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偉 李忠誠 馬凌
[編者按:]為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北京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于2020年12月30日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行動方案》,并明確提出要“適時推出體育考試改革方案”。時隔1年,在教育系統(tǒng)全力推進“雙減”政策的背景下,2021年12月9日,北京市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正式向社會發(fā)布《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開啟了北京市新一輪體育考試改革的征程。
摘? ?要:2021年12月9日,《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正式發(fā)布,考試分數由40分增加至70分,考核評價對象由原來的初中學段延伸至小學,形成了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式。方案自公布之日施行,分年級過渡、逐步推開,直到全面推行。本文分別闡述了現場考試和過程性考核改革的設計理念和重點破解的難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無體育,不教育”的理念;結合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學實際提出了落實政策的策略和建議,引導教師在教學中加強體育教學整體規(guī)劃和細節(jié)設計,從而促進方案在北京市中小學校更好落地。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2)02-0022-03
北京市從1982年開始實施學生升入重點高中、中等專業(yè)學校時,增加體育測試(簡稱“體育加試”)。1994年北京市教育局印發(fā)文件,全面實施初中升學體育考試,比教育部1997年下發(fā)文件要求組織實施體育考試早3年。北京市從1994年開始,正式實施中考體育,至今27年從未間斷。
隨著北京中考體育工作的深入推進,考試方案幾經修訂。2009年,提出“四統(tǒng)一”,即統(tǒng)一考試時間、統(tǒng)一考試項目、統(tǒng)一成績評定標準、統(tǒng)一考試規(guī)程;2010年,增加分值,體育考試由30分增至40分,增加了10分過程性考核成績;2011年,完善部分項目標準,中考體育的組織實施工作由考試院負責;2015年,800米和1000米考試采用智能儀器設備;2016年,在籃球運球項目測試的基礎上,增加足球運球和排球墊球兩個項目,考生可從足籃排項目中任選一項進行考試,全部采用儀器設備測試。從2007年中央7號文件印發(fā)算起,北京市中考體育已經進行了5次改革,2021年的改革是第6次。
2021年12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了北京教育“雙減”工作第四場新聞發(fā)布會,《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向社會發(fā)布,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改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五育并舉”教育方針的重要戰(zhàn)略舉措,是縱深推進“雙減”工作的內在需要和必然要求。本次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改革,不以增加分數和考試次數為目的,而是以評價改革為契機,撬動改變應試教育傾向,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引導學生自主自愿、積極參與,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內生動力,真正實現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梢哉f,本次改革是首都基礎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變革。
一、北京《方案》的繼承與發(fā)展、改革與創(chuàng)新
任何改革成果都是繼承與發(fā)展、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產物。改革是發(fā)展的保障,創(chuàng)新為發(fā)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斗桨浮防^承了原中考體育方案取得的成果:1.保持現場考試與過程性考核相結合的考試結構。2.現場考試分值仍保持30分不變。3.現場考試保留原有8個項目(1000米、800米、引體向上、仰臥起坐、實心球、足球、籃球、排球)。
《方案》的創(chuàng)新點:1.擴大現場考試內容供給,由原來的8項增至22項。2.豐富考試項目類別,由原來的“身體素質類”和“球類”兩類,增至為四類,即“身體素質類Ⅰ類、Ⅱ類”,“運動技能Ⅰ類、Ⅱ類”,涵蓋了田徑、體操、球類、武術、游泳五項專項運動技能。3.球類項目考核組合技術,突出運動技能的實戰(zhàn)應用。4.“必考”+“選考”的方式,既體現了中考體育的規(guī)定性,又增加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5.過程性考試貫穿義務教育全過程。在四年級、六年級、八年級3個關鍵年級進行考核,強調過程的積累和國家基本健康標準的達成。6.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作為過程性考核內容,持續(xù)關注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等的全面發(fā)展,也是對“健康中國”和“健康北京”戰(zhàn)略部署的積極回應。7.過程性考核增加“體育與健康知識”考核內容,引導學生知行合一,科學鍛煉、健康生活。8.過程性考核采用區(qū)級統(tǒng)測、開卷機考的考核方式,增強了公平性與公正性。9.增大現場考試供給、增加過程性考核次數,倒逼現場考試與過程性考試的組考方式進行變革。
二、北京《方案》直面問題,綜合施策、破解難題
(一)直面“現場考試應試現象嚴重”的問題,綜合施策盤活體育教學
