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霞
姍姍是一個月入2萬的小白領(lǐng),每天過著喝星巴克咖啡、背香奈兒包包、逛進口超市的“精致窮”生活。三十出頭仍是“月光女神”,每月高額的“花唄”和信用卡賬單都令她焦慮不已。而小靜工資月入5000,通過積蓄和搞副業(yè),在這個城市打拼十年之后卻有了自己的車、房、幾十萬元的股票基金債券和存款,小日子過得氣定神閑,安穩(wěn)又踏實。
她倆在個人財務(wù)上的巨大差距其實就是理財能力的差距。
首先,收入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性收入,是指利用勞動換取的報酬,一旦停工就沒有收入,比如工資。另一種是被動性收入,是指現(xiàn)有資產(chǎn)帶來的收益,比如房租收入,出書賺版稅,投資基金、股票、黃金等賺取的收益。
實現(xiàn)所謂的“財務(wù)自由”的一個基本標準是:“我們的被動收入可以覆蓋日常生活的支出費用。也就是你不工作,非工資收入也足夠維持你所需的生活水準。”
想達到這個狀態(tài),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對待消費的態(tài)度由“這個我可買不起”變?yōu)椤拔乙趺床拍苜I得起”?!斑@個我可買不起”是一種封閉、安于現(xiàn)狀的金錢觀,它斬斷了一切努力的可能性。而“我要怎么才能買得起”是一種積極、能動的金錢觀,它促使人發(fā)動潛能、通過奮斗去贏取自己想要的。
買入資產(chǎn)而不是負債。資產(chǎn)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里取走的東西。
一件物品是資產(chǎn)還是負債,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它是否能在未來給你帶來流動性。比如自住房是負債,投資、出租的住房則是資產(chǎn)。代步車是負債,但用于營運、共享出行賺外快則是資產(chǎn)?!岸噘徣胭Y產(chǎn),少購入負債”應(yīng)成為我們基本的理財觀。
任何可以變現(xiàn)的技能,都屬于資產(chǎn)。投資自己的頭腦,是最明智的。比如《奇葩說》里圈粉無數(shù)的詹青云,負債150萬上哈佛,是知識賦予了她格局和眼界。
股神巴菲特曾經(jīng)說過:“有一種投資好過其他所有的投資,那就是投資自己。沒有人能奪走你自身學(xué)到的東西,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投資潛力?!?/p>
掌握必要的投資知識。金錢的時間價值,是指當(dāng)前所持有一定數(shù)量的貨幣,比未來同等數(shù)量的貨幣具有更高的購買力。通俗地說就是:“現(xiàn)在的錢比未來的錢更值錢。我們理財?shù)哪繕?,就是跑贏通貨膨脹。不理財就是最大的風(fēng)險?!?/p>
投資首先需要有第一桶金,如何積累第一桶金呢?
第一步是先學(xué)會記賬。目前很多記賬類的APP使用起來都非常方便。通過了解你資金的流向,節(jié)制你的消費,不必要的花銷一律砍掉,比如不要買你不想穿三年以上的衣服。先儲蓄,再消費。先從儲蓄10%的月收入開始,生活質(zhì)量不會有明顯下降,同時比較容易堅持。
第二步是開源。增加工作收入,升職加薪,培養(yǎng)工作技能,同時發(fā)展副業(yè),愛好也是可以為你帶來收入的。系統(tǒng)審視自己的收入來源,把收入來源擴大化,比如稿費、講課費、房租、自媒體贊賞收入等等。然后選擇一至兩個渠道,想想可以怎樣,把這個收入渠道變穩(wěn)定。
第三步是投資。投資就是一種置換的思維,用你手中的資金A,去換未來更值錢的B,這就是投資的本質(zhì)。
一方面可以做理財投資,一方面可以做頭腦和能力投資,前者獲得投資回報,后者獲得加速成長回報,缺一不可。
書上說:“上天賜予我們每個人兩樣偉大的禮物:思想和時間?!崩碡?,從落實到當(dāng)下的最小行動開始。
編輯/周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