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丹
我們學校因為前身是成都電訊工程學院而一直被校友們簡稱為“成電”,但如果你因為這個簡稱而誤以為我們學校叫“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那真就是鬧笑話了。我們學校就叫電子科技大學(本文簡稱“成電”),不是四川電子科技大學,更不是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雖然這個名字聽起來有些像“冒牌貨”,但電子科技大學的確是一所貨真價實的“雙一流”高校,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建立的新中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
這個樸實精準的校名,讓理科生進入學校前就能預測到未來的研究方向,讓文科生踏入大學前便對一切未知充滿好奇。雖然成電擁有一個讓人初看覺得奇怪的校名,但卻有著一讀就懂的校訓——求實求真,大氣大為!正因校訓如此,在成電生活學習的學生、教職工,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踐行著求實求真的精神。
成電教師,追尋復追尋
成電有一群非常非常優(yōu)秀的老師,他們在茶余飯后總會聊起自己最近的項目或者科研進展,雖然口頭上可能會抱怨“最近提不起勁”,但是真正做起項目來,他們可從不甘落后。
在成電,有的老師偏愛課堂,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在講臺上站一天仍然精神飽滿、滔滔不絕;有的老師扎根教研室,悄無聲息地就研究出了享譽全國的雷達裝置。
他們只是成果太多,多到一時半會兒竟記不齊全自己的榮譽稱號。連榮譽稱號都可以忘記,坐在實驗室的他們又怎么會想起今天是周末呢?但是他們始終不會忘記那個“愿做一輩子研究生”的林為干院士;不會忘記“以科學終生相托”的劉盛綱院士;不會忘記“半導體功率器件引路人”陳星弼院士……這就是可愛可敬的成電教師,有柴米油鹽的平凡,亦有勇攀高峰的氣魄!
成電學子,遠行再遠行
電子科技大學雖以工科聞名,但亦有兼容并包、文理并舉之氣質。在成電,文科學子們一個個不甘示弱,咬著牙也要把微積分和概率論學好,咬著咬著就考到90分以上去了?!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文科學子總是用實踐去檢驗真理。演講比賽、學科競賽、國際交流、文體活動,他們活躍在一個又一個舞臺,不停地發(fā)光發(fā)熱。一到暑期,他們便鉆入大山深處,開展暑期支教活動。年復一年,山里的孩子也許不會記得他們的名字和模樣,卻一定記得他們來自電子科技大學。告別校園,他們走向農村、扎根基層,以熱血之青春,助力脫貧攻堅之偉業(yè)!
理工科的學子,自然是一樣求實求真的了。你是否能想象,在成電走在路上都能撿到電阻?一到上課的點,在通往教學樓的路上,你總能遇到許多手里拎著粉色、藍色小盒子的學生,小盒子里裝的,不僅是電子器件,更是他們的夢想,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未來。逢年過節(jié),麥克斯韋擁有了圣誕帽,林為干擁有了AD鈣,李小文擁有了二鍋頭。都說理工科男生很“直男”,其實他們的“直”,也許就是希望自己像學科先驅一樣優(yōu)秀,連愛好也要一樣;他們的“直”,也許只是希望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變成現實。于是就有了“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造出鋼鐵俠機械臂、自動駕駛自行車。其實在成電,還有許許多多這樣大膽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的天才少年,他們未出校園就已經是很多人心目中值得膜拜的大神了!
成電后勤,永遠伴你同行
有句古話說“久居芝蘭之室不聞其香”,成電后勤部門在學校鉆研氛圍的感染下,也研究電子信息技術,并將其充分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宿舍晚歸登記,用的是小程序;校門掃碼進校,用的是二維碼。在圖書館,如果用書占座位,超過半小時,就會被罰做兩個小時的義工,若你“有幸”獲得兩小時的義工經歷,就可以親身感受科技的魅力。就連校寵黑天鵝,都裝上了GPS。如若大鵝跑出校門找好朋友玩,后勤大叔可以精準定位并接它回家!
除了緊跟信息化步伐,后勤的叔叔阿姨們也特別勤奮。每周六早上八點,草坪上總會準時響起除草機的聲音。除草大叔開著它的割草機馳騁在青青草原上,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仿佛在對這些想要野蠻生長的草說:“在我的割草機下,沒有任何一棵草可以破壞隊形!”食堂阿姨也很實誠,說要二兩飯,定要給你打三兩。只有三兩飯,才能配得上成電超級可口的回鍋肉、麻婆豆腐、宮保雞丁、東坡肘子、魚香肉絲……
承優(yōu)秀傳統(tǒng),鑄輝煌未來
最后,我想引用我們成電的劉盛綱院士2001年自己填寫的一首詞《雨霖鈴》來展現成電師生的襟懷與追求:
四十春秋,電訊園內,多少情結。孤燈斗室何奈,望長空,思緒難卻。想當年,師從列夫,竟只身西發(fā)。
嘆茫茫學海無涯,韶華匆匆霜鬢發(fā)!功過自古難評說,更何況書生苦求索。看靜靜沙河水,默默千年天府業(yè)!寸心未泯,猶老驥伏櫪不停歇??茖W原屬勤奮人,愿終生相托!
風雨同舟,65載的歲月長河將晶瑩的汗水淘洗成耀眼的珍珠;砥礪前行,百年的堅守讓莘莘學子在祖國的懷抱中生根發(fā)芽,萬城開花。蓉城的四季,從求實求真的老師、求實求真的同學、求實求真的后勤身邊路過,大氣大為的一代又一代成電人正走向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