眾所周知,“考試”是把雙刃劍,中考體育帶來雙重影響,利弊得失,讓幾代體育人愛恨交加。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如何用好“考試”這根指揮棒是一次非常艱難的抉擇,既要緩解應試體育現象,又要引起社會、家庭、學校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視。本《方案》努力為此找到平衡點。
體育學科考試有別于其他學科,公布《方案》即公布考題,“應試體育”的現象難以根治。既然無法回避“應試”現象,那就直面“應試”問題,通過增大供給與分類限選相結合,球類項目考核組合技術等方法,綜合施策使體育考試與體育教學聯動起來,引導日常體育教學豐富內容,轉變教學方式。
1.增加供給與分類限選相結合,盤活教學,全面施教
從“應試”的角度考慮,身體素質類項目簡單、易練、省時、穩(wěn)定性高,是廣大體育教師與學生應試的首選項目,現場考試項目供給增至22項后,如果不采用“分類限選”方式,現場考試的“應試”現象可能更加嚴重。《方案》增大供給與分類限選相結合,引導體育教師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將四類項目中的考核內容分配至7~9年級的教學計劃中,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的學習覆蓋面,引導學生全面學習與重點練習相結合。學生從四類項目中,選擇自己感興趣且擅長的內容進行鍛煉,學習的內驅力被調動起來。
2.球類項目考核組合技術,注重提升學生的實戰(zhàn)運用能力
“籃球項目學習3年運球,學生不會打籃球”“排球項目練習3年墊球,學生不會打排球”等現象已被詬病多年。球類項目考核組合技術是本《方案》的一大特點。足球考運球和射門、籃球考運球和投籃、排球考發(fā)球和墊球、乒乓球考發(fā)球和左推右攻、羽毛球考發(fā)高遠球和正反手挑球,此種設計,進一步詮釋了考試不是最終目的,使學生享受比賽樂趣,提升實戰(zhàn)應用能力,掌握1~2項運動技能,將其作為終身體育鍛煉的手段,才是我們最終的奮斗目標。
3.項目設置和考試規(guī)則體現科學性、基礎性、導向性,兼顧差異性,讓每名學生能夠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方案》中現場考試的四類22項內容體現了科學性、基礎性、導向性,同時兼顧學生的差異性??茖W性主要體現在體能項目和技能項目相結合,體能項目涉及耐力、力量、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技能項目涉及三大球、兩小球等開放式運動技能及體操、武術等封閉式運動技能?;A性體現在既關注一般體能的基礎作用,又關注田徑、體操、球類、武術等運動項目的普遍開展。導向性體現在對學校日常教學和課外鍛煉的引領。項目設置兼顧學生的差異性是難點,本《方案》從增大選擇性入手,讓“特長生”與“特體生”均有項目可選,增加學生的成就感,降低家長的焦慮感。在考試規(guī)則方面,“原地縱跳摸高”項目考核“相對起跳高度”,充分考慮到每名考生的身高差異,使體育考試更加公平。
(二)破解“過程性考核導向性弱”的問題,強調過程的積累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達成
《方案》中的過程性考試,是指在四年級、六年級、八年級進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以及在八年級進行體育與健康知識考核。把考核評價的對象延伸至小學階段是北京的首創(chuàng)。北京中考體育方案從2010年起增加10分過程性成績。10年來,過程性評價對優(yōu)化課程結構、促進課程實施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許多問題:1.體育教師迫于多方壓力,“放水”現象嚴重。2.“校測”流程復雜,體育教師工作負擔繁重。3.中小學體育教師“互卷現象”突顯。如何破解上述問題,是《方案》研制中的一大難點。
1.過程評價貫穿義務教育全過程,從小學抓起,實現中小銜接
本次改革著眼于貫穿義務教育全過程,從小學抓起,實現中小銜接、以測促練、抓早抓小、以下促上。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項目設置特點、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對北京市近幾年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的分析,最終確定在四年級、六年級、八年級3個節(jié)點進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統(tǒng)測,強調過程積累,體現循序漸進的過程。
2.《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與中考關聯,學生和家長的接受度相對較高
我國從小學到大學每年9至12月份都要組織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并逐級上報教育部。北京從2003年開始組織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基礎較好。另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從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速度、柔韌、力量)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測試結果能夠動態(tài)反映學生的體質變化,能夠有力地督促學生從小重視體質健康狀況,引導家長持續(xù)關注孩子的體質健康發(fā)展。將其作為過程性考核內容,學生和家長的接受度相對較高。
3.過程性考核強調國家基本健康標準的達成,對“健康中國”和“健康北京”戰(zhàn)略部署做出積極回應
國務院印發(fā)的《“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要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yōu)秀率25%以上”,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yōu)良率分別達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北京市也制定了相應的文件,對“健康北京”做出了整體部署。本《方案》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計入中考,測試成績獲得良好以上,過程性考核即為滿分。此舉,強調國家基本健康標準的達成,同時對“健康中國”和“健康北京”戰(zhàn)略部署也做出積極回應。
4.過程性考核內容對現場考試內容能夠起到補充作用,有效促進學生體能全面發(fā)展
