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丹
(廣東省陽春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陽春 529600)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F(xiàn)階段,糖尿病腎病已成為僅次于腎小球腎炎的引起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大因素。糖尿病腎病患者在行藥物治療、飲食控制及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中,其治療依從性與遵醫(yī)程度與臨床療效有很大關(guān)系[1-2]。已有的資料顯示,絕大多數(shù)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嚴重的抑郁、焦慮情緒,若持續(xù)時間過長,可嚴重影響其治療依從性,進而導致其臨床療效下降,增加其病死率?;谌烁穹中偷摹耙稽c二源”(關(guān)注點、壓力源和動力源)適應性護理是將人類的心理、情感、行動分為九類,并根據(jù)其各自的優(yōu)點與不足進行相應的護理[3-4]。研究指出,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應用基于人格分型的“一點二源”適應性護理,可改善其抑郁、焦慮等負性心理,提高治療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能力,降低對家庭和社會的依賴,進而可減輕其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本文以2021 年8 月至今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60 例為研究對象,探討基于人格分型的“一點二源”適應性護理對本病患者自護行為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2021 年8 月至今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60 例。病例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腎病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行維持性血液透析;臨床資料完整、真實;認知功能正常,有較好的合作能力,能配合開展本研究;對研究內(nèi)容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了書面協(xié)議。病例排除標準:存在心理或精神異常,不能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預計生存期不足6 個月;臨床資料缺失。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 例。試驗組年齡42 ~74 歲,平均(56.21±2.56)歲,其中男性有19 例,女性有11 例。對照組年齡42 ~75 歲,平均(56.78±2.91)歲,其中男性有17 例,女性有1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血液透析護理。試驗組接受基于人格分型的“一點二源”適應性護理,具體實施方式如下:1)九型人格評估。由接受過特殊培訓的護理人員在患者進入透析室后的2 h 內(nèi),通過談話、情景問答等方式,引導患者對自己的心理傾向進行描述和體驗,并指導其填寫海倫·帕爾默九型個性測量量表,通過臨床觀察、問卷調(diào)查、評估等方式確定其個性類型。2)根據(jù)患者性格類型對應的優(yōu)勢和劣勢,確定獨特的“一點二源”(關(guān)注點、壓力源和動力源),并根據(jù)其關(guān)注點,制定出一套適合他們的應激和激勵的心理護理規(guī)范。3)責任護士根據(jù)患者的個體行為習慣,對其心理問題的種類和嚴重程度進行分析和確定,制定干預對策,并將其作為一種動態(tài)、靈活的護理措施運用到護理實踐中,具體為:(1)完美主義者。此類患者的原則性很強,對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有很高的要求,做事力求盡善盡美,這就造成了他們對自己的病情和透析過程過度關(guān)注,一旦遇到問題,易產(chǎn)生恐懼、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針對此類患者,護士要強化自己的專業(yè)技能,認真細致地完成每一次護理操作,并詳細向患者介紹透析的作用、目的、原理以及透析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使其了解到慢性疾病在特定時間內(nèi)某個指標的變化是正常的,不必過度緊張,不要害怕,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2)給予者。此類患者有一種迷茫感,覺得自己不幫別人就不會有人愛自己,太過在意別人的感受和需求,總是幫助別人、喜歡別人,甚至為了朋友而犧牲自己。針對此類患者,應多加理解和支持,定期安排一些娛樂活動,營造積極、有激情的環(huán)境,以滿足他們的關(guān)懷心理。(3)務(wù)實者。此類患者的競爭意識很強,經(jīng)常與別人比較,爭強好勝,但有上進心。針對此類患者,護士應盡量為其創(chuàng)造機會,使其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自信、積極、充滿活力的個性,鞏固其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使其能夠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病情。(4)悲情浪漫者。此類患者較多愁善感,在治療過程中往往抱著消極的心態(tài)對待病情的進展和治療效果。針對此類患者,護士應加強與其溝通、交流,在接觸的過程中對其進行關(guān)懷、照顧,并引導其釋放消極情緒。通過介紹成功治療案例以及同儕教育(以在持續(xù)血液透析中受益的病人為模范),彰顯血液透析對疾病的良好控制作用,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另外,積極改變患者的非理性思考習慣。(5)觀察者。此類患者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做事有條理,有閱讀的習慣。針對此類患者,護士應為其提供合適的慢性腎臟疾病的臨床診斷書,以滿足他們閱讀需要,同時應及時、準確地回答患者提出的有關(guān)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問題。(6)懷疑者。此類患者的警惕性很強,易對護理措施的執(zhí)行和細節(jié)提出疑問,經(jīng)常會讓人苦惱。針對此類患者,護士要對其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接受,并對其實施細致的分析和檢查,用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消除其疑慮,減輕其警惕心理。若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需請資深護士、護士長或醫(yī)生為患者答疑。(7)享樂者。此類患者沒有危機感,僅關(guān)注于表象,不重視病情,易不服從治療。針對此類患者,護士要積極地向其解釋糖尿病腎病的真正含義和轉(zhuǎn)歸情況,闡明血液透析對于本病控制的重要性,以幫助病人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提高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8)保護者。此類患者的自我認識很強,對治療方法、護理方法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患者甚至與醫(yī)務(wù)工作者的意見相左。針對此類患者,護士在執(zhí)行護理操作時,要尊重病人的意見,不要當面反駁或批評病人,可以在了解其意見后,與其進行私下討論,用專業(yè)的解釋和事實將其說服。(9)調(diào)停者。此類患者比較容易相處,自我意識不強,往往認為哪種治療、護理方法都可行。針對此類患者,護士在了解其家庭狀況后,要引導其家人作為心理咨詢師,使其家人學會正確的應對策略,給予患者正確的意見和建議,以增強其健康意識。
