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豐
因疫情,生成了很多關(guān)鍵詞,如口罩,檢測,暫停,居家(隔離),防護服,流調(diào),馳援,逆行,社交距離,命令,責任……每一個詞都折射出人間真情和曠世大愛。
小時候的冬季,媽媽給我戴過猴娃帽子,戴過白色的棉質(zhì)口罩,主要是為了保暖,不至于凍傷我的稚嫩臉頰。如今皮糙肉厚,也養(yǎng)成了戴口罩的習慣,淺藍色一次性的,本來是一次一換,為了節(jié)約怕麻煩,專家也說了,可以三天一換。我曾經(jīng)給戴了兩天的口罩里外噴過酒精消毒,我兒子發(fā)現(xiàn),給我發(fā)來帖子,說用酒精消過毒的口罩,易溶解致密保護層,失去防護作用。看罷,把口罩綰了一個結(jié)投入紙簍。
疫情在湖北武漢等地肆虐時,兒子兒媳從北京快遞回二十多包口罩,有除菌防塵的,有醫(yī)用外科的,有韓國進口的,有超級防霧霾的,品類繁多,用途各異,當時我心里還想,孩子的擔心是不是過度了?我們又不是驚弓之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病毒能有多兇險,只要正確應(yīng)對,誰都會安然度險。但從美國等國家的預防效果看,著實嚇了一大跳,難道這就是大自然的糾錯行為嗎?
雖然接種了兩次疫苗,相隔六個月又接種了加強針。隨著一個個人的三針接種完成,全民免疫似乎已成功建立,但變異的傳播速度更快的毒株已悄然由人攜帶侵入,隔離消殺,預防治療是唯一的有效辦法。我不是專家,不是逆行的醫(yī)務(wù)工作者,不是一線的守護者。我只想當好一堵墻,不聚集,不串門,不添亂,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
剛過了冬至,天冷戴著口罩既防了寒又防了疫,真好??傻搅讼奶?,臉頰貼著不同顏色的布片,誰都會受不了,但誰都得忍受,每個人必須堅持,必須防備病毒口入啊。因為你的阻斷可能使一條傳播鏈條斷開,可能使一群人免遭密接殃及。戴口罩,現(xiàn)在實際上已成一種善行,美德,節(jié)操。
篩查的手段就是檢測,感染病毒的跡象不能憑經(jīng)驗判斷,科學的進步已使病毒無處藏身,被打回原形。
一米線或兩米線的排隊候檢讓排隊者煩躁不安。賣菜賣糧的,賣飯辦食堂的,開商店跑快遞的,他們最急,他們是生活中的骨干,是服務(wù)大眾生活的末梢神經(jīng),也是廣泛接觸和傳播的千萬個觸角,只有自己先確定自己是安全的,才能為大眾提供服務(wù),這不僅是防疫的必須,也是一種應(yīng)有的德操。
距西安160 余公里的黃陵,現(xiàn)在應(yīng)該是低風險地區(qū),雖然密接者在街道轉(zhuǎn)了一圈,但待檢測篩查的高潮過去后,并沒有聽到感染者的陽性報告,說明小城以至縣域的人群都在陰性的可控范圍。
但需要聚集的隆坊、太賢的集市還是被暫時取消了,為了不使生活受到影響,縣城的農(nóng)貿(mào)市場處于半開放半閉合狀態(tài),開放的三個入口,溫度計不用測,但必須掃行程碼,出現(xiàn)綠碼才能進入。進超市檢測就嚴些,健康碼和行程碼都得掃,出現(xiàn)綠碼方可進入購物。
那天上午,需要去環(huán)城路國稅業(yè)務(wù)大廳開發(fā)票,推開門,正對著大門口擺了一張桌子,像有些講究的人在大門口的院子里立的照壁,桌前坐著一位塌著腰穿了便裝的人,他既不像工作人員,也不像保安,一臉褶子,一副冷峻的面孔。他問,想辦啥業(yè)務(wù)?我說,開張發(fā)票。他舉起右手,五指朝上張開,張牙舞爪地左右搖晃著說,不能進,不能進,需要出示48 小時核酸檢測報告。我問,掃兩個碼也不行嗎?他態(tài)度異常堅決地說,不行不行。我看著立在墻邊的幾臺自助機前無一人操作,寂靜呆立在一面墻邊,幾個工作人員低頭散落在幾臺電腦屏前,大廳里除了他們穿稅務(wù)制服的幾個,別無外人。出了門,去檢測吧,我知道對于我是多此一舉,一直居家未外出遠門的我,健康碼,大數(shù)據(jù)行程碼一再提示的顏色是綠色的。
