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孝聽
2月18日晚,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勝客小區(qū)響起了陣陣加油聲:“11棟業(yè)主加油,我們物業(yè)與全體業(yè)主等你們回來,我們共同抗擊疫情,加油!”“謝謝我們的廣大鄰居,我們一定平安回家!”
此時,距離11棟業(yè)主收到集中隔離的通知剛剛過去不久,匆匆收拾行李的居民聽到樓外突然響起的加油聲,瞬間破防。一時間,11棟居民成了特殊的群體,一切都是那么地猝不及防卻又不得不去經(jīng)歷。參與轉(zhuǎn)運工作的蘇汽駕駛員“隨遇而安”一直忙到凌晨兩點,才把大家安全送達酒店。
隔離不隔愛,疫情下,在這個滿是新蘇州人的陌生社會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溫情的世界。
隔離日記一
講述人:艾戰(zhàn)嶺
2月16日晚上,在睡夢中被電話叫醒,看到了蘇州疫情防控19號通告,瞬間清醒。
很快就接到通知,我們被居家隔離了。
正常的生活被打亂,各種焦慮擔憂,一晚沒有怎么睡覺,和老婆討論隔離的安排。
17日一早,市鎮(zhèn)社區(qū)把我們拉進了星勝客11幢的群里,給大家講解隔離的安排,耐心詢問大家的需求,社區(qū)和物業(yè)為我們忙碌著。這期間陸續(xù)接到親戚朋友和同事的關(guān)心電話,就這樣一邊居家工作,一邊和外界保持溝通,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18日上午10點,物業(yè)把社區(qū)準備的生鮮和朋友購買的物資送到了家門口,我們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溫暖和關(guān)愛。中午抱著好好陪伴家人的心態(tài),精心為家人準備了午餐。晚上突然接到集中隔離的通知,一下子又慌了起來,我們一家是回族,去酒店隔離最大的問題是飲食習慣,正在焦慮憂愁的時候,社區(qū)統(tǒng)戰(zhàn)部的戴亞芳打來了電話,告訴我我焦慮的問題社區(qū)都已經(jīng)幫我們解決了,感動之心無法言表。
朋友和鄰居都打來電話,提醒我們隔離需要的必備物品,就在我們收拾行李的時候,窗外響起了“11棟加油”的吶喊聲,走到陽臺,看著鄰居們手中揮舞著燈光,聽著那高漲的加油吶喊聲,多年沒有過的淚水,瞬間充滿了眼眶,情不自禁地高聲回應(yīng)他們:“謝謝,謝謝,我們一定會好好的,大家一定都會好好的。”
穿好防護服,真正體會到“大白們”的艱辛,真的很悶,呼吸艱難,視線模糊,行動受限。凌晨兩點多,我們到了隔離的酒店,一切安排得都很好,我和兒子一個房間,老婆和女兒一個房間,躺下一會就睡著了。
19日6點多我就醒來了,想著這兩天的經(jīng)歷,再也睡不著了,翻看著朋友們的留言,再次感動得熱淚盈眶。8點,工作人員給我們送來了豐盛的早餐。接著醫(yī)護人員來了,給我們進行核酸采集,體會到了捅鼻孔的酸爽。這一天在親朋好友的關(guān)心問候中結(jié)束了。
20日,心情漸漸平靜下來,看著群里新增的朋友們,跟他們分享著我的感受和體驗,緩解他們的焦慮,希望對他們能有所幫助。
隔離日記二
講述人:山風同學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這一次疫情的嚴重程度遠超我的想象,一例一例又一例,我頻繁地關(guān)注著疫情的動態(tài)。一開始的時候,心里一直焦躁不安,父母覺得我尚且年輕,沒見過世面,大驚小怪。我也不好再一直亂叫,只能壓在心里面。
直到2月16日,父親告訴我同一棟樓上有陽性病例,我們這棟樓已經(jīng)進入了封控狀態(tài)。那個時候我剛從夢中醒來,腦子迷迷糊糊的,躺在暖和的被窩里面,這個消息把我直接“炸醒”。
疫情在之前的兩年里,給我的最大影響,是無法自由出門,是封校,是看到positive這個單詞第一反應(yīng)是陽性。而這一次它就在我的身邊,太近了,太近了,要是算直接距離的話,我同這位病人或許只有100米。那種不安,難以言說的焦慮涌上心頭,和家人,朋友之間的交談也繞不開疫情,家中似乎蒙上了陰影。但平凡的生活繼續(xù)著,我一直和母親斗嘴,看精彩的冬奧賽事,想著怎么搶冰墩墩。
直到大巴的出現(xiàn),我起初并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誰會想離開自己的家呢?我小聲抱怨,這里有我熟悉的一切,而沒有人知道那輛大巴會載著我去什么地方,人對未知的東西總是充滿恐懼的。后來聽說是去酒店隔離,我只好認命,抓緊收拾行李,穿上防護服。
似乎是出了一些小問題,等我們收到消息下樓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半夜了。晚上風很大,又冷,從溫暖的家中走出,霧氣布滿了我的眼鏡,我模模糊糊地跟著眼前的人走。行李重,小區(qū)的路也不太平,走得艱難。路上聽到了鄰居和防疫人員的喊聲“11幢加油”“加油加油”,要不是怕眼鏡再次起霧,我也要同他們一起喊,給自己增加信心,給所有因為疫情而難過的人增加信心。
