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云婷,陳可偉
(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 呼吸重癥醫(yī)學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氣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且隨時間流逝患者肺功能呈進行性發(fā)展趨勢,直接危害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1-2]。Liu等[3]研究指出,肺功能是COPD患者評估病情程度的關鍵指標,真菌感染是導致其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患者預后及轉歸。司善菊等[4]研究證實,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優(yōu)質護理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預后。呼吸操則可通過強化患者呼吸肌功能改善其心肺功能和運動耐力。本研究以COPD患者為對象實施優(yōu)質護理結合呼吸操鍛煉,旨在探討對其肺功能、運動耐力的改善情況及對感染的預防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經(jīng)拋硬幣法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及聯(lián)合干預組兩組,各60例。(1)納入標準:①符合2011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中關于COPD的診斷標準且處于穩(wěn)定期[5];②存在咳嗽、呼吸困難、咳痰等癥狀。(2)排除標準:①合并氣胸、心臟?。虎诤喜乐匮合到y(tǒng)疾?。虎鄞嬖跍贤?、表達、認知障礙或精神病史。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46~73(58.03±4.26)歲,病程2~10(6.17±0.85)a;聯(lián)合干預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44~75(58.28±4.33)歲,病程1~10(6.04±0.97)a?;颊呋蚣覍俸炇鹬橥鈺?,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心理干預、用藥指導、體溫監(jiān)測等護理措施,聯(lián)合干預組在此基礎上接受優(yōu)質護理配合呼吸操訓練,具體如下。
1.2.1優(yōu)質護理 (1)健康指導。在患者入院后便開展健康宣教,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圍繞其既往病史、病情狀態(tài)、受教育程度、日常生活習慣等進行積極溝通。熱情、主動地向患者介紹病區(qū)、病房環(huán)境及其可能接觸的醫(yī)護人員,幫助患者盡快消除陌生感。耐心、詳細地介紹吸煙對患者呼吸道健康及病情發(fā)展的不利影響,與家屬配合共同督促其戒煙并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強調治療、護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提高患者依從性。(2)飲食干預。遵循高蛋白、高纖維、低鹽、清淡的飲食原則,保證膳食平衡并嚴禁暴飲暴食,少食大豆、牛奶等產(chǎn)氣較多的食物,多食用雞蛋、魚類、蔬菜等。(3)合理用氧。護理人員在充分掌握氧療的注意事項后,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其傳遞給患者,使患者充分意識到用氧的目的及必要性。幫助患者行低流量持續(xù)吸氧,以緩解患者膈肌疲勞及低氧血癥癥狀。(4)耐力鍛煉。指導患者進行太極、八段錦、腳踏車等有氧耐力鍛煉,并叮囑其注意運動前后的拉伸和休息。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小幅度不斷提高運動強度,每次運動15~20 min,每周3次。(5)呼吸道干預。通過圖片、視頻、示范等方式幫助患者掌握正確咳嗽、排痰方法以維持呼吸道通暢。患者持舒適體位進行深呼吸后輕緩按壓腹部,保持身體前傾多次咳嗽。若1次無法徹底將痰液咳出可先將痰液咳至咽部后再次用力嗽出,必要時采取叩背、霧化吸入等輔助排痰手段。
1.2.2呼吸操訓練 共計8節(jié)運動。(1)壓腹呼吸,于自然站立狀態(tài)下雙手叉腰,擴張胸部緩慢吸氣,呼氣同時收腹,重復10次。(2)單舉呼吸,于自然站立狀態(tài)下吸氣,一手下壓的同時另一手上舉,呼氣還原后再兩手交換重復10次。(3)托天呼吸,患者兩手向下壓的同時吸氣并鼓腹,隨后將兩手上舉的同時呼氣并收腹,重復10次。(4)壓腿,指導患者左前腿呈弓步,雙手重疊置于左膝上向下壓,隨后重心轉移至右腿呈弓步再次壓腿,雙側各重復10次。(5)抱球轉體,患者將球雙手抱于胸前持蹲馬步姿勢,患者右手在上將身體右轉,隨后雙手交換,重復8次。(6)雙側甩打,患者以腰為軸帶動雙臂左右各甩動8次。(7)左右旋腰,患者以臍為軸向右旋腰5次后再像左側旋腰5次。(8)按腹呼吸,于自然站立狀態(tài)下雙手側平舉的同時吸氣,隨后手成空拳形置于臍部兩側同時呼氣,重復10次。護理人員通過示范幫助患者掌握動作要領,保證每位患者動作規(guī)范。每次呼吸操訓練15~20 min,每日早晚各1次,持續(xù)訓練1個月。