又想起環(huán)島廣場北側(cè)的工行業(yè)務(wù)自助機上可以辦理開具稅票服務(wù)。當進入操作間,看到兩臺自助機的按鍵面板上貼著,“線路故障,檢修中”的字樣。我這才明白今天已是2021年的12月29日了,明天后天就是2021年的最后兩天了,稅務(wù)部門應(yīng)該正在進行著結(jié)賬扎賬的緊張?zhí)幚?,這時的我,前去開具發(fā)票,顯得有點可笑荒唐了。
一周前,我在醫(yī)藥平臺買了幾盒常用藥,看京東物流信息,走了兩站,之后一直處于由西安臨潼分揀中心準備發(fā)往西安陸港分揀中心的狀態(tài),可能并沒有發(fā)出去,停了。藥店客服專門給我打了電話,說,由于疫情影響,快遞可能暫停了,希望耐心等待。我說,只好等了,這誰也沒辦法,謝謝。她說,感謝理解。
我注冊了一個孔夫子舊書網(wǎng)店,常常買書,看完再在書屋把它變現(xiàn),然后再買喜歡的書,看完再放到書屋釣魚。如此反復,自然沉淀了些自認為應(yīng)該收藏的書,也存了一些不想看暫時還沒賣出去的書。突然發(fā)現(xiàn)原不想賣的魯迅文學院的講義有人下單了,仔細看只是訂了,處于待付款狀態(tài),我看了信息,是一個叫123 書攤的老板問話,能便宜嗎?包郵。我給對話框填入,可以,原價包郵。他又說,再便宜些。再讓十元吧。他只是暫定未付款,別人還能下單。昨天晚上跟我說好價,我隨機改了價,但他還是沒付款,他要等疫情過了再付款,我覺得有道理。誰知,今天快中午的時候,我掃了一眼狀態(tài),有人付款了,但不是陜西的123 書攤,而是安徽蕪湖的一位趙姓師傅,他一定是想成為魯迅文學院學員而無奈進不了學習班的癡迷文學的文學愛好者。
一套四本,包括小說詩歌散文戲劇電影的講義,都是當代文學界大咖的經(jīng)驗之談技巧之論追求之思,無聲的文字好像原汁原味的現(xiàn)場直播,慶幸得了一套,但我只感知了其中兩本的學養(yǎng)溫度,不敢說是饕餮盛宴,因為業(yè)余愛好者的我只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特別是覺得文學不是有的人說的耍耍文學。其實文學根本不是耍的,文學之水深如大海,經(jīng)典浩若繁星。如果沒有踏踏實實閱讀古今中外經(jīng)典文學名著的經(jīng)歷,沒有努力站在文學巨匠肩膀上的沖動,期望以玩世不恭自作聰明的態(tài)度玩耍文學,那最后只會是文學把想玩的人給玩耍了。
下午,從湖濱公園遛彎回來,我去郵局發(fā)快遞,工作人員問,發(fā)哪里?我說,發(fā)安徽蕪湖。她說,發(fā)不了,快遞停了。我問,估計啥時能發(fā)?她說,等通知。工作人員低著頭一直在忙,到我轉(zhuǎn)身離開的時候都沒抬頭。
回到家,我只好把已經(jīng)裝進包裝袋的書放到家里客廳的空調(diào)旁,給購買者回了一句,因為疫情,快遞暫停,請耐心等待。等了一陣,未見回復。第二天他回了一句,只能這樣啦,這誰也沒辦法。其實,我希望他退單,發(fā)安徽運費一定要貴些,而發(fā)省內(nèi)運費一定會便宜幾塊錢,發(fā)給待發(fā)給的他,我查了先前買的價格記錄,我將會賠9 元。
是的,真沒辦法,只能靜等,不是僅僅快遞暫停,縣城公交也暫停了,高速公路通行需要查驗兩碼和48 小時核酸檢測報告,缺一不可,幾乎也處于半關(guān)閉的暫停狀態(tài)。我想起昌耀的一句詩“我窺望在巷口,仿佛止步于歲月之間的一座斷崖,有一種蒼茫感?!?/p>
