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芳,牛曉紅,平衛(wèi)偉,韓澤紅,王琳潔
(1.山西省長治醫(yī)學院附屬和濟醫(yī)院,山西 長治 046000;2.山西省長治醫(yī)學院,山西 長治 046000)
2019年12月以來發(fā)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是我國乃至全世界必須共同面對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也對公眾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了嚴重影響[1]。研究表明,疫情防控期間不同地區(qū)民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狀況[2-3]。個體的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狀況相互影響,且與生活的各個方面密不可分,可以調控人們的思維、感情和行為,但鮮有研究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壓力下普通居民的生活質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本研究擬從新冠肺炎疫情壓力下居民的生活質量調查為切入點,了解長治地區(qū)居民的生活質量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疫情防控期間居民的健康管理提供實證依據(jù)。
2020年3月1—29日,采取多階段整群抽樣方法,以在潞洲區(qū)范圍內居住6個月以上且年齡在13歲以上居民為調查對象,根據(jù)合作意愿和前期工作基礎,第1階段從潞州區(qū)12個街道中選取4個調查點為樣本地區(qū),第2階段從各個街道中選取1個社區(qū)作為調查社區(qū),對4個社區(qū)的1 186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最終獲得問卷1 160份,剔除邏輯有誤問卷21份,獲得有效問卷1 139份,問卷合格率為98.19%。其中男460名,女679名,年齡13~78歲,平均(38.29±12.53)歲。
2.1 問卷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橫斷面調查法。以選取的4個社區(qū)的衛(wèi)生服務人員為調查者,課題組成員負責培訓,并進行統(tǒng)一指導、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參與調查。調查前明確問卷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采用統(tǒng)一性指導語說明填寫要求。調查者在各街道所管轄社區(qū)內與社區(qū)管理者對接,說明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取得社區(qū)人員的支持。各社區(qū)指導居民通過掃描問卷二維碼進行填寫。
2.2 調查工具 共包括兩個部分。①一般資料調查表。居民一般情況調查表由課題組成員自行設計,主要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職業(yè)、文化程度、合并慢性病、收入水平、居住情況等資料。②歐洲五維健康量表(EQ-5D-5L量表)。該量表包括健康描述系統(tǒng)(DS)和直觀式健康量表(VAS)。其中DS包含5個維度:行動能力、自己照顧自己、日?;顒幽芰?、疼痛/不舒服和抑郁/焦慮,每個維度又包括5個水平,分別為沒有任何困難、有一點困難、有中度困難、有嚴重困難和有極其嚴重困難[4-7],效用值計算采用伍紅艷[8]基于我國人群偏好構建的效用值積分體系。VAS是一個長20 cm的垂直刻度尺,頂端數(shù)值是100,代表“心目中最理想的健康狀態(tài)”,底端為0,代表“心目中最差的健康狀態(tài)”。各維度得分之和為量表總分的原始分數(shù)(粗分),然后采用極差標準化法,將原始分數(shù)變換為0~100內取值的標準分。
2.3 問卷填寫原則 采用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專業(yè)軟件Epidata 3.1建庫并編制問卷。設計問卷時,條目均設置為“必答題”,以確保問卷填寫的完整性;將問卷填寫方式設定為每臺設備只能回答1次,以避免重復作答。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表示,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生活質量狀況 調查結果顯示,1 139名居民中焦慮/抑郁者占16.2%,疼痛/不舒服者占15.5%,影響日?;顒诱哒?0.1%,影響自我照顧者占5.0%,影響四處走動者占4.4%。見表1。
表1 1139名居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壓力下的生活質量狀況
3.2 生活質量的單因素分析 以性別、年齡、婚姻、職業(yè)狀態(tài)、文化程度等內容為自變量,DS指數(shù)評分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職業(yè)狀態(tài)、居住情況、人均月收入和合并慢性病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DS指數(shù)評分為(0.94±0.10)分,VAS評分為(85.52±19.37)分。隨著年齡的增加,DS指數(shù)、VAS評分降低(P<0.05),離異或喪偶者VAS評分最低(P<0.05),退休人員、獨居者DS指數(shù)評分低于其他人員(P<0.05),收入越高DS指數(shù)評分越高(P<0.05),而合并慢病種類越多,DS指數(shù)評分越低(P<0.05)。見表2。
表2 1 139名居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壓力下生活質量評分的單因素分析
3.3 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年齡、職業(yè)狀態(tài)、居住情況、人均月收入和合并慢性病為自變量,以DS指數(shù)評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分析各因素對生活質量的預測性,引入水準為0.05,剔除水準為0.10。具體變量的賦值情況見表3。結果顯示,居住情況、人均月收入和合并慢性病是居民新冠肺炎疫情壓力下生活質量的主要影響因子。見表4。
