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民
(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 智能制造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FANUC數(shù)控系統(tǒng)在機械加工領域中應用廣泛。在FANUC數(shù)控加工編程技術的學習內容中,數(shù)控車床粗加工循環(huán)指令(G71,G72,G73)是一組重要的常用指令,熟練掌握這一指令是學生理解并學會手動編程的關鍵。
筆者調查、梳理過的相關企業(yè)用人要求,可以概括為: 1)有經驗,對具體工作有較高的熟練程度和實際操作能力;2)思考力(主要是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表達與交流能力;4)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5)合作能力[1]。從智能制造的未來發(fā)展來看,“智造”企業(yè)需要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對近幾年模具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的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存在多樣性和不確定性: 1)約50%的學生都選擇“專升本”;2)能留在本專業(yè)(模具)的少于10%;3)留在機械行業(yè)的比例較高,盡管工作的具體崗位因企業(yè)而異,但企業(yè)對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要求卻大同小異;4)很多學生在畢業(yè)后的前幾年心理不適應,工作更換頻繁。
在開展本部分內容的學習前,學生已有基礎: 1)已初步了解程序的基本組成與結構,能夠用G00,G01,G02和G03等基本指令編制符合使用要求的外輪廓精加工程序;2)掌握機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含對刀方法等),能夠在數(shù)控車床上完成上述程序的加工;3)有普通車床實訓經驗。
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生情況,不應機械地按數(shù)控車工的崗位就業(yè)要求培養(yǎng)學生,而應當基于專業(yè)知識,重點培養(yǎng)其具有共性的基本職業(yè)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比如思考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認真做事的態(tài)度等),使學生適應機械制造類崗位群的基礎要求。同時,尊重學生結合自身具體情況規(guī)劃未來的愿望,確立有彈性的學習目標,并為他們的具體職業(yè)規(guī)劃提供適當且有針對性的幫助與指導。
具體的學習目標可以表述為: 讓學生掌握以G71為代表的粗加工循環(huán)指令的應用;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在邊做邊學的過程中,把數(shù)控加工技術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價值觀整體性地內化,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掌握G71等指令的應用,屬于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中中等層次的學習目標,不同學生對該指令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反映著個體在這方面的天賦差異[2]。掌握這些知識點是表層化的學習目標,深層的目標在于提升學生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深度體驗與綜合收獲,特別是個體關鍵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程度。
以掌握數(shù)控車床粗加工循環(huán)指令G71為著力點,使學生掌握,熟練運用,然后再以比較學習的方式認識指令G72和G73等。
3.1.1 顯性內容: G71的基本特點與使用
FANUC粗加工循環(huán)指令G71的基本程序格式為:
G71 UΔdRe;
G71 PnsQnfUΔuWΔwFST;
其中,UΔd為每次徑向背吃刀量(半徑值);R為每次徑向退刀量(半徑值);P為精加工(循環(huán)中)首段程序段段號;Q為精加工(循環(huán)中)最后一段程序段段號;UΔu為徑向X的精車余量(直徑值);W為軸向Z的精車余量;F為粗加工時進給速度;S為粗加工時主軸轉速(可省略);T為刀具功能指令。
學生了解上述格式并不難,關鍵是要理解G71指令的運動軌跡(如圖1所示),甚至在機床上通過單段程序運行實際觀察,這是掌握好該指令的必要前提,也是深度理解本課程核心概念、培養(yǎng)編程思維的必要措施。在引導學生理解運動軌跡時應明確以下幾點。
圖1 G71的運動軌跡
1) 從技術進步的角度讓學生進行比較采用G71編程與此前采用基礎指令(G00和G01等)編程的不同,理解這個循環(huán)指令實際上是G00和G01的組合,但它使編程中的重復工作得到簡化,體現(xiàn)出技術進步減輕了人的工作量,程序也變得更簡潔,并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為什么G71具有這種功能?”引導學生去認識宏程序)。
2) 從應用的角度,必須講清楚: 1)粗加工與精加工的要點;2)起刀點A的確定方法;③P和Q相同對應段號的邏輯關系與具體使用要求等。并以G71外輪廓加工(見圖2)為例先編出程序1(見表1),然后安排學生練習編程或仿真訓練。在點評學生程序的基礎上,提出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的尺寸測量問題,讓大家討論解決辦法。教師提出改進程序的方案,并進一步完善程序(見圖3的程序2: 粗加工之后暫停,測量余量、修改刀補,然后再啟動程序精加工);并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程序的結構和作用(可以在現(xiàn)有程序2的基礎上,再次把“G00X400Z250;M05;M00”3段放到“N2X102;”之后、“T0101(重新讀取刀補值)”之前,以強調G71的運刀軌跡是循著“N1”和“N2”的)。
圖2 G71外輪廓加工遠刀軌跡
這里的“完善程序”暗含有優(yōu)化數(shù)控加工工藝、追求卓越的思想,體現(xiàn)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關心他人、以人為本的人文情懷(編程者要為現(xiàn)場操作者考慮,減輕負擔)。
表1 外輪廓加工程序(毛坯為Ф100 mm×220 mm棒料)
在上述主要學習問題解決后,讓學生自行查閱G71的使用注意事項,比如:
1) 適于圓棒料毛坯的粗車循環(huán)加工,且所加工零件外形輪廓必須是單調遞增或單調遞減的(凹形輪廓不是分層切削,而是在最后一刀半精加工時一次性進行切削,導致刀具損壞,這是G71(Ⅰ型)外徑粗車循環(huán)的關鍵)。
