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 錢裕芳
中國是詩的國度,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兒歌、童謠、兒童詩、古典詩詞等。詩歌是文學之母,其語言優(yōu)美、內涵蘊藉、富含想象。讓兒童在詩的年華,多誦讀詩歌、欣賞詩歌,讓詩意和浪漫鉆入心里,“是童年時代對兒童的最偉大的饋贈”。兒童是天生的詩人,面對兒童詩這種特殊的文體,教師不能只是讓學生讀、背、抄、默,不能只以理解為目的,不能將兒童詩的教學脫離生活與童趣,否則,這樣的教學只會使兒童詩的學習流于形式、使學生過于被動,繼而談詩色變。兒童時期是詩一樣的年華,兒童詩的教學需要教師認真對待,使教學符合兒童的審美和心理特點,才能讓學生充分感受“最偉大的饋贈”。教師應重視并以“兒童立場”為視角開展教學,讓孩子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韻律之美,體驗詩中的情感,呵護孩子純真的想象和靈性,在心中種下親近母語的種子。
兒童詩語言明快,節(jié)奏感強,富有情趣,讀起來朗朗上口。童詩,有著“淺語的藝術”之稱,用語淺顯,卻愛憎分明,構思新穎,情節(jié)生動,含蓄凝練的語言表現出韻律、反復、摹聲等手法,兒童詩這一文體的獨特性,只有在語言藝術中才能真正體現童詩優(yōu)美的旋律與童真童趣。因此,教師應開展各種形式的賞讀活動,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jié)奏、語速、輕重音,盡顯兒童詩的語言美、韻律美。
比如充滿韻味的兒童詩《四季》,俏皮的語言盡顯童趣,通過擬人的手法描繪出四季的不同風光。初讀詩歌,草芽、荷葉、谷穗、雪人這些四季的象征很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圍繞文本,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相適宜的教學情景,富有動感與色彩的圖片,配上悠揚的音樂,營造出良好的氛圍,伴隨著優(yōu)雅的情境,孩子們會更喜歡親近大自然,對朗讀產生深厚的興趣。在朗讀到擬人語句“大肚子一挺”“鞠著躬說”“頑皮”等處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將聲音與動作相結合,在寓情于演中做到詩人合一,成為真正的朗讀者。朗讀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多種形式反復讀詩,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感知詩歌內容,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開啟一道嶄新的大門。
兒童詩不僅語言生動、形象、凝練,且有著鮮明的色彩與形象的動作,用朗朗上口的語言勾勒出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畫面。因此,詩需要用心去品、去嘗,在細細咀嚼中觸摸詩人描摹的繪畫美,體會詩的神韻。
兒童詩《四個太陽》一文語言優(yōu)美,富有節(jié)奏,以一個小朋友的口吻進行描述,簡單而充滿樂趣,遣詞造句非常精妙,在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著重對學生進行讀的訓練,引導學生細細品、慢慢嘗,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弱,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直觀性,讓學生找一找、讀一讀與課件圖片相關的詩句中的文字,要求能讀出夏天涼爽的感覺,讀出秋天豐收時的喜悅,讀出冬天時對太陽的喜愛,讀出春天生機勃勃的驚喜,使學生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品讀中得到美的享受,在腦海中勾勒出了充滿童趣的可愛的太陽形象。最后,讓學生嘗試著動筆畫一畫,畫出第五個太陽,并模仿書上的段落向自己創(chuàng)作的第五個太陽配上一段文字,學生就會有自己的理解,學以致用,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誦讀是培養(yǎng)語感、理解詩歌內容、提高感悟能力的最直接的手段,使學生天賦與潛能在輕松愉悅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同時又能達到學習語言、培養(yǎng)情趣以及提升素質、奠定人文底蘊的綜合目的。