表3 居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壓力下生活質量得分單因素分析的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4 影響居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壓力下生活質量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一種突發(fā)的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應急事件,社區(qū)居民在面對時,生活質量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如研究顯示,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發(fā)生時,居民抑郁水平顯著上升[9-10]。因此,探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居民的生活質量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常用的EQ-5D-5L量表評估長治地區(qū)居民在疫情期間的生活質量,以分析在常態(tài)疫情防控下新冠肺炎疫情對居民的生活質量的影響,以期對相關健康管理提供依據(jù)。
調查結果顯示,1 139名居民中焦慮/抑郁者占16.2%,疼痛/不舒服者占15.5%,影響日?;顒诱哒?0.1%,影響自我照顧者占5.0%,影響四處走動者占4.4%。隨著年齡的增加,DS指數(shù)、VAS評分降低(P<0.05),離異或喪偶者VAS評分最低(P<0.05),退休人員、獨居者DS指數(shù)評分低于其他人員(P<0.05),收入越高DS指數(shù)評分越高(P<0.05),而合并慢病種類越多,DS指數(shù)評分越低(P<0.05)。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職業(yè)狀態(tài)、居住情況、人均月收入和合并慢性病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多因素結果顯示,影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居民生活質量的因素主要為居住情況、人均月收入、合并慢性病。①居住情況:獨居居民生活質量低于與其他、與家人同住者。獨居居民對親情的牽掛或社會交往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則容易情緒低落,產生被漠視感,從而出現(xiàn)抑郁癥狀[11]。②人均月收入:本研究中高收入水平者的DS指數(shù)評分高于低收入者,有更高的生活質量。近年來,健康投資已成為健康管理的一個研究熱點,健康投資不僅能減輕潛在疾病的經(jīng)濟負擔,改善人群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夠提升應對突發(fā)疾病的能力。研究顯示,高收入人群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明顯高于低收入人群[12-13]。③合并慢性病:本研究結果顯示,合并2種或3種及以上慢性病的居民生活質量均低于無慢性病者。慢性病可導致機體功能衰退,出現(xiàn)行動不便、活動受限、肢體疼痛等病理狀態(tài),影響居民正常的日常生活。新冠肺炎患者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顯示,調查的99名患者中有50名(51%)合并慢性病[14]。夏方妹等[15]研究亦顯示,45%的新冠肺炎患者(60名)合并基礎疾病,以高血壓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多見。慢性病會給居民帶來一定的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應激反應,最終導致其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在新冠肺炎這一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下,對普通居民進行心理援助及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的同時,還應針對性做好以下人群的綜合干預措施。①獨居人群:給予社會各界的關心和關愛,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采取相應措施,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減少其抑郁和獨孤的發(fā)生,提高社會支持水平,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②低收入人群:當前新形勢下對社會救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救助數(shù)量和質量要精準,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對低收入者的救助體系更要從量變到質變,對低收入者精準幫扶至關重要。③合并慢性病的人群:實行家庭醫(yī)生簽約服務,加大對慢性病管理力度。研究顯示,實行家庭醫(yī)生簽約服務,強化慢性病健康管理,可預防和控制慢性病,最大限度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為家庭和社會減輕負擔[16-18],同時也為低收入人群脫貧提供醫(yī)療幫助。
本研究的調查人群具有一定代表性,但研究結果具有地區(qū)局限性,同時生活質量評價的抑郁評判工具為普通量表,不是新冠肺炎專用的抑郁確診的金標準,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另外,本研究未做進一步研究,后期仍需重點關注,并對獨居、低收入、合并慢性病的居民進行干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