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良,張文勇
(盱眙縣人民醫(yī)院兒科,江蘇 淮安 211700)
輪狀病毒性腸炎是由輪狀病毒侵犯所致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好發(fā)于嬰幼兒,可侵犯腸道上皮細胞,導致大量水分和電解質在腸道內聚集,引起小兒腹瀉,該病起病急,且部分患兒病情較重。蒙脫石散是一種以礦物質成分為主的藥物,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胃腸道有害成分,包括炎癥介質和細菌病毒,同時具有保護胃腸黏膜的作用,可以分布在胃腸黏膜表面,對胃黏膜的損傷發(fā)揮修復作用,臨床上多被用于急性腹瀉的輔助治療[1-2]。中醫(y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一旦飲食不節(jié)或受外邪侵犯易引起脾胃受損、升降失宜水谷無法運化,從而發(fā)病,又因常在秋季發(fā)生還被稱為秋季腹瀉[3]。醒脾養(yǎng)兒顆粒是臨床上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常用的一種中藥復方制劑,主要包括一點紅、毛大丁草、山梔茶及蜘蛛香等多種藥材,具有固腸止瀉、醒脾開胃、理氣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4]。本研究旨在探討醒脾養(yǎng)兒顆粒聯合蒙脫石散對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的臨床療效及血漿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盱眙縣人民醫(yī)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9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中男患兒25例,女患兒21例;年齡5個月 ~3歲,平均(1.89±0.85)歲;病程 1~5 d,平均(2.09±0.48) d。觀察組中男患兒30例,女患兒16例;年齡4個月 ~3歲,平均(1.65±0.82)歲;病程 1~4 d,平均(2.33±0.97) 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西醫(yī)參照《兒童腹瀉病診斷治療原則的專家共識》[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中醫(yī)參照《泄瀉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6]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者;中醫(yī)判定屬于腸胃濕熱兼有寒濕阻滯型輪狀病毒性腸炎者;年齡為4個月 ~3歲者;近期無止泄藥物服用史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類型腸炎者;合并其他感染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等。本研究經盱眙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法定監(jiān)護人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主要包括補液、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抗病毒治療。對照組患兒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蒙脫石散[博福 -?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90,規(guī)格:3 g/袋]空腹口服給藥,年齡<1歲的患兒3 g/次,1次/d;1歲≤年齡<2歲的患兒3 g/次,2次/d;年齡≥?2歲的患兒3 g/次,3次/d。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醒脾養(yǎng)兒顆粒(貴州健興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415,規(guī)格:2 g/袋)口服給藥,年齡<1歲的患兒2 g/次,2次/d;1歲≤年齡 < 2歲的患兒4 g/次,2次/d;年齡≥?2歲的患兒4 g/次,3次/d。兩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參照《兒童腹瀉病診斷治療原則的專家共識》[5]對治療后兩組患兒進行療效評估。顯效:治療后大便性狀、排便次數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大便性狀明顯好轉,排便次數顯著減少,每天小于或等于4次;無效:治療后大便性狀無好轉甚至惡化,排便次數每天大于4次。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后止瀉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并記錄。③證候評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對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癥狀進行評估,包括水樣或蛋花湯樣便、氣味臭、煩熱口渴、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5項,按照嚴重程度分為0分、2分、4分、6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④心肌酶譜。采集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約3 mL,置于預先盛有抗凝劑的采血管中,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5 min取血漿,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漿LDH、CK、CK-MB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1.30%,高于對照組的76.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觀察組患兒的止瀉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兒止瀉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患兒止瀉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d)
