變化無法用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簡單概括,只能從時事變遷中梳理線索,尋找其合理性及必然性?!讹L雨中的一枝花》寫于1987年,首先,主編《蘇州雜志》的陸文夫不再堅持“開專車”“創(chuàng)流派”了,認可刊物就是公共交通工具,“把一些人的靈魂送到一批人的靈魂里面去”;③陸文夫:《深巷里的琵琶聲:陸文夫散文百篇》,第101、102、341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另外,肯定當時《雨花》《青春常在》,作為“一條客流量不太大的基層路線”的方向,理由是“人人都想干大事,那小事兒由誰去干呢?小事兒干多了,再由辦大事兒的人把它匯集在一起”。④陸文夫:《深巷里的琵琶聲:陸文夫散文百篇》,第101、102、341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晚年的陸文夫是務實派,對于文學和文化藝術上的純粹性,他一以貫之地追求,而在其他方面,他有著處理現(xiàn)實問題的精明和妥協(xié)。

        1995年,長篇小說《人之窩》發(fā)表后,陸文夫停止了小說創(chuàng)作,“年逾七旬,疾病纏身,精力不濟,老驥伏櫪,主要是休息,能寫則寫點,不能寫就做一點寫作之外、力所能及的事情”。⑤陸文夫:《深巷里的琵琶聲:陸文夫散文百篇》,第101、102、341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這“力所能及”的事,就是辦《蘇州雜志》,并且辦成了一份集腋成裘的事業(yè)。從1988年至2005年的17年間,陸文夫在《蘇州雜志》上發(fā)表了6篇文章。包括《發(fā)刊辭》(1988)、《謝吳中父老》(1994)、《五十而立》(1997)、《十年樹木》(1998)、《關于更正》(1999)、《一滴何曾到九泉——悼念凡一同志》(2000),除了最后一篇悼念文章,其余都是出于辦刊所需的“吆喝”文章:《發(fā)刊辭》用于創(chuàng)刊號,《謝吳中父老》寫于辦刊5周年,《五十而立》是期刊50期的應景之作,《十年樹木》為了紀念創(chuàng)刊10周年,《關于更正》主要是針對編校、印制質量所作的專門說明。2005年第3期是期刊整100期,當時陸文夫已經(jīng)臥病在床,無力再撰寫相關文字。從這一系列文章可以看出,《蘇州雜志》是陸文夫晚年主要精力所系。從《探求者》到《蘇州雜志》,如果說50年代辦刊面對的是巨大的政治風險和意識形態(tài)壓力;新時期以來,期刊需要承受的則是迫近的經(jīng)濟壓力和市場考驗,以及隨之而來的稿源不濟、人才流失、刊物后繼乏力等問題。期刊的興衰也從某種角度預示了“回歸”一代的創(chuàng)作命運和前景,他們在不同時期承擔了不一樣的時代壓力。

        從作品的創(chuàng)作數(shù)量和影響力來綜合考量,《美食家》發(fā)表的1983年可以視作陸文夫文學創(chuàng)作的巔峰期。同年發(fā)表的《圍墻》獲1983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美食家》獲1983—1984年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曾有論者認為:“1984年,陸文夫剛獲得新的身份和標識——被稱為‘陸蘇州’的‘小巷文學’代表作家,此后的寫作便難以為繼……實際上,自從陸文夫發(fā)表《井》(《中國作家》1985年第3期)以后,‘小巷人物志’系列名存實亡?!雹迍⑿铝?《“巧干”的作家——論八十年代文學場中的陸文夫》,《揚子江評論》2018年第3期。論者將陸文夫創(chuàng)作衰退的主因歸結為“小巷人物志”后期作品的模式化效應?!半y以為繼”和“名存實亡”的論斷是否確切,還有待商榷,但是1984年以后,陸文夫中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勢頭出現(xiàn)明顯減緩的跡象也是事實:1985—1994年,他共發(fā)表4個中篇小說、3個短篇小說,以及少量散文、創(chuàng)作談。部分原因可能在于1988年以后,他將主要創(chuàng)作精力放在了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創(chuàng)辦《蘇州雜志》也占去了他一部分精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主觀反思作用下創(chuàng)作理念的變化。

        “糖醋現(xiàn)實主義”作為陸文夫小說創(chuàng)作的標識,“在反思歷史、直面現(xiàn)實時處理好了緊張與妥協(xié)的關系”,①王堯:《重讀陸文夫兼論80年代文學相關問題》,《南方文壇》2017年第4期。使得他80年代的創(chuàng)作不處于任何潮流之中,顯得從容篤定。但這一代“歸來者”對于現(xiàn)實的關切,對于文以致用的追求與實踐,是一以貫之的。在《有用與有趣》一文中,陸文夫承認當年在與“蘇州三老”的交往中得到不少教益,但創(chuàng)作思想?yún)s各異:

        有一次,我和周瘦鵑先生閑聊,偶爾問起,“你創(chuàng)作時首先注意的是什么?”

