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遼陽遼化醫(yī)院藥劑科,遼寧 遼陽 111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臨床呼吸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1]。當發(fā)生AECOPD時,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喘息加重、呼吸困難、發(fā)熱等,若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極易導致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嚴重影響患者肺部功能[2]。AECOPD主要由細菌感染所致,故在臨床中多會予以患者抗感染治療,以減輕其炎癥反應。頭孢類藥物是抗感染治療常用藥物之一,但經長期臨床實踐表明,此類藥物的單一應用難以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癥狀,且長時間服用極易出現耐藥性,導致抗炎效果減弱,影響治療效果。然而,隨著臨床對AECOPD研究的深入,有研究指出[3],將頭孢類藥物與阿奇霉素聯合應用,能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阿奇霉素聯合頭孢類藥物治療AECOPD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聯合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62.57±8.76)歲;體質量45~68 kg,平均體質量(54.38±6.51)kg。聯合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44~78歲,平均年齡(62.19±8.73)歲;體質量46~69 kg,平均體質量(54.61±6.58)kg。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經肺功能檢查、胸部CT、X線胸片檢查后確診為AECOPD患者;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能正確地通過言語或肢體動作進行交流的患者。排除標準:存在精神類疾病病史者;凝血功能異常者;對本研究所使用的藥物存在使用禁忌者;有心腦血管病者;肝、腎等功能器官異常者;無法全程配合治療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入院后,完善各項檢查,根據其實際情況予以糾正電解質、平喘止咳等常規(guī)治療。針對呼吸困難嚴重者,予以氣管擴張治療,若用藥后呼吸困難未緩解,則需予以輔助呼吸干預。
對照組在上述基礎上使用的頭孢類藥物為頭孢呋辛鈉(武漢久安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877,規(guī)格:2.25g),將1.5 g的頭孢呋辛鈉與250 ml 0.9%氯化鈉溶液混合后為患者靜脈滴注,每天滴注1次,共治療1周。
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阿奇霉素(江蘇吳中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20342,規(guī)格:5 ml∶0.5 g)治療,將0.5 g阿奇霉素與250 ml 0.9%氯化鈉溶液進行混合后為患者靜脈滴注,每天滴注1次,共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炎癥因子水平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肺功能:治療前、治療結束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測定患者的第1秒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呼吸速度(PEF)。②炎癥因子: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4 ml,并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患者的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和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③不良反應:包括腹痛、惡心嘔吐、皮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聯合組FEV1/FVC、PEF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FEV1/FVC,第1秒肺活量/用力肺活量;PEF,最大呼吸速度
?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CRP、IL-6和IL-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聯合組CRP、IL-6和IL-8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注:CRP,C-反應蛋白;IL-6,白細胞介素-6;IL-8,白細胞介素-8
?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AECOPD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氣流阻塞及氣流受限,同時伴隨胸悶氣短、咳嗽等癥狀,且隨著疾病的惡化,部分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現象,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4-5]。在臨床治療中,醫(yī)師多會予以患者氣管擴張類藥物、止咳平喘藥物及抗感染藥物進行治療,其中以抗感染治療為關鍵環(huán)節(jié)[6]。主要原因為,若AECOPD患者的炎癥反應較嚴重,其呼吸道黏膜極易水腫,進而加重呼吸道的通氣受阻,故抗感染對控制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義。
在常規(guī)治療方案中,頭孢類藥物發(fā)揮重要作用。頭孢類藥物為抗感染藥物,廣泛應用于肺部疾病的治療中。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聯合組CRP、IL-6和IL-8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聯合組FEV1/FVC、PEF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阿奇霉素聯合頭孢類藥物治療AECOPD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炎癥反應,并改善其肺功能,與胡克增等[7]研究結果相似。究其原因,頭孢呋辛為第二代頭孢菌,對革蘭陽性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與細菌細胞膜上的PBPs相結合,抑制細菌的分裂速度,最后使細菌消亡[8]。阿奇霉素屬于半合成的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能廣泛應用于敏感細菌所引發(fā)的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其滲透性較強,能夠提升其在組織中的濃度,以增強抗感染能力[9-10]。將上述兩組藥物聯合使用,頭孢呋辛能通過與細胞壁結合使細胞迅速凋亡,緩解氣道上的炎癥反應;阿奇霉素對能影響趨化因子的轉移路徑,進而調節(jié)中心粒細胞的轉移路徑,達到減輕氣道炎癥反應的目的。而當患者的氣道炎癥反應減輕時,其氣道水腫癥狀也會得到緩解,進而確保呼吸通暢,改善肺部功能。此外,聯合用藥的安全性是患者十分關注的問題。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阿奇霉素聯合頭孢類藥物治療AECOPD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本研究認為阿奇霉素聯合頭孢類藥物治療AECOPD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較高,但由于研究周期短、樣本量少等因素影響,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偶然性,后續(xù)還需延長研究周期、加大樣本量進行深一步研究,以獲得更為可靠的研究數據。
綜上所述,采用阿奇霉素聯合頭孢類藥物治療AECOPD患者,能進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減輕其炎癥反應,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