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若琦
“共享屏幕”功能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卻也成為了不法分子竊取賬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的詐騙工具。 法律人士提醒,如果有陌生人給你打電話,不管對方說什么,只要提到視頻會議、共享屏幕等字眼,就一定要當心,你可能遇到了詐騙。
市民張女士經常網購,一天她接到了一個陌生號碼來電,電話里對方稱是某快遞物流公司客服,并告訴張女士因為她的快件在郵寄過程中丟失了,現(xiàn)在要給張女士兩倍的賠償。
并未察覺異常的張女士便詢問如何理賠。這時,對方告訴張女士,理賠的錢會打到她的賬戶上,并且是實時到賬,但需要她在手機上下載一個網易會議的辦公軟件。緊接著,張女士下載了該辦公軟件,詐騙分子將其拉進軟件中的網絡視頻會議房間里,這里面既有自稱快遞公司的賠付專員,也有自稱銀監(jiān)部門的工作人員,看上去十分正規(guī),張女士更是深信不疑。
這時候,詐騙分子又告訴張女士在視頻底下有一個“共享屏幕”。就這樣,詐騙分子誘導張女士打開網絡會議軟件中的“共享屏幕”。張女士按照對方要求,點擊了詐騙分子提供的網址鏈接后,被提示需要驗證支付寶賬戶信息,隨后手機便接收到轉賬驗證碼。還沒來得及多想,張女士賬戶的錢就被轉走了。
大學生小李因為還信用卡不及時,出現(xiàn)了不良征信記錄。一天,小李接到了一陌生來電,對方稱是某金融機構的客服人員,聲稱可以幫其注銷校園貸、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等,并稱只要消除了不良征信記錄,小李便可以從他們金融機構貸款,沒有任何利息。
深信不疑的小李詢問對方如何操作。對方告訴他需要先在手機上下載網易會議的辦公軟件APP,進入網絡視頻會議房間,然后再點開“共享屏幕”,稱是為了便于指導他消除不良征信記錄。對方還告訴小李,需要先向一張常用的銀行卡上存3000元,這樣才能享受貸款沒有利息。小李點開“共享屏幕”后一會兒,便收到了卡上3000余元都被轉走的短信提醒。
“共享屏幕”相當于手機的錄屏操作,它會把屏幕上顯示的內容全都記錄下來,并同步讓對方看到,包括彈框顯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內容。也就是說,你在手機上的任何操作,對方電腦上都能看到,包括輸入密碼、解鎖的過程。
此類詐騙中,騙子往往冒充“公檢法”或注銷校園貸款的銀行工作人員、平臺客服人員等,誘導受害者使用網絡會議視頻內的“共享屏幕”功能。一旦受害者使用此功能,即使騙子不主動詢問,也能看到受害人手機上的所有信息,包括輸入密碼時跳動的字符、收到的驗證碼等,從而轉走受害人卡內資金。
法律人士提醒,不要與陌生人開啟“共享屏幕”功能,此外,接到自稱客服人員打來的“貨品質量問題”“快遞丟失破損”的電話建議立即掛斷,與官方客服或賣家進行核實。如若被騙,請立即撥打110進行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