1.3 觀察指標(1)運動耐力: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采用6分鐘步行距離試驗(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工具在平坦地面上評估兩組運動耐力,患者以最大耐受速度往返行走6 min,最終行走能力越長其運動耐力越優(yōu)[6]。(2)肺功能: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采用上海欣曼科教設備有限公司提供的PIKO-6肺功能測定儀檢測兩組最大通氣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 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指標。(3)感染發(fā)生率:護理后,連續(xù)3 d清晨采集兩組患者痰液行細菌培養(yǎng),連續(xù)超過3次陽性且為同種菌種時視為致病菌且發(fā)生感染。
2.1 兩組運動耐力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運動耐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運動耐力均上升,且聯(lián)合干預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運動耐力比較
2.2 兩組肺功能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FEV1、MVV、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FEV1、MVV、FEV1/FVC水平均上升,且聯(lián)合干預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比較
2.3 兩組感染發(fā)生率比較聯(lián)合干預組中繼發(fā)感染發(fā)生率為5.00%(3/60),低于對照組的16.67%(10/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27,P=0.040)。
COPD患者病程長且易反復,患者多伴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延緩康復進程。國內外諸多臨床研究證實,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預防COPD病情進一步惡化,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生活質量及病死率方面效果顯著[7-8]。優(yōu)質護理既是對傳統(tǒng)護理措施的整合,也是護理技術的優(yōu)化與改進,優(yōu)質護理可充分利用護理資源給予患者全方面的規(guī)范性護理服務,從而促進其疾病的康復[9]。本研究對聯(lián)合干預組實施優(yōu)質護理,通過增加肺泡換氣量、膈肌活動度,幫助其重建呼吸模式,減少以往呼吸時的能量消耗,緩解各項臨床癥狀的同時可有利于其肺功能的改善。張理花等[10]研究指出,從宣教、飲食、運動等方面實施優(yōu)質護理,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呼吸肌肌力及肺功能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聯(lián)合干預組各項肺功能指標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且聯(lián)合對照組,進一步證實優(yōu)質護理在促進患者肺功能回復中的重要價值。
COPD患者受病情反復遷延影響,支氣管壁發(fā)生水腫、纖維化,肺泡中滯留的氣體限制其吸氣量,導致其運動耐力受損[11]。本研究護理后,聯(lián)合干預組運動耐力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其原因可能為,壓腹呼吸可改善以往胸式呼吸中氧耗,強化膈肌的收縮、儲備能力,可通過調節(jié)呼吸緩解呼吸困難等癥狀[12];按腹呼吸可降低肺泡在機體用力呼氣后的殘留量,從而改善肺部通氣量以強化呼吸肌;壓腿、甩打、旋腰等動作可通過對患者四肢的拉伸作用加強關節(jié)靈活度和活動耐受度[13];抱球在協(xié)調患者腰、腿功能的同時可鍛煉其柔韌度;單舉、托天等呼吸訓練可提高患者膈肌活動度。上述因素配合優(yōu)質護理耐力訓練,患者心肺功能、運動耐力得到明顯改善。
COPD目前仍以抗生素治療為主要方法,但其長期使用繼發(fā)真菌感染風險較高,易對患者預后、轉歸產(chǎn)生直接影響[14]。同時,COPD患者多存在慢性炎癥導致大量痰液在呼吸道潴留,若未及時排出,不僅加重肺部,還可能堵塞患者呼吸道,加重呼吸困難。本研究通過優(yōu)質護理及呼吸訓練,嚴格執(zhí)行消毒、洗手制度,幫助患者將潴留的痰液及時排出,從而降低感染發(fā)生的概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干預組繼發(fā)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與吳娟[15]報道結果一致,提示優(yōu)質護理配合呼吸操訓練在預防COPD患者繼發(fā)感染方面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COPD患者接受優(yōu)質護理配合呼吸操切實可行,可有效提高其運動耐力并改善肺功能,同時可預防繼發(fā)真菌感染,值得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