居家,有隔離和自由之別,隔離就是分離開,只能在獨立的與其他人毫不相干的區(qū)域,獨自生活一段時間。強制的特點和進了號子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你沒犯法沒犯規(guī),只是被認為可能感染德爾塔病毒。似乎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疑似病人,要證明自己的清白,必得在規(guī)定的時間定期做核酸檢測,最嚴厲的是一天一次或48小時一次,是與不是,疑與不疑就在不斷的檢測中被發(fā)現(xiàn)或否定。對于從中高風險區(qū)域到來的人,專車專房專人專班盯視,靜觀其變,直至確認治療或安全放行。
居家的有沒有隱匿,自己尚不知道感染的人,只有顯現(xiàn)了病狀才報告確認治療,過去常常有之。但隔離可以完全切斷傳播鏈條,失去搖身一變的可能,避免了可怕的倍級傳播。如果這樣的人不隔離,在不知情的自覺中融入大眾生活路徑,聚集區(qū)域,娛樂場所,無異于一枚定時炸彈,其殺傷力無法估量,那惡果也無異于殺生害命,罪不容赦。
有時,看到一些視頻中個別個性彰顯霸道無理無法無天的男女,與身穿防護服看守小區(qū)入口的防疫人員或志愿人員或保安人員頂撞、惡口、行武,心想,你們是神仙還是鬼怪,竟能置身世外銅頭鐵骨刀槍不入?理解與不理解,認同與蠻橫,善良與任性,此時正在隨時隨地拷問一個社會一個個人的良知和德行。
曠日持久的抗疫,有醫(yī)務(wù)專長的人,體力已嚴重透支,精神已高度繃緊,生活已完全失調(diào),堅持堅持,忍耐忍耐,流淚不渴,寧讓身體倒下去,不讓承諾不兌現(xiàn),這種小我大奉獻的精神令人動容。
空曠的街道,出入口卡點,只有值勤盯點的人在一刻不停地移動,訊問那些不得不出行的車輛。饑餓疲累,臉如刀割,指僵皸裂,腳疼腿腫,腰酸背痛,居家的人們根本無法體驗。
疫苗的三次接種,是國家給每個公民免費贈與的隱形防護服,穿著它膽大氣正腰硬。疫苗雖是無色的,但卻是溫暖的火熱的。有疫苗的保護,自己方覺得自己是至上的,自己方覺得自己是自豪的。
對于醫(yī)護工作者,對于因工作必須的密接者,這還不夠。得套白色面料上有藍色條形接口的醫(yī)用防護服,這不是真正的衣服,是戰(zhàn)士的鎧甲,是勇者的貼身保護。
為了節(jié)省一套防護服,穿前不敢喝水不敢進食,她(他)們連老人或嬰孩才用的尿不濕都用上了,從此,流著哈氣水珠的護目鏡里只能看到自己認識的或不認識的需要檢測的人,而誰也無法一眼確認這防護服里到底是誰的臉龐,只有憑著胸前或背后的筆跡才能辨認身體的胖瘦高低是否確是其人。
機械地登記,取樣,錄入,寒風凜冽,手套里的那雙手如一尊冰雕佇立在人群之上,看著似透明的胡蘿卜,像敦煌壁畫里飛天的靈巧禪意玉指,每一刻的舞動都會給人間一點化,一吉祥,一托舉。
大家同在一片藍天下,我感嘆我們中國人生在我們偉大的祖國,而不是其它有人認為的所謂的安全國家或牛尿社會,我們也只有我們每個人組成的地球防火墻才可使世界稍覺安慰,抱有期望。
今日頭條載,已經(jīng)被證實比爾?蓋茨關(guān)于新冠病毒是一次“偉大的糾錯”的公開信的報道是假新聞。北京時間2021年3月24日23 點,蓋茨基金會發(fā)表了澄清聲明,近日于網(wǎng)上傳播的題為《我們可以從新冠病毒疫情中學到什么?》的比爾?蓋茨署名文章翻譯自英國《太陽報》網(wǎng)站發(fā)布的一篇文章。經(jīng)證實,該文章為虛假消息,并已從《太陽報》網(wǎng)站刪除。雖然非蓋茨所書,但它告訴人們善良的普世思想,還是值得思考的。假新聞中指出:3月24日下午,據(jù)外媒報道,已經(jīng)在上月捐贈了8500 萬英鎊用于病毒預防,現(xiàn)年64 歲的比爾?蓋茨說,盡管混亂在蔓延,但發(fā)生的一切事情背后自有深意。
公開信中寫道:
我想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新冠病毒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
