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寧國中學 劉渠道
學科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動機,這是從內因角度展開的教學應對,其科學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從更多方向做出教學研究,對普遍存在的厭學現(xiàn)象做科學分析,找到解決之道。生物是自然學科,抽象性特征比較突出,學生學習存在一定難度,很容易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主動性學習中建立良好學習習慣。
學生對教師設計投放問題比較敏感,自然會特別重視。教師要科學運用問題調動手段,在問題設計、問題投放、問題討論、問題回饋、問題作用等方面展開研究,為學生準備更多適合的學習問題,將學生帶入深度思考和多元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在主動探索性學習中成長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如教學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教師先引導學生做梳理性閱讀,對教材內容做自主學習,然后推出一些思考問題。如: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在結構上有哪些差異?利用高倍顯微鏡能夠觀察嗎?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造成細胞不同形態(tài)結構的原因有哪些?等等。學生對教師設計問題展開對應思考,課堂學習氣氛逐漸建立。為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教師要求學生做互動交流,逐漸達成學習共識。教師現(xiàn)場指導學生做顯微鏡觀察操作,并對顯微鏡操作方法做集中傳授,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學習動機。學生對這些思考問題做深入研究,從親自觀察中找到不同點,其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教師推出一些思考問題,為學生順利展開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圍繞學生設計學習問題,組織學生操作,能夠帶來更多學習激發(fā)動力。問題與操作相結合,其助學作用更為突出,教師要科學應用這些輔助手段,為課堂教學注入豐富動力,以滿足不同群體學生學習需要。
生物實驗內容眾多,教師要做好實驗選擇,為學生提供更多直接參與的機會,在實驗操作中建立學科認知。一般情況下,生物實驗要在實驗室條件下展開,對實驗材料、實驗器材等要求都比較高,教師要做深度研究,對實驗方案做改進和創(chuàng)新設計,推出一些替代性實驗方案,讓學生在生活條件下展開實驗操作,勢必對學生形成心理沖擊,其助學效果會更為豐富。
教師為學生準備更多適合的實驗方案,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在教學《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為學生準備的實驗方案是:利用現(xiàn)有物品做實驗操作,檢測這些生物組織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學生接受任務后,開始對蘋果做檢測實驗。先將蘋果切塊、研磨、過濾,花生種子切片,黃豆浸泡切片、研磨、過濾;然后將蘋果樣液加菲林試劑震蕩,水浴加熱煮沸,將花生種子切片做鏡檢,黃豆濾液加雙縮脲試劑,觀察其顏色變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展開實驗操作,對實驗現(xiàn)象做歸結,分析實驗結論。教師對學生實驗操作情況做評估,給學生提供更多歸結提示,讓學生主動展開實驗總結。
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始終跟進指導,確保實驗順利展開,為學生學習提供具體幫助,學生參與實驗操作的主動性更為高漲。生物實驗內容眾多,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心理需求做設計,為學生帶來更多操作機會,其助學效果更為顯著。
生物學科教學設計中,教師有意識融入一些活動內容,也能夠對學生形成沖擊。話題辯論、素材搜集、生活觀察、實驗操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都屬于學科活動范疇,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實際做出篩選設計,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學生響應積極,其助學效果更為突出。
學生對生活條件下的生物操作性任務比較感興趣,教師不妨做好篩選和組織,組織學生進行生活觀察和操作,對學生形成感官沖擊,其激發(fā)效果會更為豐富。如教學《細胞中的無機物》,教師組織學生實驗材料搜集活動:水的存在形式有兩種,即自由水和結合水。深入生活之中,搜集一些莊稼種子、水果、蔬菜、礦泉水等物質,準備做觀察實驗。這些物質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當學生將所收集的東西帶到學校后,學生都會主動展開觀察和操作,對自由水和結合水的存在形式做具體分辨。在課堂導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現(xiàn)場組織學生對這些材料做解剖操作,還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根據(jù)生活認知做具體判斷,對兩種不同的水的存在形式進行辨認。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材料準備活動,在觀察實驗中進行細致操作,確保實驗順利展開。
學生學習表現(xiàn)如何,教師要及時做出評價,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成就感,這對激發(fā)學生學習思維也有積極幫助。學生進入學科學習之后,教師要為學生搭建成果展示評價,還要引入自評互評機制,讓學生在多重評價中建立學習信心,這對激發(fā)學生學科動機也有重要現(xiàn)實幫助。高中學生不是很看重一些簡單的激勵性評價,教師需要在評價語言設計、評價方式選擇等方面做創(chuàng)新研究,以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教師推出自評環(huán)節(jié),能夠對學生形成更多沖擊。學生習慣教師評價,而很少有自我評價的經(jīng)歷,教師不妨從這個角度做組織,給學生帶來反思自省的機會,對調動其學習動機有重要促進作用。如《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師為學生準備的是信息搜集任務:細胞內的糖類和脂質有不同種類和用途,對教材和教輔材料做細致閱讀,將相關信息做整合處理,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學生開始閱讀教材內容,對教輔材料做細致分析,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學習。在課堂信息交互環(huán)節(jié),有學生重點介紹概念、知識點,也有學生投放一些填空、判斷訓練題目,還有學生推薦一些圖片信息,對章節(jié)內容做直觀展示。教師組織學生對這些材料信息做梳理,對學生積極學習精神做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行為,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激勵。
教師組織學生做集體展示和交流,對學生學習表現(xiàn)做評價,從正面激勵,大大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教師創(chuàng)建展示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主動學習機會,其助學作用更為突出。
生物學科教學訓練設計時,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和延伸意識,結合學科實踐應用推出一些訓練任務,讓學生進入到生活環(huán)節(jié)做相關操作,為學生帶來全新學習體驗,其激發(fā)效果會更為顯著。生物學科與學生生活有太多對節(jié)點,教師對此需要有清晰認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性學習,借助生活條件展開學習研究,其訓練效果會更為豐富。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學科實踐活動組織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教師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做訓練安排,其適合性更高,學生借助知識儲備做主動性學習,確保訓練的順利展開,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如教學《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教師準備的是小課題研究任務:核酸是生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DNA和RNA是核酸的重要組成物質,在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利用多種信息渠道展開資料收集,以核酸生活應用為小課題展開研究,要寫出研究報告。學生進入研究環(huán)節(jié),從刑事偵查、病毒檢測、遺傳學等角度展開信息整合,獲得不少素材和案例支持。教師利用多種機會與學生交流研討,對學生研究情況做觀察和指導,為學生提供更多技術參考和支持,確保小課題研究的順利展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操作實踐,學生研究獲得不少成果。
教師推出小課題研究任務,將學生帶入生活化學習情境之中。借助多種信息渠道展開素材搜集,為研究學習提供更多材料支持。對接生活實踐,這是生物學科教學訓練設計的重要選擇方向,學生對這樣的訓練任務有更高認同感,其學習動機更為鮮明。
生物學科教學中,教師從學生學習動力激發(fā)角度展開教學,其教學組織帶有鮮明的目標性,如果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習困惑問題,無疑是最有價值的教學組織。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對學生學情做深度調查分析,圍繞學生設計學習任務和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其激發(fā)效果更為顯著,學生進入主動性學習環(huán)節(jié),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習認知也會更為深刻而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