1)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其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估。SAS 評分超過50 分被認為呈陽性(有焦慮情緒),SDS 評分超過53 分被認為呈陽性(有抑郁情緒),且二者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2)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治療依從性。采用MHD 患者治療依從性量表評估其治療依從性,該量表包括4 個維度、23 個條目,各條目計分方式均為1 ~5 分,總分范圍為23 ~115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越好。3)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自護行為。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評估其自護行為,該量表包括吸煙、足部護理、血糖監(jiān)測等6 個維度、26 個條目,每個條目的分值均為1 ~5 分,總分范圍為26 ~130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自護行為越好。
兩組干預前的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干預后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降低,且試驗組降低更顯著(P<0.05)。詳如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 評分、SDS 評分的比較(分,± 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 評分、SDS 評分的比較(分,± 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 <0.05。
組別 SAS 評分 SD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40) 57.84±5.33 42.32±2.56△ 56.33±5.22 43.13±1.75△試驗組(n=40) 57.37±5.53 35.05±1.21△ 56.45±5.15 34.65±0.56△t 值 0.181 20.201 0.179 15.391 P 值 >0.05 <0.05 >0.05 <0.05
兩組干預前的MHD 患者治療依從性量表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干預后的MHD 患者治療依從性量表評分均升高,且試驗組升高更顯著(P<0.05)。詳如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MHD 患者治療依從性量表評分的比較(分,± 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MHD 患者治療依從性量表評分的比較(分,± 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 <0.05。
組別 MHD 患者治療依從性量表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40) 78.68±5.34 92.32±2.56△試驗組(n=40) 78.31±5.79 106.05±5.21△t 值 0.136 12.205 P 值 >0.05 <0.05
兩組干預前的SDSCA 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干預后的SDSCA 評分均升高,且試驗組升高更顯著(P<0.05)。詳如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DSCA 評分的比較(分,± s)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DSCA 評分的比較(分,± s)
組別 SDSCA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40) 65.12±5.24 90.21±2.56試驗組(n=40) 65.31±5.12 110.05±5.26 t 值 0.156 12.256 P 值 >0.05 <0.05
雖然血液透析能明顯控制糖尿病腎病患者病情的進展,延長其生存時間,但卻存在治療時間長、并發(fā)癥多、經(jīng)濟負擔重、生活質(zhì)量低下等缺點,往往導致病人不堪重負,產(chǎn)生比較嚴重的消極心理,且該消極心理會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加重,導致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下降,成為影響其療效的主要因素[5-6]。近年來隨著新醫(yī)療觀念和醫(yī)療模式的發(fā)展,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情緒障礙、心理排斥反應等問題越發(fā)凸顯,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7-8]。九型個性在人格分型上具有高度的精確度,它是一種精神治療手段,可以幫助醫(yī)護人員通過觀察患者的外在表現(xiàn)來深入了解其內(nèi)心深處最深層次的想法和需要,從而促使醫(yī)護人員對照顧對象的處境與心理問題進行全面的體察,提設(shè)身處地為患者著想,進而使心理干預策略的制定與實施更具針對性。在人格分型的基礎(chǔ)上行“一點二源”自適應護理,首先對病人的九型性格進行評價,然后由護士進行談話和情景問答,對患者進行心理傾向性測試,讓其完成海倫·帕爾默九型個性測量量表,之后對其性格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jù)制定個體化的護理策略,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能取得很好的效果[9-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干預后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降低,且試驗組降低更顯著(P<0.05)。兩組干預后的MHD 患者治療依從性量表評分和SDSCA評分均升高,且試驗組升高更顯著(P<0.05)。提示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應用基于人格分型的“一點二源”適應性護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給予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基于人格分型的“一點二源”適應性護理能緩解不良情緒,提高自護行為和治療依從性,該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