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怡 楊照玉 王杰民 焦富勇
(1.西安醫(yī)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2.陜西省人民醫(yī)院兒童病院,陜西 西安 710068)
2022年5月16日發(fā)表 于Nature Communication題為“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uided signature reveals the shared host immune response in MIS-C and Kawasaki disease”的這篇文章[1]探討了人工智能引導信號在兒童多系統(tǒng)炎癥綜合征(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和川崎?。↘awasaki disease,KD)中的研究及其對臨床診斷的指導價值,立題創(chuàng)新,對兒科臨床工作有較大的指導意義?,F(xiàn)對其進行解讀,供兒科同仁參考。
MIS-C是在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大流行期間出現(xiàn)的一種疾病,由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可出現(xiàn)異常的全身炎癥反應,其特征與KD類似,被稱為MIS-C。該研究作者使用基因信號計算工具箱[在SARS-CoV-2感染背景下開發(fā)的兩個基因信號,即ViP/sViP(viral pandemic/severe-ViP)信 號]對MIS-C和KD進行了比較,使用ViP/sViP信號及診斷KD的13個轉(zhuǎn)錄信號驗證了KD與MIS-C處于相同的宿主免疫反應連續(xù)體上,且都集中于IL15/IL15RA為中心的細胞因子風暴,提示二者免疫發(fā)病機制存在共同近端途徑,但二者在其他實驗室參數(shù)(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等)和心臟表型(心功能降低、冠狀動脈擴張)方面存在差異。ViP信號揭示了MIS-C獨特的靶向細胞因子途徑;sViP信號表示嚴重程度,在MIS-C中的信號較KD強,代表MIS-C的病情比KD更嚴重,并確定了可用于監(jiān)測疾病嚴重程度的關鍵臨床特征(心功能降低)和實驗室參數(shù)(血小板減少和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隨著COVID-19的大流行,MIS-C的病例數(shù)不斷增多。與KD相似的是MIS-C也可出現(xiàn)心肌功能障礙和冠狀動脈擴張。KD的發(fā)病機制為病毒、真菌和細菌感染或環(huán)境刺激引起的免疫反應,且宿主的遺傳背景導致了對環(huán)境抗原暴露的特殊炎癥反應[2]。
該研究保留了包括COVID-19在內(nèi)的所有ViP信號中的166個基因信號,其中20個基因(sViP信號)可用于疾病嚴重程度的分類[3]。ViP信號在所有病毒性大流行誘導的宿主免疫反應中的基本性質(zhì)是相同的。接著作者使用ViP信號同時檢測MIS-C和KD的免疫應答信號。結果表明,MIS-C中宿主免疫應答性質(zhì)與KD均以IL15/IL15RA為中心的細胞因子風暴為特征。不同的是,代表嚴重程度的sViP信號在MIS-C中更強。
作者分析了多個病毒大流行的轉(zhuǎn)錄組數(shù)據(jù)集,發(fā)現(xiàn)ViP信號既可以提示宿主免疫應答的性質(zhì),也提示了疾病的預后指標,sViP信號可預測COVID-19的嚴重程度[3]。與健康對照組相比,KD急性期的ViP/sViP信號有上調(diào)趨勢(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的曲線下面積為0.8~1),并在恢復期下調(diào)(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的曲線下面積:ViP為0.6~0.8,sViP為0.8~1)。
根據(jù)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lin,IVIG)治療后的表現(xiàn),將KD樣本數(shù)據(jù)集中ViP/sViP信號分為應答組與無應答組。ViP/sViP信號在IVIG與甲潑尼松龍聯(lián)合治療后均有降低(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的曲線下面積為0.9),但應答組誘導的ViP信號降低程度低于無應答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的曲線下面積為0.8~0.9)。ViP信號還可以提示疾病嚴重程度,這與成人COVID-19患者中觀察到的情況非常相似[3]。
MIS-C可檢測到抗SARS-CoV-2核衣殼IgG抗體和聚合酶鏈反應檢測不到的病毒。MIS-C隊列的中位年齡高于KD隊列,且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降低,并伴有明顯的細胞減少(包括白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和血小板計數(shù)),但C反應蛋白水平顯著高于KD隊列。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了ViP/sViP信號顯示MIS-C和KD處于同一宿主免疫連續(xù)體上,提示了MIS-C和急性KD具有相似的宿主免疫反應,且MIS-C比急性KD誘導的ViP/sViP信號更強,且IL15/IL15RA對升高的ViP/sViP信號有提示作用,但KD特異性轉(zhuǎn)錄信號[4]不能區(qū)分MIS-C和KD。
該研究前瞻性地分析了兩個不同嚴重的MIS-C隊列,一部分將出現(xiàn)心肌肌鈣蛋白Ⅰ升高和/或心室收縮力改變,以及需重癥監(jiān)護室支持的心力衰竭時為嚴重MIS-C;一部分將病情危重并伴有心臟和/或肺功能衰竭分為嚴重MIS-C[4-5]。在這兩個隊列中,sViP能夠?qū)⒅囟萂IS-C與輕中度MIS-C進行分類,還可以識別心臟發(fā)生心功能不全的風險。結合之前的研究結果可得出結論,包含20個基因的sViP信號捕獲了一組核心基因,并在KD、MIS-C和COVID-19[4]的宿主免疫反應中表達。
該研究分析ViP信號與其他研究報告顯示的MIS-C中心臟表型之間的關系,sViP信號與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顯著相關,但與ViP信號或IL15/IL15RA復合分數(shù)無關,這表明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可能是MIS-C嚴重程度的臨床判斷指標。已有研究表明IL15/IL15RA水平顯著升高不僅出現(xiàn)在致命性COVID-19患者的肺泡中,還存在于KD的冠狀動脈和心肌細胞中[4]。綜上所述,在COVID-19、KD和MIS-C中,IL15/IL15RA可能來源不同的靶器官,如COVID-19患者的肺泡和KD患者的冠狀動脈或心肌細胞。
該研究發(fā)現(xiàn)COVID-19、KD和MIS-C存在相同的ViP信號,可以客觀地證明三者之間的共享免疫表型,其共同特征是IL15/IL15RA通路上調(diào),提示KD和MIS-C不僅具有相同的臨床特征,可能還具有共同的免疫發(fā)病途徑。
作者使用細胞因子譜和臨床指標或其他實驗室參數(shù)對MIS-C和急性KD樣本進行了分層聚類。結果表明MIS-C與KD的關鍵區(qū)別是血小板及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減少,并且提示血小板和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與血清IL15水平呈負相關。
血小板除了有止血功能,還參與病原體與宿主防御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作用[6]。持續(xù)的血小板減少提示COVID-19病死率增高[7],而且與COVID-19嚴重程度相關[8]。
MIS-C和COVID-19中嗜酸性粒細胞均有減少[9],且持續(xù)的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與COVID-19嚴重程度及恢復率降低相關[10]。嗜酸性粒細胞還具有抗病毒特性及病毒清除能力[11-12]。該研究分析顯示,MIS-C患者血小板減少和嗜酸性粒細胞減少之間存在直接相關性。反觀KD則具有較高水平的Th2細胞因子、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和陽離子蛋白[13-15]。
人工智能引導信號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對KD和MIS-C樣本進行并行分析,獲得相對較大和獨立的隊列。該研究局限性在于可以用于驗證的MIS-C樣本數(shù)據(jù)較少,未來需要更多的數(shù)據(jù)對該研究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嚴格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