        周先生毫不猶豫地回答,“有趣。”

        “你呢?”周先生反過來問我。

        我也毫不猶豫地回答:“有用?!雹陉懳姆?《深巷里的琵琶聲:陸文夫散文百篇》,第293、341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

        兩代“美食家”,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文學旨趣和審美取向。熟讀《美食家》的人都知道,這部小說的成功離不開作者一段時期內與周瘦鵑等“鴛鴦蝴蝶派”文人相處的耳濡目染,但是陸文夫《美食家》的主旨,卻與“鴛鴦蝴蝶派”的意趣有著天淵之別,他心中始終背負著歷史的責任和現(xiàn)實義務,探索著文以致用之道。在新時期的第二次文學跋涉中,“一種強大的力量推動著我進行了十多年的沖刺,我把自己所經(jīng)歷的各種人與事,一一加以審視,對受難者寄予同情,對卑劣者進行諷刺”。陸文夫也是在對自身批判現(xiàn)實的反思中,慢慢停下了筆,“我總覺得,一個作家是屬于一個時代的,他不能包寫一切”。③陸文夫:《深巷里的琵琶聲:陸文夫散文百篇》,第293、341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作為一個少產(chǎn)多思且堅定的現(xiàn)實主義寫作者,陸文夫認識到了自身的有限。他自我解構了文學的“特別法庭”,越過了自己一貫堅持的“文學有用論”。

        陸文夫在一次訪問中說:“我們這一代人太過憂國憂民,一看到現(xiàn)實社會有什么問題,就在作品中反映,《圍墻》、《井》等都屬這類作品。其實我對蘇州各式各樣的民間行業(yè)很熟悉,也很有興趣,像唱昆曲的藝人、幫人家辦酒席的‘挑高蔞’、做喪事的‘橋頭’,都是很特殊的。我也想向民俗這方面發(fā)展,寫出真正的文學,再不出去做訪問、找資料,這些人都要死光了,蘇州就有年紀大、繡得一手好刺繡的婦女,被召到皇宮去織緙絲,故事豐富極了……”④施叔青:《陸文夫的心中園林》,《人民文學》1988年第3期。陸文夫說這段話時不過60歲,和汪曾祺復出時年紀相當。

        這段話充分表明陸文夫對于有別于“糖醋現(xiàn)實主義”的另一種文學的向往。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小說家陸文夫,會將《蘇州雜志》辦成一份反映民俗民風、鄉(xiāng)土鄉(xiāng)情的文化期刊。首先,一份好雜志當然需要獨樹一幟,人無我有;同時,這種出人意料之舉,亦喻示了陸文夫在文學創(chuàng)作理念上的思考和新變。在晚年致友人信中,他又強調:“總覺得一個作家是屬于一個時代的,要想跨越一個時代很難?!雹蓐懳姆?《致陳村的郵件》,《蘇州雜志》2008年第4期。盡管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的局限,但他仍然嘗試著要從自己建造的“法庭”出走,走到更為廣闊的“民間”去,與小人物打成一片,而不再是置身事外的“審判官”。

        從“探求者”到“美食家”,陸文夫始終在不單純的文學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中,探索受限的創(chuàng)作方法,以達到自己文以致用的理想。晚年創(chuàng)辦《蘇州雜志》,有著從伴隨創(chuàng)作始終的“文學有用論”驅策之下“出走”的打算,但因為精力等問題,終于無法再發(fā)起自己寫作上“新一輪的沖刺”。陸文夫的文學之路,是一條現(xiàn)實主義的道路,也是一條與現(xiàn)實不斷沖突和妥協(xié)的路。從“探求者”否定“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這唯一模式開始,到探索“糖醋現(xiàn)實主義”成為聞名遐邇的“美食家”,再到對于文學以外的民俗文化的一些思考和延伸,都表明了他幾經(jīng)沉浮,仍能在局限中打開局面的探索品質。

        猜你喜歡
        陸文夫美食家辦刊
        A taste of Jiangnan
        《糧油食品科技》辦刊理念視覺表達
        美食家忽必烈
        學生天地(2020年32期)2020-06-09 02:57:56
        茅盾與陸文夫
        蘇州雜志(2020年2期)2020-05-19 04:18:20
        看不見的美食家
        論蒙古語內部期刊辦刊難題及解決方法
        一種緣分
        蘇州雜志(2017年4期)2017-09-03 09:23:18
        陸文夫與《蘇州雜志》
        ——由《蘇州雜志》解讀陸文夫的三重身份
        大美食家
        堅持開門辦刊,講好行業(yè)故事
        国产精品涩涩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九九|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国产性感主播一区二区| 日本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欧美第五页|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啪啪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 又白又嫩毛又多15p|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黄片视频免费| 在厨房被c到高潮a毛片奶水|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高清| av网站免费观看入口| а天堂8中文最新版在线官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 |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丝袜美腿亚洲综合第一页| 国产亚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国产亚洲成年网址在线观看| 综合亚洲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女女同性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麻豆av一区二区天堂| 最新日本人妻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在线|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超碰| 久久婷婷国产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精品suv| 一道久在线无码加勒比| 日本av在线精品视频|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真实偷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