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橘盈
河南省洛陽榮康醫(yī)院臨床心理科,河南 洛陽 471000
抑郁癥作為一種具有高致殘?zhí)攸c的精神疾病,臨床常表現為顯著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維遲緩等癥狀,如未能得到及時的診斷與治療,隨著病程進展,病情惡化,可能導致嚴重后果[1-2]。當前臨床常采用藥物的方式進行抑郁癥的治療,但針對心理社會因素作用明顯的患者,需配合適當的心理干預。以家庭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強調家庭護理在患者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旨在通過家庭成員的支持與護理配合對患者的疾病產生積極影響,從而達到改善患者預后的目的[3-4]?;诖耍狙芯刻接戓槍σ钟舭Y患者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9年9月—2020年8月河南省洛陽榮康醫(yī)院收治的94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7例。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對抑郁癥的診斷標準[5],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悉,意識清醒,認知正常。排除標準:合并多種精神疾病,存在高度自殺傾向,有藥物濫用史。觀察組中男25例,女22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42.17±3.17)歲,病程0.2~1.5年,平均病程(0.78±0.11)年。對照組中男24例,女23例,年齡36~68歲,平均年齡(41.79±3.22)歲,病程0.2~1.7年,平均病程(0.81±0.1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宣教抑郁癥相關知識,指導相關治療藥物的用藥方法,告知用藥及日常生活注意要點。加強病區(qū)清潔、通風,維持良好的病區(qū)環(huán)境。宣教藥物治療效果,幫助樹立康復信心。觀察組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1)強化宣教。護理人員采用視頻、發(fā)放健康手冊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屬宣教抑郁癥相關知識,講解以家庭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的理念獲得疾病康復的實際案例,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tǒng),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導致患者的生活護理與照護中,并給予充分的家庭支持。(2)以家庭為中心的用藥指導。詳細講解用藥相關內容,包括服藥時間與劑量,宣教病情反復的可能性,強調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禁止隨意增減藥物,告知用藥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囑其做好心理準備,指導家屬監(jiān)督患者正確用藥,避免出現藏藥的情況。(3)以家庭為中心的安全護理。結合患者習慣與喜好,適當改變病區(qū)設置,調節(jié)燈光為光亮的暖色調,注意保管水果刀、繩子等可能造成患者自殺、自傷的藥品和工具,為其營造溫馨、安全的家庭式病區(qū)環(huán)境。(4)以家庭為中心的生活指導。①飲食:針對存在拒食表現的患者,家屬應積極分析患者拒食的原因,加強飲食的營養(yǎng)、口味及色彩搭配,遵循少食多餐、清淡飲食的原則,鼓勵其多食魚肉、牛肉、雞蛋及牛奶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②睡眠:患者家屬可結合患者作息習慣為其制定作息時間表,做到定時起床、睡覺?;颊咚咂陂g,家屬應陪伴在側,如失眠或早醒后無法入睡,可采取飲用牛奶、聆聽舒緩音樂、泡腳等方式促進睡眠。③運動:指導患者家屬與患者共同進行慢跑、散步等體育運動,運動強度應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20 min/次,3~4次/d。(5)以家庭為中心的心理護理:鼓勵家屬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誤區(qū),給予充分的安慰、關心與尊重,并陪伴其找尋生活的意義,鼓勵患者學習自我表達,積極傾訴內心感受,表達自我想法,患者家屬應耐心傾聽患者傾訴,以贊揚、鼓勵的方式響應,盡量讓患者參與家庭決策,為其提供展示自我價值的機會,患者家屬為患者講解輕松愉快的笑話或故事,并鼓勵患者發(fā)泄內心的不滿。兩組患者均護理3個月。
(1)心理狀態(tài):對比兩組社會支持情況,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兩組護理前及護理后(3個月后)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價,共14個條目,均采用0~3分評分法,分值0~42分,分數與患者心理狀態(tài)呈負相關。(2)社會支持水平與生活質量: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社會支持水平與生活質量。其中社會支持水平采用社會支持量表(SSRS)進行評價,該量表共包含3個維度,10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社會支持,分值0~66分,分數與社會支持呈正相關。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量表(SF-36)進行評價,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4個方面,滿分100分,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情況(s) 分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47)觀察組(n=47)t值P值13.192 27.322<0.05<0.05 t值P值護理前26.27±2.45 27.02±2.52 1.463 0.147護理后20.65±1.59 14.77±1.76 16.996 P<0.05
觀察組護理后社會支持水平、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社會支持水平與生活質量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社會支持水平與生活質量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47)觀察組(n=47)t值P值社會支持水平護理前29.62±5.15 29.78±5.68 0.143 0.887護理后30.65±6.64 38.38±6.25 5.812 0.000生活質量護理前63.64±6.65 63.19±7.03 0.319 0.751護理后72.76±6.77 84.33±7.09 8.091 0.000
當前臨床對抑郁癥病因的了解并不清晰,生物學、心理等因素均可能導致抑郁癥的發(fā)生。抑郁癥作為具有較高致殘率、自殺率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與社會問題,進而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家庭關系與工作,降低生活質量[6]。抑郁癥患者的康復需要醫(yī)院、家庭的共同干預,通過積極的態(tài)度與行為促進改善病情。常規(guī)護理內容較為單一,且多依賴于護理人員實施單方面的護理干預,在改善抑郁癥患者心理狀態(tài)方面效果不甚理想[7]。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社會支持、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以家庭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利于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升社會支持水平,提高生活質量。以家庭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要求患者家庭參與到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并為其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從而達到改善患者身心狀態(tài),促進早期康復的目的[8]。以家庭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針對抑郁癥患者與家屬進行護理、疾病相關知識的強化宣教,提升其疾病的正確認知,了解配合護理對改善病情的重要性,進而利于提升護理配合度,保障護理的順利進行。以家庭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鼓勵家屬參與到患者的護理中,積極督促患者合理飲食、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以及進行適當運動,以增強其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產生舒適感受,從而達到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醫(yī)院只是抑郁癥治療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患者最終需回歸家庭進行康復,以家庭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要求患者家屬在日常生活中給予患者較好的照護與互動,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盡量減少負性情緒與心理壓力,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
綜上所述,以家庭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在抑郁癥患者的護理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利于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高社會支持水平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