比如兒童詩《升國旗》,雖然簡短,但色彩、畫面、情感、意境卻非常豐富,將較為嚴肅的內容巧妙地融于小事件中,短小精悍,讀起來清新自然、簡潔易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誦讀的時間,通過集體朗讀、指名讀、配樂讀、表演讀、個人誦讀、小組比賽讀、男女生讀、師生接龍讀等多種形式的誦讀,使學生能夠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讀出自己的感受,不僅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也能感知詩歌中的描寫與抒情,在探尋作品神韻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感。
中國漢字底蘊深厚,有著無限的文化空間,背景不一樣,漢字的內涵則不同。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一些揣摩字詞和領悟教學內容的時間,可以結合漢字的特點,營造意象豐富的想象世界,鼓勵學生開啟思維,用兒童的眼光來想象和詮釋字詞,進而再結合教學內容,啟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理解詩人,走進詩的世界,誘使學生主動思考,去品味詩的盎然童趣。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漢字的特點,鼓勵學生開啟思維,進行字的想象。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和漢字的特點,從字中啟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誘使學生主動思考。
比如,涉及景色描寫的漢字,如陣陣的風吹、疊疊的浪等字眼都賦予了想象空間,對此,筆者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漢字想象當時的景象,當學生開啟想象思維后,筆者趁機運用多媒體播放與景觀相投的背景音樂,更深層次地開啟學生的想象思維,促使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閉上眼睛,好像身置其處。這樣,從字出發(fā),讓學生放松自我,盡情想象,即能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增強教學趣味性,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更貼切地感悟文本的內涵,體驗漢字的博大精深,進而增強學習的自主性,一舉多得。
兒童是天生的詩人,他們喜歡模仿,喜歡求新求美,是天生的創(chuàng)造者。兒童時期還處于具體思維階段,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是以直觀表象的形式進行思維的。對此,教師可以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自己的理解去表現詩歌的內容與情境,通過情境表演感受詩句文字純真而飽滿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符合中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
比如在教學二年級現代兒童詩《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時,教師可以選擇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作為配樂,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歌曲,能夠很好的營造教學氛圍,把學生帶到雷鋒的世界,喚醒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再讓學生將詩句中的“尋找”“抱著迷路的孩子”“背著年邁的大娘”“冒著蒙蒙的細雨”“踏著路上的荊棘”“四處尋覓”等情節(jié)表演出來,讓學生的情感與詩歌的情感產生和諧共振,產生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
每一首詩歌都有其特定的創(chuàng)作背景,由于條件限制,詩歌中描寫的畫面無法進行真實還原,低年級學生理解力較差,對詩歌背后的時代背景理解得不夠透徹。因此,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情節(jié)、場面,對詩歌的理解很有幫助。
比如《歡慶》這首童詩,是一首描寫國慶的小詩,教學過程中,在多樣朗讀、初步感知詩文的基礎上,教師可抓住時機開展“想一想,說一說”的教學活動,充分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詩中“歡慶”的畫面,再通過說一說或畫一畫,比比誰想象的圖畫更美。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迷人的詩的情境中。當他們陶醉其中樂而忘返時,教師讓學生試著用簡單的詩化的語言描寫自己想象到的畫面。學生的發(fā)言精彩紛呈:“彩霞獻上五彩的錦緞,小溪哼著歡快的小曲,柿子掛起紅紅的燈籠,大山披上金黃的盛裝……”
