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寧,許永新,胡玉林,胡 瓚
(1北京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北京朝陽 100029;2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廣東湛江 524091)
香蕉屬于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Musa)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最主要的經(jīng)濟作物,種植區(qū)域集中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和云南等省區(qū)[1]。粉蕉又稱西貢蕉、安南蕉、奶蕉等,是芭蕉屬的一個雜交品種。2003年,北京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引進香蕉并在當?shù)販厥以嚪N成功,香蕉成了我國都市、觀光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北方休閑觀光溫室和生態(tài)餐廳種植熱帶果樹的首選樹種。伴隨設施香蕉栽培技術的提升,京郊設施生產(chǎn)的粉蕉果皮薄、果肉滑黏、品質(zhì)好,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不僅引來了大量的游客,而且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
我國香蕉的主要種植區(qū)屬于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夏秋季臺風危害,其軀干容易被折斷,常常導致大面積減產(chǎn)甚至絕收。通過矮化栽培技術降低株高,可增強植株的抗風能力,而且便于田間管理、采收作業(yè)等。京郊設施栽培的香蕉品種以巴西蕉、粉蕉或威廉斯為主,其假莖高度2.6~4.5m,株高3.5m以上,且只能在較高的連棟溫室、普通日光溫室后墻側(cè)栽培,不便于游客采摘,大大限制了北方設施溫室的香蕉產(chǎn)業(yè)發(fā)展。因此,降低株高已成為設施栽培香蕉的迫切需求。現(xiàn)以粉蕉為試材,研究不同高度截莖、不同濃度多效唑淋根處理對其株高和株產(chǎn)量的影響,以期為香蕉矮化設施栽培提供參考。
選擇紅頭粉8~10片葉的粉蕉組培苗,于2019年4月23日定植。
試驗設于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香蕉試驗基地(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qū)湖秀新村1號),北緯21°9′54″,東經(jīng)110°16′45″,海拔高度17.6m。試驗地為磚紅壤,pH值4.6~5.3。
1.3.1 截莖處理。植株生長至19片葉時進行截莖,分別在離地高度0.5m、1m和1.5m處截莖,以不截莖為對照。即:C1,0.5m處截莖;C2,1m處截莖;C3,1.5m處截莖;CK1,不截莖。每個處理5株,重復3次。
1.3.2 多效唑淋根處理。植株生長至約1.5m時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分別稀釋100倍、300倍、500倍、700倍、1000倍水溶液進行淋根,單株用量2g,以清水為對照。即:P1,100倍液淋根;P2,300倍液淋根;P3,500倍液淋根;P4,700倍液淋根;P5,1000倍液淋根;CK2,清水淋根。每個處理5株,重復3次。
2019年8月23日,選擇粉蕉葉數(shù)19片、長勢一致的蕉株進行不同高度截莖處理;2020年4月14日,測量并記錄粉蕉1.0m處假莖粗度、株高、綠葉數(shù);2020年7月20日,測量株產(chǎn)。
2019年8月26日,選取不同濃度的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分別進行粉蕉土壤淋根處理;2020年7月20日,測量并記錄粉蕉1.0m處假莖粗度、株高、綠葉數(shù)、株產(chǎn)量。
假莖1.0m處粗度W,采用精度為1m的皮尺測量。株高H,采用精度為1cm的卷尺測量。綠葉數(shù)L,在粉蕉收獲時人工計數(shù)。株產(chǎn)量Y,收獲時對粉蕉植株果穗采用磅秤稱重,單位為kg。