組別 例數 止瀉時間 退熱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 46 3.65±1.02 2.55±0.54 7.65±0.23觀察組 46 2.23±1.01 1.76±0.33 7.32±0.11 t值 6.709 8.467 8.779 P值 <0.05 <0.05 <0.05
2.3 證候評分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兒水樣或蛋花湯樣便、氣味臭、煩熱口渴、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兒臨床證候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兒臨床證候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舌質紅苔黃膩 脈滑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3.87±1.04 1.33±0.34* 3.75±1.04 1.02±0.37*觀察組 46 3.98±1.21 0.78±0.12* 3.77±1.05 0.79±0.34*t值 0.468 10.346 0.092 3.104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水樣或蛋花湯樣便 氣味臭 煩熱口渴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4.45±1.02 1.54±0.23* 4.65±1.12 1.67±0.21* 4.57±1.15 1.71±0.35*觀察組 46 4.49±1.07 0.74±0.11* 4.59±1.18 0.79±0.13* 4.58±1.25 0.78±0.13*t值 0.184 21.282 0.250 24.166 0.040 16.89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心肌酶譜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漿LDH、CK、CK-MB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血漿LDH、CK、CK-MB水平比較(?±s?,IU/L)
表4 兩組患兒血漿LDH、CK、CK-MB水平比較(?±s?,IU/L)
注:與治療前比,*P<0.05。LDH:乳酸脫氫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
組別 例數 LDH CK CK-MB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212.65±40.65 151.76±21.44* 62.77±8.66 50.76±6.33* 145.88±15.99 110.65±11.65*觀察組 46 211.55±40.67 121.43±17.88* 62.34±8.39 36.88±5.78* 145.89±15.38 90.99±11.44*t值 0.130 7.369 0.242 10.982 0.003 8.16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嬰幼兒腹瀉多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輪狀病毒通過感染腸上皮細胞合成內毒素,導致細胞內鈣離子大量釋放并積聚,進一步激活鈣依賴性氯離子,使氯化物分泌量快速升高,引起患兒水、電解質紊亂,導致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發(fā)生[8]。蒙脫石散可與腸胃組織液相互作用,從而保護表層黏膜組織免受各種致病菌、胃腸液及外界物質的刺激,防止體液和電解質的大量流失,預防患兒出現脫水癥狀[9-10]。
中醫(yī)認為,輪狀病毒性腸炎屬于“泄瀉”范疇,其病因為飲食所傷,或感受風寒濕邪,以致脾胃受損,脾主運化水濕,喜溫運而惡寒露,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清濁不分而導致腹瀉,治療應遵循健脾固胃、利水滲濕的原則[11]。醒脾養(yǎng)兒顆粒方中的毛大丁草為君藥可健脾止瀉,蜘蛛香和一點紅共為臣藥,蜘蛛香可消食健胃、理氣止痛,一點紅可助君藥健脾,并可消食,山梔茶為佐藥可清虛熱、除煩止渴,諸藥合奏醒脾開胃、固腸止瀉的作用[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證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醒脾養(yǎng)兒顆粒可明顯縮短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的治療時間,緩解臨床癥狀,療效顯著。
輪狀病毒性腸炎雖然主要損傷在腸道,但長時間腹瀉、嘔吐可導致患兒脫水,從而引起機體循環(huán)血量不足、血壓下降最終誘發(fā)酸中毒,酸中毒會影響心肌細胞的能量代謝,導致心肌中三磷酸腺苷(ATP)的減少,造成組織缺氧,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最終損傷心肌細胞,因此在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治療中,心肌酶譜的監(jiān)控至關重要,LDH、CK、CK-MB是其重要指標,可敏感反映心肌損傷程度[13-15]?,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醒脾養(yǎng)兒顆粒方中山梔茶內含有三萜、木脂素類物質可以抗病毒;毛大丁草內含石竹烯、三甲基硅脂類物質可以清火消炎;一點紅內含黃酮類物質,可以抑制炎性生物酶的溢出,發(fā)揮抗炎作用[16-1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血漿LDH、CK、CK-MB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醒脾養(yǎng)兒顆??捎行p輕患兒的心肌損傷,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醒脾養(yǎng)兒顆粒聯合蒙脫石散可有效緩解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的臨床癥狀,縮短治療時間,減輕心肌損傷,且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