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剛
蘇東坡《書〈歸去來辭〉贈契順》,“……蘇州定慧院學佛者卓契順……紹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順涉江度嶺,徒行露宿,僵仆瘴霧,黧面繭足以至惠州,得書徑還……故為書淵明《歸去來辭》以遺之……”
1096年3月2日,蘇州定慧寺卓契順爬山涉水抵達惠州,叩開了蘇東坡的家門,送上了守欽長老手書及問候,蘇東坡感動。卓契順“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的灑脫話語又令東坡對這位“不束之客”大為贊賞,他在文集中大書特書,寄望“庶幾契順托此文以不朽也?!?/p>
蘇東坡與蘇州定慧寺之如此“交情”,吸引我走進寺院一探究竟。
定慧寺位于蘇州鳳凰街定慧寺巷西,此巷因寺得名。寺院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代有興廢。整個院落坐北朝南,占地約4000平方米,現(xiàn)存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處建筑。
到得寺前,眼見“山門”為清代樣式,上有匾額,書“定慧寺”三個大字乃茗山大法師手筆,鎏金飄逸。尚未入寺,佛的意境頓顯,質(zhì)樸離俗。
進山門,見眾位居士正忙于佛事,旁果琳法師正站立書寫,我輕聲招呼后便穿山門殿而過。
入天王殿前院,兩邊院墻低矮,西側(cè)黛瓦里伸出的幾根發(fā)黃枝條,琴弦狀垂掛著些許鮮紅色的果子。四周一片橙黃,星星點點間透著幾分禪意??葜ξ幢厝?,自在可以定。
幾十年來,我遇事頗多,常常使我心急難定。想那“烏臺詩案”前的蘇軾,年輕時心緒也是如此。1064年,蘇軾任鳳翔府簽判,陳希亮知鳳翔,待下甚嚴,僚吏不敢仰視,而蘇軾卻直言快語,致“形于顏色”。年末,“罷鳳翔任,赴長安,游驪山,在華陰度歲?!泵耖g更有東坡與佛印“八風吹不動”之故事傳說。未歷世事的人們,易被“稱、譏、毀、譽、利、衰、苦、樂”之“八風”刮到而難以入定。千年相隔,往事如同昨日。
東坡一生多次自求外任,任中還多遭謫貶,途中難得安定。黃州惠州儋州,南之又南,遠之又遠。常年漂泊,居無定所。謫處益遠,心性卻益定。天涯海角,耳順之年還能開學館教書育人,培養(yǎng)出了海南第一位中舉者姜唐佐?!皽婧:卧鴶嗟孛},白袍端合破天荒。”是什么讓蘇東坡能如此神若氣定?
宋時,很多地方都有定慧寺,黃州定慧寺與蘇東坡淵源尤深。屢遭謫貶不得不移居他鄉(xiāng),定慧寺儼然已為蘇東坡的“連鎖酒店”。定慧寺“定慧”兩字取自佛教“戒定慧”三學,戒持、禪定、智慧,三學依次第升,循序向上。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定為根本。”
蘇州“定慧寺”自然也得蘇東坡青睞。這樣想著,我已走過了天王殿。眼前大雄寶殿雄偉,大殿乃單檐歇山造,面闊三間19米,進深18米,高約12米。四周檐柱均為抹角石柱,檐下布列象鼻昂楓拱十字牌科。殿前兩棵銀杏非同一般,巍峨挺拔,身姿舒展,端莊神定。樹齡應(yīng)該都已超過300年了吧?它現(xiàn)在也和“千里快遞”一樣,成為蘇州定慧寺的鎮(zhèn)寺之寶。每至深秋,杏葉飛舞,地上空中一片金黃。古剎久遠,意韻深長。幾百年里,它們默默守護著古老的寺廟,見證世事滄桑。
正如法師果琳曾經(jīng)告訴我的,“蘇東坡很多后人都居住在定慧寺周圍?!毕肽翘K東坡一生飄泊不定,從未主政過蘇州,可他的后人卻大多生活在了蘇州,蘇州給以蘇東坡后人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護佑蘇家生生不息。
沿著大殿往后繞行,耳邊傳來了念經(jīng)誦佛的聲音,寺僧們在這里行著日課,梵音輕吟,我雖然放慢了腳步,可心里卻多了幾分入定的感覺。
往回走,出“山門”?;赝ɑ鬯拢也挥傻糜忠髡b起了蘇東坡《贈姜唐佐》詩后兩句:
“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東坡眼力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