兒童是天生的詩人,他們喜歡模仿,喜歡求新求美,是天生的創(chuàng)造者。在童詩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契機引導學生進行模仿性創(chuàng)作,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當學生將課本上的兒童詩言語格式有所內化和吸收之后,詩的語言、詩的形式就會闖入他們的腦海,模仿就成為可能。
《彩色的夢》是一首美麗的極富想象的詩歌,生動有趣。在教學中,抓住這一單元“童心”學習主題,在情感的體驗、語言的領悟環(huán)節(jié)之后,引導學生抓住所描述事物與顏色的關系仿編詩歌,做一次探索和嘗試,在創(chuàng)作中感受想象的樂趣,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有學生仿寫如下:
我的彩色鉛筆,
是天空的精靈。
我的彩色夢境,
有美麗的云霞,
有五彩的陽光,
還有多彩的小鳥在飛翔,
在水墨畫一樣的空中留下道道美麗的弧線……
從句到段,從段到文,從模仿入手,讓學生在想象的世界中不斷揣摩詩的結構、形式等,在模仿的基礎上融進自己的情感寫出屬于自己的東西,這樣的語言富有靈性,猶如沙礫中的珠貝?;蛟S,學生筆下的詩句是幼稚的,或許他們的表達還不能稱為詩歌,但他們的想象力是驚人的,這樣的寫詩創(chuàng)作不僅讓學生感到一點也不難,還很有趣。
童詩的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詩歌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從生活、大自然中挖掘一剎那的觸動和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創(chuàng)新點,學生的興趣一旦被激發(fā),就會慢慢學會用眼睛觀察生活,尋找心靈中鮮艷的色彩和生活中的真善美,通過詩歌抒發(fā)童真和童趣,立意新巧,用詩歌澆灌情感之花,讓詩歌走進生活,一首契合心性的兒童詩便會付諸筆端。
比如,有一位細心的劉同學見到班級的黑板報被人涂鴉了,一時難過,寫下了“哭泣的黑板報”一詩,營造了一個極富深思的想象空間,由物及人,啟發(fā)小讀者思考,全文如下:
黑板報,大花壇。
綠綠的草兒,美麗的花兒,
參天的大樹下,
還有一個個形狀各異的字寶寶們團結在一起。
呀!
草兒沒人,花兒謝了,大樹的葉子也掉了,
還有,字寶寶們也不再成團了,
毀容后的大花壇被涂得亂七八糟
聽,字寶寶們在哭泣。
如果把你的臉也涂得亂七八糟,
看你傷心不傷心?
情動于衷,言發(fā)于外。雖然詩是幼稚的,但學生們用自己稚嫩的筆觸表達了對不良行為的譴責之情,在字里行間跳動著對班集體的熱愛,這不正是學生內心最真實的表達嗎?不是“我筆寫我語,我語表我心”最樸素、最真切的體現嗎?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泵總€學生在對詩歌的讀、品、思過程中產生的理解與認知都是不同的,每一份閱讀體驗都是獨特思維下的產物,是學生個性化表達方式的體現。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模仿性創(chuàng)作,對詩歌的意境進行拓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獨特閱讀體驗,以創(chuàng)造性解讀和多元感悟孕育學生的個性之花。
比如,當PPT呈現天上的一輪圓月時,或許有的學生會這樣表達道:“家住廣寒宮的嫦娥姐姐,我請你吃個大月餅!有圓的,有方的;有甜的,有咸的。噢,還有驅寒的牛肉餡月餅!”而當多媒體呈現出水中搖晃的月影時,會有學生這樣寫道:“月兒月兒,搖晃著身影;中秋佳節(jié),你喝了多少桂花酒?”瞧,學生是多么可愛,多么樂于想象,這種可貴的想象力,我們絕不能視為“幼稚”“無知”,不以單一、固定的思維約束兒童的想象力,而是加以呵護、贊賞,學生的詩心得以喚醒,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才能讓詩情在筆尖自然傾瀉而出。
總之,兒童詩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力,有著獨特的觀察視角和天真的純凈心靈,表達出輕松活潑、自由爛漫的詩意。著名兒童詩作家金波曾說:“兒童是天生的詩人?!痹诮虒W中,我們應有意識地打開孩子們的視野,釋放想象的空間,給他們足夠的自由去讀、去品、去想象,我們會驚喜地發(fā)現,詩歌的世界是奇妙的,是照亮靈魂的火炬,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詩的世界中感受詩一樣美好的童年,找到自己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