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國宏
女兒玲玲這幾天情緒一直很低落,到家后給我們打聲招呼便鉆進自己的房間??吹脚畠旱漠惓1憩F(xiàn),我和妻子都感到有些詫異:玲玲平時可是個性格開朗的孩子?。∵@幾天怎么成了“悶葫蘆”啦?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決定找孩子談一談。我們喊了四五聲,玲玲才陰沉著臉走出自己的房間。妻子看著女兒悶悶不樂的樣子,著急地問:“玲玲,這幾天怎么了?老師批評你了?學習上遇到困難了?”玲玲搖了搖頭。
“你倒是說話??!到底是因為什么嗎?”妻子更急了。
我示意妻子先別“激動”,讓孩子自己慢慢講。果然,過了好一會,玲玲才吞吞吐吐地說:“前幾天,老師表揚了很多同學,夸他們進步快,可就是沒有一次夸我!”
聽到這,我和妻子都長長地出了口氣。看來孩子“郁悶”是因為“上進心”?。∥倚念^掠過一陣暗喜,輕輕地拽過女兒,說:“玲玲,咱先別和同學們比,你先和自己比一下,看看你在哪些方面有了進步和提高?”
玲玲歪著腦瓜想了一會,說:“我覺得我的字寫得比以前工整了,三年級時我寫的字總跑到方格外面去,難看死了,現(xiàn)在漂亮多了!”
“對呀,玲玲的字越寫越漂亮,這算是一項進步!想想看,還有什么?”我趁熱打鐵。
“歌也比以前唱得好聽了,還有答題速度也比以前快了!還有……對了,我學會做家務了,能給媽媽當助手啦!”玲玲突然興奮起來,臉上開始“陰轉晴”。
“對嘛!玲玲的進步不僅僅是這些呀,還有好多呢,像學會生活自理了,懂得孝敬老人啦……哎呀,一時還說不全?。 蔽谊种割^一項項數(shù)。
“爸爸,我真沒發(fā)現(xiàn)我進步這么多呢!”女兒高興地從沙發(fā)上跳起來,興奮地在客廳里轉了幾個圈!
“玲玲啊,媽媽跟你說,在學習和生活上,要學習同學的長處,但也要經(jīng)常拿自己和自己比一比,回頭瞧一瞧,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進步,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優(yōu)點要發(fā)揚,不足要彌補,這才能不斷地提高,進步得更快??!”妻子的一番話聽得女兒頻頻點頭:“爸爸媽媽,我懂了!今后,我一定學習同學的優(yōu)點,看到自己的長處,改正自己的不足,不亂攀比啦!”玲玲一臉笑容地轉身進了自己的房間。
兩周后的一天,玲玲放學到家,進門就嚷嚷:“老師今天夸我啦!夸我經(jīng)常幫助同學,還夸我的字越寫越好了呢!下周三,我要代表班級參加全校鋼筆書法大賽呢!”
看著女兒臉上的燦爛笑容,我和妻子欣慰地笑了:“縱向比”,比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上進心!
放眼身邊,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喜歡“橫向比”,總是喜歡拿“周圍的孩子”來和自家孩子對比。應該說,家長的出發(fā)點是好的,都是為了激勵自家孩子的“斗志”,但這種“攀比”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周圍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并不是所有方面都有可比性。相反,這樣做很容易引起自家孩子的反感,從而使這種“勵志法”失效,甚至達到相反的效果。因此,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還是要多采用“縱向比”的方法,讓孩子在和自身的比對中,看到差距,找出優(yōu)勢,從而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