感謝那些英勇無畏的白衣天使和平凡英雄,一棟樓,180多人,7輛大巴,他們一直在,直到最后一輛大巴啟動。沒有人是生來就偉大的,但有人做了偉大的犧牲。后來終于到了酒店里,說來慚愧,我長這么大,第一次一個人住一間酒店,好安靜,好空曠。
第二天,醒來后出門拿了早飯,做核酸,吃中飯,吃晚飯。此后的幾天,如此循環(huán)。
隔離生活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般枯燥、無聊,我按部就班地學習、生活著,遇到難得的好天,隔著窗玻璃曬曬太陽,很神奇,在酒店,心反而安定下來了,在陰霾天氣里,破云而出的太陽,似乎為蘇州帶了全新的活力。在疫情面前,有太多不確定和未知,但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待到山花爛漫時,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
隔離日記三
述人:張圓圓
我是淮陰師范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本來這個時間我已經(jīng)應(yīng)該返校了,但是蘇州出現(xiàn)新冠肺炎疫情,當收到要居家隔離的通知時,心里五味雜陳。一方面,我很希望能夠出門做志愿者,為蘇州的疫情防控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對政府防疫的工作措施表示理解和支持,這說明蘇州防疫的措施還是做得很到位的,做到精準防控,當有確診病例出現(xiàn)時,第一時間隔離密接人員。
居家隔離時,樓下的警察叔叔和志愿者一直守候在崗位上,盡管外面很冷,還下著大雨,但他們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
由于疫情突如其來,很多家庭都沒有備足食物,正當大家為食材發(fā)愁時,社區(qū)又很貼心地送來了新鮮的蔬菜、水果,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讓我們感受到了特殊時期別樣的溫暖。
深夜來到酒店隔離,工作人員也很耐心地引導(dǎo)我們,整個小區(qū)的業(yè)主都在為我們加油,為蘇州抗擊疫情加油。在不斷的呼喊聲中,我們感受到了居民們的團結(jié)一心、早日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心,也十分感動聲聲“加油”給我們的鼓勁,讓大家能看到疫情盡頭的光。
來到酒店后,每天一大早就有醫(yī)護人員上門做核酸采樣,醫(yī)護人員一邊采樣,一邊安慰大家。在這里,我們每天也會定時收到可口的飯菜,由衷地感謝政府和工作人員,你們辛苦啦!
看著窗外空空的街道,偶爾只有幾個外賣小哥經(jīng)過。但太陽照常升起,一切好像都是那么平常。雖然在隔離期間,但并沒有隔離這座城市的溫暖。我堅信,沒有一個寒冬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隔離日記四
講述人:艾熙梧
接到隔離通知的那一刻,我并沒有害怕的心理,反而有一絲興奮,因為我一直對防護服有著很大的好奇,能穿得和白衣天使一樣,想起來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我們一家四口人,分到兩間房間,弟弟和我分別跟著爸爸和媽媽。隔離第一晚,到酒店已經(jīng)深夜2點多了,媽媽和我在門口脫掉防護服,進入房間。房間的床很軟,我在上面蹦了好幾下,但卻怎么也睡不著,或許是對陌生環(huán)境有所防備吧,畢竟,隔離來得那么地突然。
第二天,媽媽很緊張地問我:“你害怕嗎?”我回答說:“有那么多的白衣天使,就算不幸感染了病毒,也可以得到及時的救治,有什么好害怕的,不會有事的?!比缓螅液荛_心地看了一天在家根本不允許看的電視。
第三天,生活逐漸趨于正常,晚上也能睡著了。除了今天早上的饅頭不是特別喜歡,別的都挺不錯的。其實,我們是回民,飲食方面有所禁忌,酒店送餐也會適當照顧,當然難免也有疏漏,聽說爸爸還和酒店工作人員溝通了,對方表示會重新制作,雖然最后可能因為太忙了沒有給我們換餐,但是大人們都表示理解,工作人員的態(tài)度還是很讓人感動的。臨出發(fā)前,我們把家里能帶的吃的都帶上了,一共10包泡面,應(yīng)急用上了,聽說弟弟吃的還挺開心的。總的來說,隔離這幾天吃的都很滿意。
隨著新的一周到來,作為三年級小學生的我,開始了一天的網(wǎng)課。星浦學校的老師會下載一天的網(wǎng)課發(fā)到群里,上午我主要是看老師下載的網(wǎng)課,每次看完一項,休息10分鐘;中午媽媽允許我休息1小時,我可以看看電視;下午1點,開始完成老師的打卡作業(yè),完成后我會做一些簡單的開合跳進行健體,這時候我格外懷念在學校操場上和小伙伴們一起奔跑打鬧的日子,迫不及待想返回校園。
其實,跟媽媽在一起,我并不擔心,也不覺得日子難過,愿疫情早日過去,我能早日回到我心愛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