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 胡煒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的百年奮斗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檢驗,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得到充分貫徹,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得到充分彰顯。中國共產黨對自身理論選擇的肯定性評價,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這種理論自信從何而來,其根源是什么?應從如下三個方面理解。
一、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真理性是中國共產黨理論自信的基本前提
馬克思主義是在批判繼承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特別是近代西歐社會思想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和科學社會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行規(guī)律和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歷史規(guī)律,指明了人類實現自由解放的現實道路。此后,馬克思主義繼承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的變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其科學性與真理性亦不斷彰顯。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飽經苦難的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開啟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實踐中的運用與發(fā)展,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漫漫征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從思想路線的高度對建黨24年來的歷史作出正式結論,明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新中國成立后,如何在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后的新民主主義國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成為新的歷史課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性實現了馬克思、列寧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理論與中國建設發(fā)展實際的有機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理論,毛澤東思想在實踐中得到豐富與發(fā)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正確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黨在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至此,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真理性的認識更加深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時代潮流,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與中國改革發(fā)展實際相結合,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在探索解答實踐課題的過程中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以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國內外復雜形勢,深刻總結經濟發(fā)展經驗教訓,確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進一步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真理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新的實際出發(f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與時俱進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chuàng)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在新的時代再一次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真理性。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在不斷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統(tǒng)一起來。也正是在這一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牢牢樹立起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變化而發(fā)展的原則,這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真理性的根本,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永葆生機與活力的根源,是中國共產黨愈發(fā)自信地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前進的思想保障,是中國共產黨理論自信之源。
二、百年奮斗的偉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理論自信的現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chuàng)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的,為無產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因此,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真理性不僅在實踐中彰顯,更要在實踐中證明。在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經過百年奮斗,各項事業(yè)取得卓絕的歷史性成就,夯實了共產黨人理論自信的現實基礎。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以高度的理論自覺、理論自信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的主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在中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隨后,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中國經濟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起步,經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建設,經濟總量有了持續(xù)增長,建立了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期間,科教文衛(wèi)事業(yè)取得長足發(fā)展;抗美援朝打出了國威軍威,人民解放軍成為維護國內穩(wěn)定、倡導和平外交的堅強后盾;重返聯合國,與美國、日本、歐洲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建立獨立自主的外交關系,中華民族徹底結束了舊中國的屈辱外交?!爸袊伯a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p>
改革開放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各項事業(yè)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生產力發(fā)展水平顯著提高,經濟與產業(yè)結構不斷優(yōu)化。中國經濟總量由2002年世界第六位,到2017年時連續(xù)8年穩(wěn)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躍上100萬億元臺階,人均GDP跨過1萬美元大關,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到中等收入國家的跨越,綜合國力實現歷史性跨越。黨領導人民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國家權力結構日趨合理,黨的執(zhí)政能力、執(zhí)政水平不斷增強,人民民主的權利得到保障,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等經濟風險,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戰(zhàn)勝長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嚴重洪澇、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戰(zhàn)勝‘非典’疫情”中不斷彰顯。黨領導人民抵御住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以及國際上反共反社會主義敵對勢力的沖擊,捍衛(wèi)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維護了人民根本利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迅猛發(fā)展,國家對文化事業(yè)投入不斷增加,文化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文化產業(yè)蓬勃發(fā)展,涌現出一大批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各方面工作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發(fā)展歷程,創(chuàng)造了人類發(fā)展史上的奇跡。
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思想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靠勇氣、奮斗、實干戰(zhàn)勝了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zhàn),創(chuàng)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偉大成就。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中經受住了考驗,并不斷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這些生動的實踐成就也愈發(fā)堅定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自信。
三、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是中國共產黨理論自信的力量源泉
馬克思主義從現實的人的實踐活動出發(fā),明確提出人民群眾作為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是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價值立場的直接表現,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依靠人民群眾,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根本立場的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人民當作社會歷史的主體,一切依靠人民。毛澤東指出:“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睆目谷諔?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黨緊緊依靠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淮海戰(zhàn)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zhàn)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黨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fā)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fā)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chuàng)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例如,農村改革中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種新的組織形式,都是農民群眾創(chuàng)造性實踐的結晶。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是因為始終堅守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始終堅持了人民的主體性地位。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根本立場的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人民當作目的,一切為了人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黨領導人民贏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結束了人民被壓迫、被奴役的歷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著眼于人民群眾渴望擺脫貧困、實現富裕的根本訴求,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論自信,沖破思想束縛,不斷解放思想,實行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xù)奮斗,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們完成了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的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中國人民千百年孜孜以求的美好夢想終于成為現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在面臨經濟利益與人民生命安全兩難抉擇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了一切為了人民。前行的道路荊棘叢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以人民為目的,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根本立場的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人民當作尺度,事業(yè)的成敗由人民評判。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黨沒有自己的利益。因此,“黨的執(zhí)政水平和執(zhí)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換言之,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尺度,就是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作為檢驗一切工作、一切實踐的最高標準。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就如何評價和對待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民主人士、知識分子,毛澤東指出只要“對社會還有利,適應了人民的需要,改善了工人的生活”,社會就還需要它。為了推進改革開放,消除姓“資”姓“社”等“左”的思想束縛,鄧小平提出“三個有利于”標準,將能否實現人民切身利益作為評價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成敗的標準。以人民為尺度就是把人民的需要作為現實轉換的價值標尺。基于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及時作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論斷,著力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和把人民當作尺度的評判標準。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憑借理論自信的底氣,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獲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稱贊和衷心擁護。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人民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中國發(fā)展具有無比深厚的潛力,中華民族具有無比強大的定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信必將愈發(fā)堅定。
作者趙培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煒杰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
責任編輯:雙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