2) 用于對徑向尺寸要求比較高、軸向切削尺寸大于徑向切削尺寸的工件。編程時,X向精車余量取值一般大于Z向精車余量取值。
3) 循環(huán)加工起始段必須為G00或G01指令,且只能沿X軸移動(不能沿Z軸運動)。
4) 粗車循環(huán)使用G71程序段或以前指令的F.S.T功能;在循環(huán)加工起始段到終了段的任意一行中指定的F.S.T功能,僅在G70中有效。
5) 從起始段ns到終了段nf,不能調用子程序。
6) 當起始段ns用G00移動時,在指令A點,必須保證刀具在Z軸方向上位于零件之外,該程序段不僅用于粗車,還要用于精車時進刀,一定要確保進刀的安全。同時要根據(jù)毛坯(或零件)直徑確定合適的X坐標,尤其要注意粗加工的第一刀,避免“吃刀量”過大。
7) G71指令必須帶有P,Q和地址符ns,nf,且與精加工路徑起、止順序號對應,否則不能進行該循環(huán)加工。
這7條使用注意事項有很高的實用性,但屬于記憶性知識,也不宜故意安排學生試錯,而且很多教材往往不列全,所以比較好的學習方式是安排學生查閱資料并討論、分享這些間接經驗。
在學生完成試件加工后,數(shù)控車削加工的一般過程就應了然于胸了。這時安排學生寫一個階段性總結,作為表現(xiàn)型評價的依據(jù);為了避免學生盲目亂寫,教師可適當指導,突出要點。書面總結也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好方式。
3.1.2 隱性內容及其開發(fā)
顯性內容是基礎,但它屬于表層知識與技能,學習過程中還含有大量的隱性內容,比如學科知識中隱含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傾向,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3]。
其中需培養(yǎng)的能力有: (1)數(shù)控編程思維模式;(2)學習新指令的能力。這兩點又體現(xiàn)出個體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和繼續(xù)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點評程序和試件的時候,應引導并強化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通過及時評價各學習小組的整體狀態(tài),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團隊合作意識。
需培養(yǎng)的素養(yǎng)有: (1)產品質量意識與責任心;(2)對機械產品的審美(既是在培養(yǎng)對產品的審美觀,也是在鋪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安全意識;(4)認真做事的態(tài)度(工匠精神的要素)。教師在輔導過程中,結合具體情境提出有關素養(yǎng)要求,讓學生將之內化。
對有關內容的拓展是基于挖掘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以進一步發(fā)展興趣,培養(yǎng)學有余力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與探究問題的能力等。以下試舉幾例。
1) 內輪廓加工。如圖3所示的內輪廓加工(毛坯直徑設為60 mm),在編程方面是對此前學習的鞏固和適度提升,在實際加工方面卻明顯提高了操作難度。
圖3 內外輪廓加工
2) G71與G73的比較學習。在充分掌握G71的基礎上,學習使用G73就顯得很輕松。圖4(毛坯為直徑45 mm的鋁棒料)的葫蘆即為17級模具專業(yè)的一位學生自選的形狀,用G73
圖4 葫蘆加工
編程并加工出來。
3) G71(Ⅱ型)探析。教材中幾乎未提及Ⅱ型,但可以把它作為探究學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比較、總結。教師可通過幾個典型圖例把問題提出來,并提示學生之前學習使用的是G71(Ⅰ型),還有G71(Ⅱ型)待探究。至于學生探究的結果是否完全正確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其分析過程是否合理,分析方法是否正確。
4) 與華中數(shù)控系統(tǒng)G71的比較。華中數(shù)控系統(tǒng)的許多指令和FANUC數(shù)控系統(tǒng)的相近,但又不完全一樣。由于實訓車間有這兩種數(shù)控系統(tǒng)的車床,學生在比較學習兩種G71的格式之后,進而可在車床上操作練習。這有助于開闊眼界、提高學生進入企業(yè)后的適應能力;而且,當某一位同學能使用兩種車床時,對周圍同學起到很大提振作用,同學之間還會分享新的學習體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繼續(xù)關注西門子數(shù)控系統(tǒng)的相關指令。
5) G71與宏程序的結合使用。從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能否掌握好G71是一個分水嶺。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G71后,能夠自學并應用其他指令和宏程序,教師應鼓勵他們進一步學習,為他們提供更多入門性的宏程序應用練習,并進行個別化的輔導。從教學結果看,能明顯提升他們的能力和興趣。
上述教學內容的設計使得本部分學習內容相對集中,呈模塊化、層次化,可以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
教學活動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邊學邊做(教室集中學習與機床實訓各4學時),練習時控制每臺機器前的人數(shù)不超過2人,注重過程性考核與及時評價[3]。
所有教學活動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比如拓展內容,學習與輔導基本上都是在課外、個性化輔導,不強求所有同學全部單獨完成,可以幾個人分工合作,并分享心得、互幫互學。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注重表現(xiàn)型評價(樣品、程序,加工過程中的突出表現(xiàn),書面總結等)。
以粗車循環(huán)加工指令G71為例,將教學設計為基本內容與拓展內容兩部分。整個教學設計以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為基礎,通過“邊學邊做”讓學生實現(xiàn)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價值觀的一致性建構,學習難度循序漸進,考慮學生個體化差異,并深挖本部分學習內容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學生的“學”為中心,體現(xiàn)了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策略(整體化、情景化、深度化、活動化、自主化和意義化)[4],教學實踐結果表明: 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更為全面、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