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品編碼中心 董曉文 王 毅 鄧惠朋
2005年12月26日,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以下簡稱編碼中心)完成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二維條碼新碼制開發(fā)與關鍵技術標準研究》,至此,誕生了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新型二維碼——漢信碼,填補了我國二維碼碼制自主知識產(chǎn)權技術的空白。憑借完善的技術性能,在GB/T 21049-2007《漢信碼》國家標準制定發(fā)布之后,2008年初,編碼中心組建漢信碼國際標準制定團隊,開始了漢信碼的國際標準化進程。經(jīng)過十余年努力,漢信碼國際標準制定團隊完成了漢信碼從我國國家標準上升為國際權威行業(yè)標準——國際自動識別與移動技術協(xié)會(Association for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Mobility,以下簡稱AIM Global),到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以下簡稱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以下簡稱IEC)標準,中國技術從國內(nèi)走向國際,獲得了國際認可,為自動識別與數(shù)據(jù)采集技術領域貢獻中國智慧。
在漢信碼AIM Global標準制定工作第一步是將2007年版漢信碼我國國家標準翻譯形成了漢信碼英文版標準草案。經(jīng)過與國際行業(yè)專家反復溝通協(xié)調(diào),2009年初,漢信碼AIM Global標準經(jīng)AIM Global董事會批準立項,由漢信碼國際標準制定團隊負責人王毅擔任項目負責人。在接下來的一年里,項目負責人與AIM Global條碼技術委員會TSC專家充分利用專題網(wǎng)絡會議、項目編輯組會議、TSC全體會議、郵件、電話等多種方式溝通交流,修改完善漢信碼AIM Global標準。
2011年9月,漢信碼AIM Global標準正式發(fā)布并實施,AIM Global主席Chuck Evanhoe盛贊漢信碼技術,并鼓勵中國盡快將漢信碼上升成為ISO/IEC國際標準。
在漢信碼AIM Global標準制定階段,漢信碼標準主要進行了內(nèi)容編排、描述完善以及補充實例等編輯性修改工作,沒有增加新的技術內(nèi)容,技術內(nèi)容上與GB/T 21049-2007《漢信碼》國家標準保持完全一致。
2014年6月,編碼中心著手準備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并得到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大力支持。
2015年3月,編碼中心承辦了第39屆ISO/IEC JTC 1/SC 31/WG 1(ISO/IEC信息技術委員會——自動識別與數(shù)據(jù)采集技術分委會——數(shù)據(jù)結(jié)構,以下簡稱WG 1)會議。WG 1是在ISO/IEC負責開展信息技術中數(shù)據(jù)結(jié)構的工作組,QR碼、DM碼、PDF417等碼制標準均歸口該工作組。在本次WG 1會議決議中,特別提到鼓勵中國國家成員體盡快提交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提案。2015年5月,中國國家成員體向ISO/IEC JTC 1/SC 31提交漢信碼國際標準提案(NWIP)。2015年9月,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投票工作結(jié)束,新工作項目提案(NP)獲得12個國家成員體贊同,來自8個國家的11位國際專家自愿參與漢信碼標準制定,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正式立項為ISO/IEC 20830,并由編碼中心王毅擔任項目負責人。
2016年至2018年,漢信碼工作組草案標準階段的研究過程也是漢信碼國際標準制定團隊提出的新型技術與標準內(nèi)容與國際專家對相關技術問題的理解和文本內(nèi)容確認的交互博弈過程。針對眾多專家在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立項過程中提出的支持多種編碼、支持URI和GS1編碼等建議,漢信碼國際標準制定團隊在充分準備好的技術預案中,提出了基于“AI+Data”的GS1編碼技術方案、支持基于代碼頁的多種語言編碼技術方案以及URI編碼方案(第一版),順利完成了最初的漢信碼工作組草案(WD)。
在2017年至2018年,漢信碼國際標準制定團隊通過參加ISO/IEC JTC 1/SC 31全體會議、第一工作組會議、專門項目組會議及郵件、電話等方式,對有關專家展開認真細致的解釋說明與溝通協(xié)調(diào)工作,廣泛收集各國和各領域?qū)<覍τ跐h信碼現(xiàn)有技術的建議及意見反饋,對標準技術內(nèi)容和文本內(nèi)容進行了補充完善。例如,對于GS1編碼技術問題,項目負責人重點針對在ISO/IEC標準框架下的GS1專家的意見進行收集和整理,與權威的行業(yè)專家深入溝通,對GS1關鍵專家就“AI+Data”字典壓縮編碼模式提出的意見進行調(diào)整和補充,將技術方案確定為基于優(yōu)化FNC1編碼的擴展數(shù)字編碼方法,獲得了GS1專家和ISO/IEC專家的普遍認可,成為現(xiàn)有的漢信碼GS1編碼技術方案。
