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紐約時報》日前援引所謂“西方情報機構報告”誣稱,中方高級官員曾告誡俄方高級官員不要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入侵”烏克蘭。這篇報道還宣稱,這表明中方對俄軍事行動計劃有一定程度了解。果不其然,這一用心險惡的報道遭到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嚴厲駁斥。
為什么說這一報道和類似的論調純屬虛假信息而且其潛藏的意圖十分險惡呢?
首先,在美西方的對外博弈中,西方媒體經常會利用所謂的“情報人員”“知情人士”,散布一些毫無根據且無從查證的信息,而且還會煞有介事地包裝成所謂“獨家消息”。
一方面,這些媒體是為了吸引民眾的眼球,制造輿論影響力,收割點擊量或閱讀量;另一方面,那些躲在幕若故意“放料”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出于政治外交目的,編造似是而非的虛假信息,給意識形態(tài)或價值觀與他們不在一個軌道的其他國家造成國際輿論壓力,破壞這些目標國家在外部世界的形象,從而起到定點式抹黑、栽贓的作用。
其次,作為一家美國媒體,《紐約時報》在這個時候拋出這種不負責任的虛假信息,實際上是為了轉移視線、甩鍋推責,動機是十分卑劣的。
俄烏爆發(fā)軍事沖突,是2014年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烏雙邊關系矛盾發(fā)展并惡化的集中體現。而美國及北約在俄烏沖突爆發(fā)過程中負有難以推卸的責任,這場沖突也是美國及北約長所擠壓俄羅斯安全空間的必然結果。
從外部來看,俄烏沖突的爆發(fā)是美國及北約推波助瀾、長期推行削俄弱俄的結果,反映了俄羅斯與美國及北約之間長期的歷史積怨。:冷戰(zhàn)結束以來的三十年,除了短暫的蜜月期外,俄美關系基本上是在不斷對抗的背景下發(fā)展。烏克蘭危機發(fā)生后,俄美關系更是走向螺旋上升的敵對狀態(tài),制裁與反制裁,遏制與反遏制,威懾與反威懾是俄美關系發(fā)展的常態(tài)。在俄差大國競爭與對抗框架下,烏克蘭就是美西方對抗俄羅斯的一枚棋子。北約跟隨美耳的削俄弱俄政策,對俄進行軍事威懾與前沿對抗,極大地威脅俄羅斯的安全利益。
總體來看,美國及北約在俄烏沖突爆發(fā)中的負面角色體現在:第一,刺激俄羅斯敏感的安全神經。第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第三,人為推動緊張局勢升坂,間接推動沖突爆發(fā)。
但是美西方一些人卻想借著俄羅斯對烏克蘭啟動“特別軍事行動”,把問題的責任都推到俄羅斯身上,甚至還想嫁禍給中國,從而謀求更大的地緣政治利益。而在俄烏軍事沖突爆發(fā)前和爆發(fā)后,西方都有類似的言論,意圖把俄羅斯和中國捆綁在一起,搞“意識形態(tài)集團化”操作,制造“世界進入新冷戰(zhàn)”的對抗氣氛。
比如,在俄烏軍事沖突爆發(fā)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就曾宣稱,俄羅斯與中國“想要一個可以決定小國未來的世界”,聲稱中俄關系走近威脅北約安全。實際上,到底誰是地區(qū)和平與安全的威脅,誰追求一個可以決定小國命運的世界,國際才土會一目了然。
而在俄羅斯對烏克蘭宣布啟動“特別軍事行動”幾個小時后,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普賴斯誣指“中國縱容俄羅斯向烏克蘭發(fā)動了這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宣稱美國認為中俄聯手要打造一個“極度不自由的”新秩序。從斯托爾滕貝格到普賴斯,再到前述《紐約時報》的那篇報道,我們都能感受到熟悉的套路,那就是美西方長期才包持的零和思維又在作祟。
再次,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立場是一貫的,我們支持通過談判和平解決有關問題。
從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到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再到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中方近段時間在多個場合通過各種平臺和渠道,表達了在俄烏有關問題上的立場。中方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立場是一貫明確的,我們始終主張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根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中方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盡可能緩解當地局勢,避免沖突升級甚至失控。聯合國和有關各方采取的任何行動,都要以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為重,以各方普遍安全為重,為緊張局勢降溫,推動外交解決起到正面作用。相比美西方不斷對沖突雙方“拱火”“遞刀子”,中方始終呼吁國際社會本著負責任的態(tài)度,推動有關各方盡快回到政治解決的軌道上來,通過對話協(xié)商尋求烏克蘭問題的全面解決。而且,中方也愿繼續(xù)為實現這一目標發(fā)揮建設性的作用。
最后,必須看到,美西方才是當前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
俄羅斯是一個對安全問題格外敏感的國家,從歷史上看,地處東歐大平原使得無論是東方游牧民族還是西方殖民者都可以長驅直入,從彼得大帝以來就開始追求出??冢_疆拓土,并造就了俄國廣袤的空間。然而身處這一廣、袤的空間又會滋生新的不安全感,可以說,俄羅斯人的不安全感是與生俱來的。
冷戰(zhàn)結束后,俄羅斯普遍認為西方有過關于北約不向東擴大的承諾,然而,北約連續(xù)進行了五輪擴大,十余個中東歐及前蘇聯國家相繼加入北約,軍事前沿部署不斷逼近俄羅斯,極大地刺激了俄羅斯的緊張神經。
拜登上臺以來,重新整合跨大西洋同盟,通過北約集體來抗衡俄羅斯,通過系列軍事演習進行前沿對抗,沖突威脅與陰影始終存在。此外,美國及北約還利用烏克蘭加入北約扇急切愿望來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沖突爆發(fā)前,大量的軍事裝備、進攻性武器進入烏克蘭。同時還在歐洲東部北約成員國境內直接部署軍事力量,人為提升緊張局勢,間接推動沖突爆發(fā)??梢哉f,俄烏沖突走到今天這一步,,美國是最大的推手,負有難以推卸的責任?!ㄗ髡呦抵袊鴩H關系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