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夏,我隨鹽城市政府代表團考察蘇州城市建設(shè),拍下了金雞湖西大草坪上老師和幾個孩子做游戲的雕塑,背景里除了新栽的幾棵小樹,空空如也。
后來,兒子在蘇州讀大學,畢業(yè)后留蘇,我們舉家隨遷,所謂愛屋及烏。從此,蘇州就成了我的拍攝基地。翻看20多T的蘇州影像資料,就像是瀏覽有聲有色的百科全書。
20多年前我拍過的湖西那組雕塑還在,小樹早已冠蓋云天,身后是平地而起的東方之門。十年前,尚未竣工的東方之門在湖西鶴立雞群,現(xiàn)在它周圍的蘇州中心等建筑群如眾星捧月。湖東摩天輪曾一枝獨秀,如今它身后的高層建筑連綿成片,國金中心更是聳入云端,盡收姑蘇繁華。
當初的陽澄湖半島人跡罕至,時下的節(jié)假日滿眼是拖家?guī)Э诘男蓍e家庭,無以數(shù)計的露營帳篷,如繁星散落。水上棧道騎行的、跑步的,車來人往。心有夢想、熱愛生活的人們,被我用鏡頭一一記錄了下來。
作為愛攝影40多年的人,到底要記錄什么呢?我想,記錄變化中的生活,用鮮活的、有意味、有質(zhì)感的人物故事,定格蘇州的城市生命、精神與氣質(zhì),提振城市形象、提煉城市魂魄。
雍正年間,唯亭鎮(zhèn)管轄的19圖121個自然村落中,有個小村叫“車塘灣”(清·沈藻采《元和唯亭志》),位于陽城湖(即今陽澄湖)南灘,它就在我住的小區(qū)馬路對面。十年前,我剛來時是征而未用的儲備土地,小區(qū)里的很多人家有塊小菜地,我家也辟了一塊。現(xiàn)在,菜地沒了,最東側(cè)建起弧形的“車塘灣街”,將歷史蘊含于路名,小河兩岸建成了人氣很旺的龍湖天街。
想到這些,我感受到時間在指間滑落。旋即又很慶幸,我曾拍過它們的照片和視頻,并在國內(nèi)外各類媒體發(fā)表,有的還入編圖書畫冊和國外教科書。
用影像忠實地反映歷史,是我所愛。記錄蘇州,為了當下,也為了將來。偉大的時代總是值得大書特書、反復描繪,更值得以影像及時記錄,跟自己的所愛一起生長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