《方案》中現場考試,第二類素質項目Ⅱ,男生可從引體向上、實心球、雙杠臂屈伸、1分鐘跳繩、原地縱跳摸高、立定跳遠項目中6選1;女生可從仰臥起坐、實心球、斜身引體、1分鐘跳繩、原地縱跳摸高、立定跳遠項目中6選1。在《方案》研制過程中,“引體向上”項目的鍛煉價值以及學生是否會選擇該項目,始終是爭論的焦點。由于現場考試“限選”規(guī)則,學生可能會出現“偏食”的問題?!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引體向上”是初中男生的考核項目,且加分幅度為10分。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內容作為過程性考試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現場考試選項帶來的問題,有效促進學生體能的全面發(fā)展。
三、北京《方案》的實施策略與建議
(一)基于九年一貫的評價思路,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與一體化研修模式
《方案》中的過程性考核,無論從考核年級,還是考核內容,都充分體現了打通中小學的學段限制,堅持九年一貫的評價思路?;诖?,構建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一體化課程體系,探索一體化研修模式,迫在眉睫。構建中小學體育與健康一體化課程體系,探索體育教育教學規(guī)律,進一步推動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積極探索中小學一體化研修模式,縱向貫通,以實現學段資源共享;橫向連結,以實現區(qū)域、學區(qū)、校際之間的資源共享。
(二)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應對,研究體育評價改革的新課題
面對新一輪教育評價改革,需要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實踐、積累經驗,以積極的心態(tài),研究體育評價改革提出的新課題。
本《方案》對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標準等方面,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小學體育教師要積極應對,依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版)、教育部審定通過的《體育與健康教材》,選擇教學內容、教法手段、考核評價標準。教育教學與考核評價等方面,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切忌拔苗助長、急功近利,切忌應試體育傾向蔓延。
目前,中學體育教師面臨諸多問題亟待研究與解決。例如,新舊過程性考核如何有效對接?學校體育課程如何整體規(guī)劃?學年、學期、單元計劃如何設計與實施?建議中學體育教師將多年來過程性考核中積累的教學經驗與方法進行總結,對過程性考核項目的完整數據進行分析,以此確定新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案;通過常規(guī)課程、選修課程,或者普選課程、精修課程、備考課程等進行整體課程規(guī)劃,依據課程標準、教育部審定教材以及《方案》中的考試項目,豐富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學習內容的覆蓋面。在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尊重學生興趣需求的前提下,實現課程內容的科學性、基礎性,充分體現多樣性。
(三)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形成合力,向校內一小時體育鍛煉要質量,向校外一小時體育鍛煉要效率
各區(qū)、各中小學校要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比賽情況通報反饋機制;建立家、校體育協(xié)同機制。通過家長會、家長告知書等多種方式讓家長全面了解改革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帶動家庭和全社會關注學生的健康狀態(tài),支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形成家校合力。通過各種手機APP、布置作業(yè)小程序等,為學生提供個性化運動處方,指導其進行課外體育鍛煉,做到家、校、社協(xié)同共促學生健康成長??傊?,要向校內一小時體育鍛煉要質量,也要向校外一小時體育鍛煉要效率。
四、幾點思考
(一)過程性考核采取區(qū)級統(tǒng)測的方式,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面臨挑戰(zhàn)和壓力
文件要求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采用區(qū)級統(tǒng)測,體育與健康知識采取開卷的方式機考,這增強了過程性考核的公平性與公正性。但是也給過程性考核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目前,正在研制過程性考核管理辦法,從組織與管理、職能與分工、權限與流程、學生成績管理與數據安全等方面做出詳細規(guī)定,做到分工明確、要求具體、嚴格管理,確保過程性考核的組織實施客觀公正、安全有序。但是如何提高過程性考核的組織實施效率和管理水平,還有一定的探討空間。
(二)打開思路,科技助力,開展“日測”試點,探索“四測”結合的過程性評價新方式
《方案》中的過程性考核設置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考核內容,施行全區(qū)統(tǒng)測;北京市每年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普測工作。根據教育部要求,北京市認真落實體質健康抽測復核制度,做好抽測工作。在統(tǒng)測、普測、抽測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開思路,以科技助力,開展學生日運動負荷監(jiān)測試點工作。對本市中小學生校內外日運動量、多種模式的運動量進行量化,做到個性差異化考量,為學生提供運動處方,為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提供參考依據等??傊?,如何通過“四測”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長期堅持、督促教師提高教學實效,有待進一步試驗與科學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