2018年形成了最終的漢信碼WD版標準草案,在第一工作組內(nèi)部達成共識,將標準制定推進到委員會草案(CD)階段。
2018至2019年,漢信碼CD階段。漢信碼國際標準制定團隊根據(jù)專家意見對13B表格進行了相關處理意見的標注,完成了CD技術草案。在2018年10月啟動的投票中,漢信碼CD技術草案獲得全票通過。
在隨后由ISO/IEC JTC 1/SC 31和WG 1組織召開的標準制修訂意見討論會(Comments and resolution meeting,CRM)上,專家對于漢信碼CD投票收集的意見進行了充分討論。意見主要集中在對漢信碼標準草案現(xiàn)有技術內(nèi)容的理解有誤或認識不足方面,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項目負責人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并進一步補充了對應章節(jié)的圖表、示例等內(nèi)容。2019年,漢信碼CD技術草案獲得WG 1全體專家的認可,結(jié)束了在分委會內(nèi)部的流轉(zhuǎn),注冊進入國際標準草案(DIS)階段。
后來,關之琳的乳罩倏地落了下去,快得像閃電一樣,我連什么也沒有看清,鏡頭便一轉(zhuǎn):瓦藍瓦藍的天空下,筆直的高速公路上,車群如蟻。
2019年12月,漢信碼DIS投票結(jié)束。在WD階段和CD階段一直對漢信碼的技術內(nèi)容認可的日本代表在漢信碼DIS階段投票時提出了多個技術性意見。盡管投票文件中已經(jīng)標注如果漢信碼國際標準制定團隊說明相關問題,并接受日本提出的意見,則可視為同意,但根據(jù)ISO/IEC的相關規(guī)定,必須在處理DIS投票技術性意見后再進行最終國際標準草案(FDIS)投票,漢信碼的標準流程被延長。面對出現(xiàn)的新問題,項目負責人王毅馬上應對處理,發(fā)現(xiàn)日本提出的技術性意見實際上都屬于編輯性意見,例如要求解釋相關的糾錯分組交織過程和增加碼字排布圖示等。經(jīng)過項目負責人分析后迅速完成了意見處理,并聯(lián)席WG 1召集人和SC 31秘書處提出盡快召開意見處理會。在隨后召開的意見處理會上,項目負責人的意見處理結(jié)果不僅得到了日本代表的認可,更獲得了全部與會專家的肯定。會后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項目負責人最后修改完成的DIS版技術文檔經(jīng)ISO/IEC JTC 1/SC 31認可,進入到FDIS階段。
2021年1月,漢信碼在ISO/IEC正式注冊成為FDIS標準文檔,這標志著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正式進入批準(Approval)階段。
在ISO/IEC國際標準制定過程中,漢信碼國際標準制定團隊對漢信碼的技術內(nèi)容進行了完善,主要增加的內(nèi)容有:
——為解決二維碼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應用挑戰(zhàn),增加了漢信碼的URI模式;
——為解決二維碼在各類語言環(huán)境中協(xié)同共用問題,增加了漢信碼的Unicode模式;
——為解決二維碼在全球商貿(mào)領域應用的挑戰(zhàn),增加了漢信碼的GS1模式。
這些技術內(nèi)容的確立,是漢信碼國際標準制定團隊在長期研究二維碼技術和從事二維碼技術開發(fā)基礎上,根據(jù)應用需求和國際專家的反饋,開展的相關技術研究和實驗驗證基礎上實現(xiàn)的。在制定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期間,漢信碼技術方案的完備性和實用性經(jīng)過了多輪技術探討和專家評議,贏得了國際相關領域各個國家專家的廣泛認可和支持。
2021年7月28日,漢信碼FIDS投票結(jié)束并獲全票通過。在編碼中心領導全力支持下,漢信碼國際標準制定團隊和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項目負責人經(jīng)過5年多的努力工作和充分準備,在ISO/IEC國際標準制定過程中,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積極溝通協(xié)調(diào),保證了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在NP、CD、DIS、FDIS各個階段投票一次性通過。2021年8月27日,漢信碼ISO/IEC國際標準ISO/IEC 20830《信息技術 自動識別與數(shù)據(jù)采集技術 漢信碼條碼符號規(guī)范》(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Han Xin Code bar code symbology specification)正式發(fā)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