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孫送 劉瓊瓊 潘一濱
克羅恩病(CD)是一種慢性、持續(xù)性炎性胃腸道疾病,多呈節(jié)段性或跳躍性病變,可累及全消化道[1]。近年來我國發(fā)病率不斷上升[2],其中肛周病變是其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包括肛周膿腫、竇道、瘺管及裂口潰瘍等病變。肛瘺是克羅恩病最常見的肛周病變。磁共振成像(MRI)能多角度展示瘺管走形趨勢及與肛門內(nèi)外括約肌的聯(lián)系,使瘺管更易被發(fā)現(xiàn)[3]。本文分析CD肛瘺(肛周膿腫)患者肛周MRI影像學分布特點及Van Assche MRI評分與CRP、PCDAI的相關(guān)性。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2年12至2019年9月上海龍華醫(yī)院27例CD肛瘺(肛周膿腫)患者MRI影像學資料。男22例,女5例,年齡16~56歲,男性中位年齡26歲,女性中位年齡為29歲,病程1~72個月。納入標準:①符合克羅恩病診斷標準:炎癥性腸病(IBD)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4],在CD診斷基礎上伴有肛瘺病變,包括膿腫;②肛周MRI檢查資料完整。
1.2 Van Assche MRI 瘺管評分 肛周MRI閱片由高級職稱影像學醫(yī)師及肛腸??漆t(yī)師共同完成(意見不一取平均分)。影像學分析按照瘺管數(shù)目(內(nèi)口及分支)、瘺管位置、范圍(肛提肌上、肛提肌下)分別計算Van Assche MRI 瘺管評分,評分越高炎癥活動性越高。統(tǒng)計超敏C反應蛋白(CRP)、肛周克羅恩病活動指數(shù)(PCDAI)。對MRI瘺管評分與CRP、PCDAI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
1.3 PCDAI評分 (1)分泌物:無0分;少量黏液樣分泌物1分;中等黏液樣或膿性分泌物2分;較多的膿性分泌物3分;糞便污液4分。(2)疼痛和活動:無活動受限0分;輕度疼痛,無活動受限1分;中等疼痛,部分活動受限2分;明顯疼痛,明顯活動受限3分;很痛,活動嚴重受限4分。(3)性生活:沒有受限0分;輕度受限1分;中等受限2分;明顯受限3分;無法過性生活4分。(4)肛周病變:沒有或僅有皮贅0分;肛裂或黏膜撕裂1分;<3肛瘺2分;≥3肛瘺3分;肛門括約肌潰瘍或肛瘺伴皮贅4分。(5)硬結(jié):沒有0分;較小1分;中等2分;較大硬結(jié)3分;波動或膿腫形成4分。計算總分:緩解期≤4分;9分>中度活動期>4分;重度活動期≥9分。
1.4 瘺管分類 按照瘺管位置對其分類:僅侵犯1個間隙:坐骨直腸間隙,直腸后間隙,括約肌間隙;侵犯2個間隙:坐骨直腸間隙和直腸后間隙,坐骨直腸間隙和肛門括約肌間隙,直腸后間隙和肛門括約肌間隙;侵犯3個間隙:坐骨直腸間隙、直腸后間隙和肛門括約肌間隙同時存在。共7種類型。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表示,偏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M(Q1,Q3)表示;計量資料采用n(%)表示;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guān)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27例患者,克羅恩病伴肛周膿腫9例(33.3%),克羅恩病伴單純性肛瘺4例(14.8%),克羅恩病伴復雜性肛瘺14例(51.9%)。見圖1。
圖1 A~C. 會陰部見大片滲出性病變,中線偏左側(cè)見外口影,并瘺道形成向右上走形;位于肛門截石位11點見內(nèi)口影;截石位7點見外口影,向后上竇道形成,遠端位盲端,考慮肛周-會陰部多發(fā)竇道及瘺管形成,伴左臀部筋膜炎癥
2.2 Van Assche MRI 瘺管評分 見表1。
表1 Van Assche MRI瘺管評分[n(%)]
2.2 核磁瘺管評分與CRP、PCDAI相關(guān)性分析 MRI瘺管評分與CRP無相關(guān)性(r=0.194,P=0.331)。MRI瘺管評分與PCDAI無相關(guān)性(r=-0.053,P=0.791)。
2.3 瘺管位置分布 瘺管位于坐骨直腸間隙2例(5.3%);肛門括約肌間隙6例(15.8%);坐骨直腸間隙和直腸后間隙3例(7.9%);坐骨直腸間隙和括約肌間隙16例(42.1%);直腸后間隙和肛門括約肌間隙共4例(10.5%);坐骨直腸間隙、直腸后間隙和肛門括約肌間隙同時存在7例(18.4%)。86.8%瘺管位于肛門括約肌間隙。
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復雜性肛瘺的手術(shù)方式較多,如掛線療法、保留肛門括約肌瘺管潛剝術(shù)[6]等,但其復發(fā)率并未達到期望值[7]。CD肛瘺偏于復雜性,瘺管數(shù)目偏多條或存在分支以及肛周膿腫。相關(guān)研究表明[8]CD肛瘺瘺管中的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MMPs),特別是單核細胞和成纖維細胞中的MMP3蛋白和mRNA表達明顯上調(diào),MMPs幾乎可以降解細胞外基質(zhì)的所有組分,這體現(xiàn)出CD肛瘺具有較高的侵襲性。CD肛瘺直腸肛管壁多數(shù)增厚,直腸炎及肛管炎發(fā)生率偏高。瘺管的復雜性(分支或膿腫)和存在直腸壁情況(直腸炎)是CD肛瘺的特點。而圣詹姆斯大學醫(yī)院肛瘺分級中凸顯了CD肛瘺的2個影像特征(分支或膿腫)。因此,瘺管的復雜性和直腸壁情況可提示外科醫(yī)師有CD肛瘺的可能性。
本資料顯示,CD肛瘺瘺管位置普遍侵及肛門括約肌間隙,瘺管位于括約肌間占86.8%。普通肛瘺parks分類中肛門括約肌間隙占比70%[9]。OLIVEIRA報道30例普通肛瘺,其瘺管為肛門括約肌間隙占比35.4%[10]。CD肛瘺發(fā)生于肛門括約肌間隙的比例大于非CD肛瘺。CD肛瘺(肛周膿腫)核磁瘺管評分與CRP及PCDAI無相關(guān)性。Van Assche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炎性活動越高,但該炎癥活動主要反映肛周局部炎癥。CRP作為急性時相反應的靈敏性指標,在急性創(chuàng)傷和感染時其血濃度急劇升高。但克羅恩病肛周炎癥仍屬于局限性慢性炎癥。PCDAI主要從肛周炎癥角度評價,Van Assche評分主要從瘺管的特性評價,評價角度不同。但兩者結(jié)合應用可以作為CD肛瘺的較全面的評價指標。后期可加入白細胞、血沉、CDAI等相關(guān)指標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MRI表現(xiàn)為復雜性肛瘺,Van Assche 評分較高,且伴發(fā)直腸炎時應考慮CD肛瘺,應進一步檢查確診;CD肛瘺與普通肛瘺相比,CD肛瘺位置可能更易發(fā)生在肛門括約肌間隙,通過肛門括約肌間隙向上或向外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為臨床手術(shù)醫(yī)師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