采用SPSS19.0及Excel2010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及作圖,采用0.05顯著性水平下的顯著差異法(SLD)進行多重比較。
由表1可知,不同高度截莖處理后,C1、C2、C3的粉蕉1m處假莖粗度分別為35.8cm、42.3cm、55.0cm,與CK1相比,差異均達顯著水平。說明截莖處理可顯著降低1m處假莖粗度,截莖高度越低,1m處假莖粗度越小。不同高度截莖處理后,C1、C2、C3的粉蕉株高分別為251.7cm、246.7cm、275.0cm,與CK1相比,差異也均達顯著水平,但各截莖處理間的差異不顯著,50cm處截莖可顯著降低株高29.31%。不同高度截莖處理后,C1、C2、C3的粉蕉綠葉數(shù)分別為12.0片、12.0片、13.7片,與CK1相比,差異均不顯著。不同高度截莖處理后,C1、C2、C3的粉蕉產(chǎn)量分別為8.2kg、11.7kg、13.2kg,與CK1相比,差異均達顯著水平。不同高度截莖處理對粉蕉的株產(chǎn)量影響較大,而且截莖高度越低,株產(chǎn)量越低。綜合分析認為,粉蕉在生長至19片葉時,1.5m處截莖(C3)效果最佳。
表1 截莖處理對粉蕉的假莖粗度、株高、綠葉數(shù)及株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濃度多效唑淋根處理后,P1、P2、P3、P4、P5粉蕉的假莖粗度分別為57.4cm、60.6cm、61.7cm、60.0cm、66.8cm,與CK2,相比差異不顯著。
表2 不同濃度多效唑淋根對粉蕉的假莖粗度、株高、綠葉數(shù)及株產(chǎn)量的影響
P1、P2、P3、P4、P5粉蕉的株高分別為233.2cm、280.7cm、292.5cm、321.7cm、315.0cm,CK2為318.6cm,其中,CK2與P4、P5相比差異不顯著,而P1、P2、P3與CK2相比差異顯著。采用多效唑淋根處理,100倍液、300倍液、500倍液可顯著降低株高,且濃度越大、株高越矮,100倍液淋根可降低株高26.8%。
P1、P2、P3、P4、P5粉蕉的綠葉數(shù)與CK2相比,差異不顯著。
P1、P2、P3、P4、P5粉蕉的株產(chǎn)量分別為18.1kg、21.5kg、22.6kg、22.4kg、22.8kg,其中P3、P4、P5與CK2相比差異不顯著,而P1、P2與CK2相比差異達顯著水平。
綜合分析認為,粉蕉1.5m高時用300倍多效唑水溶液淋根,其株高比對照降低38.6cm(12.12%),而株產(chǎn)量僅降低1kg(4.44%),其效果最佳。
香蕉高度由假莖和葉片2個因子決定,假莖是由層層葉鞘緊抱、覆瓦狀重疊而成的器官[2]。過高的假莖及坐果位置,不便于游客采摘,且只能在垂直空間較大的連棟溫室中種植。京郊農(nóng)戶搭建的多為日光設施溫室,株高限制了北方設施種植香蕉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3]。通過截莖可降低株高,且適宜日光設施溫室的棚高,便于游客觀光及采摘。但是,截莖處理對粉蕉的株產(chǎn)量影響較大,截莖高度越低,株產(chǎn)量越低;生產(chǎn)上應綜合株高和產(chǎn)量2個因子決定最佳的截莖高度。
多效唑主要抑制植物體內(nèi)赤霉素合成,從而影響植株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及其生理生化,是已被廣泛應用的植物生長延緩劑,具有低毒、高效等特點[4]。本研究通過不同濃度多效唑淋根試驗,觀察其對粉蕉株高、1m處假莖粗度、綠葉數(shù)、株產(chǎn)量等影響,對1m處假莖粗度、綠葉數(shù)的影響不顯著,而對株高、株產(chǎn)量影響顯著。
趙明等[5]研究表明,末次施用多效唑,且距采收安全間隔9個月以上,單株施用劑量累計不超過5.0g,不會導致其在蕉果及土壤中殘留。本試驗施藥方式為土壤淋施多效唑,每1代果只施用1次,且間隔10個月以上,不會導致其在土壤中殘留。因此,該方法安全。
總之,粉蕉生長至19片葉時在1.5m處截莖,1.5m高時用300倍15%多效唑水溶液淋根,均有很好的矮化效果。生產(chǎn)上,可通過截莖、多效唑淋根來實現(xiàn)矮化密植;京郊日光設施溫室內(nèi),可按株行距2m×3m定植,3年收2代蕉,以促進京郊設施香蕉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從而推動粉蕉矮化技術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