它提醒我們,人人平等,無論文化、宗教、職業(yè)、財富或名聲如何,在病毒面前,我們更是人人平等?;蛟S,我們也該平等對待所有人。如果你不信,可以去問問湯姆?漢克斯。
它提醒我們,我們所有人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這是對個人的影響,也是對大家的影響。病毒不需要護照,因此我們所設(shè)置的虛假邊界幾乎沒有價值。我們雖眼下困難重重,但有更多人一生都困難重重。
它提醒我們,我們的健康是多么寶貴,但我們的生活方式卻把健康拋之腦后,吃著無營養(yǎng)的加工食品,喝著化學物質(zhì)污染過的飲用水。如果我們繼續(xù)無視健康,疾病終究還會困住我們。
它提醒我們,人生短暫,互幫互助才是真諦。幫助老人、幫助患者,才是我們真正該做的。不要把生命浪費在搶購廁紙上。
它提醒我們,我們的社會是多么地物質(zhì)至上。當困難降臨,我們才知道必需品(食物、水、藥品)才是我們的真正所需,動輒上萬的奢侈品給不了任何幫助。
它提醒我們,陪伴家人的重要性,也提醒我們,曾經(jīng)錯過了多少團聚的時光。它迫使我們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鞏固家庭紐帶,做我們應(yīng)該做的。
它提醒我們,我們的真正工作不是我們的工作,而是我們所做的,而不是我們被創(chuàng)造去做的。我們的真正工作是互相照顧,互相保護,互惠互利。
它提醒我們,時刻自省。不管你自以為偉大還是真的偉大,病毒可以使我們的世界頓時陷入癱瘓。
它提醒我們,自由意志的力量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可以選擇合作,選擇互相幫助,分享、給予、支持彼此。我們也可以選擇自私自利,關(guān)起門來只關(guān)心自己。事實上,患難見真情,此話誠不我欺。
它提醒我們,我們可以耐心等待,可以驚慌失措。我們可以保持理智,明白類似的情況曾經(jīng)多次發(fā)生,災(zāi)難也終究會過去?;蛘呶覀円部梢钥只?,宣揚世界末日的到來,但這終究有百害而無一利。
它提醒我們,這既是終點,也可以是新的起點。這可以是反思和互相理解的時期,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這也可以是一個循環(huán)的起點,陷入其中的我們,只有真正吸取教訓才能打破循環(huán)。
它提醒我們,我們的地球生病了。我們應(yīng)該正視濫伐森林的嚴重性,就像我們重視貨架上廁紙消失的速度一樣。我們患病,是因為我們的家出現(xiàn)了異常。
它提醒我們,許多人認為新冠病毒的疫情是一場災(zāi)難,但我覺得這是一次“偉大的糾錯”。
它提醒我們,我們似乎已經(jīng)忘記了的重要教訓,是否再次吸取教訓取決于我們自己。
它提醒我們,黑夜之后會有黎明。
雖然這是一則杜撰的善良報道,雖然假借了蓋茨的名諱,但至少說明深處疫情煎熬外埠的人們,不斷地在深思,在反思,在審視,在糾錯,可以想見,那些無休止的欲望,無節(jié)制的浪費,無膽怯的張狂,無敬畏的妄為,無根據(jù)的謊言,將會給人類自己挖下深不見底的坑。
我是一條慶幸的漏網(wǎng)之魚,仍然每天還能在下午三點準時出門,戴著口罩,聞著街角一絲絲酸澀的消毒氣味,去濱湖公園,背對著太陽行走,看到湖面凍得嚴實,冰面泛著冷清而淡淡的綠光,原來在水里游巡的點點野鴨早已去了溫熱的去處,圍湖的垂柳葉片褪盡,柔軟不再的枝條遇到凌冽的寒風吹著呼哨搖蕩,喜鵲、吉祥鳥在樹上跳來跳去,呼朋喚友,偶然從我的頭頂或面前擦身而過。由于想一直走在陽光里,就原路折返回來,由東往西健步而行,面朝著冬季偏西的暖陽,抬頭仰視,我感到太陽的光線和太陽的光線照射到冰面折射的光線一樣強烈一樣刺眼一樣溫暖。